天下农民之穷,莫过于北方,农事之媮,亦莫过于北方。北方农事之失策者有三,一曰水利不修,二曰耕地多而力与粪不能瞻,三曰知识太陋。——《北方农事改良议》
第一三六章
陈菊花在三番赁了一家铺面。出了段家胡同,应着是一座百年石桥子,过了石桥子,一溜儿平房,菊花的铺面就开在这里。这溜小平房地段不错,门口是贯通南北的大道,正是商家看好的旺地。正门两大间房子,后面有个**院落,有灶房,还有两间耳屋。主家也是经商的,上个月惹了官司,急等着一笔钱平息是非,先是关了两天门,接着张出招租告示来了。
说来赶巧,两天前,菊花和钟元来城里进货,顺便想在段家胡同撑个门脸儿做生意,好不容易打听到一家招租的,门脸儿也中意,地段也好,租金贵得吓人,只好罢了。做买卖没本钱不成,把本金花在房租上,影响周转,菊花是铁算盘子,几根指头一掰,除了租金、税金、水电费,手里的赚头肯定小了。
两人进完了货,没急着往回返,把东西寄存下来,在胡同里乱走一气。到了石桥子跟前,菊花走累了,身上一阵一阵出虚汗,肚子里咕咕叽叽乱叫,不免生出一番闲愁来,脸上就不好看。
钟元说:“菊花,找地方吃顿饭吧?”钱在菊花身上揣着,钟元最多就是个跟班的。菊花说:“饿了?三番的东西贵,一顿饭得花多少钱!”钟元嘟哝着说:“挣吃挣喝,不吃饭喝口水也行。”
菊花想了想,咬着牙说:“钟元,想吃啥你说。”菊花发了恩情,钟元说:“前边有一家卖混沌的,你怕花钱,一人一碗混沌汤。”菊花撇着嘴说:“别说的可怜人了,好像我疼你吃似的。”
说着话儿,两口子过了石桥子,原来这一带都是开饭馆的,包子铺、混沌铺、酒馆儿,应有尽有。到了混沌铺跟前,店里的伙计站在门口招揽生意,脸上笑得一大把褶子,一边往里让人,一边扯着嗓子吆喝:“烧饼果子混沌,又便宜又实惠,吃一回想两回,包您吃得舒舒服服!”
钟元和菊花被伙计让进去了,伙计忒客气,一脸热汗,不进去不好。抬腿进了店里,店堂里摆了十几张油汪汪的八仙桌儿,里边人挨人,插不下脚去,钟元好不容易占住了一个桌子边,菊花在窗口支了钱,换回来两张绿莹莹的票儿,上边印着“贺家混沌一碗”的字儿,拿着票儿到另一个窗口,兑出一大碗热腾腾的混沌,心说,还是人家会做买卖,账簿和灶头两分开,月底两边儿对账,省了不少是非。
放下混沌碗,折回去买了四个火烧,桌儿上有现成的醋壶、酱油壶儿,一碟儿芝麻面,一碟儿胡椒粉,一碟儿白盐,一碟儿辣椒粉,一应器具,抹得干干净净,看着挺舒心。钟元三口两口扒拉下去了,菊花笑笑,又掏出几张钱,说:“钟元,再要两碗去,管你个肚儿圆。”钟元抱回两碗,喝得满头大汗。钟元说:“味儿不错,价钱公道。”菊花点头说:“赚头小不了,一碗混沌看两毛钱,一天挣多少!”钟元刚要张口,跟前的人看他和菊花,抿住嘴不说了。
跟前站着俩伙计,一边看着客人吃饭,一边叽喳着小声说话,一个说:“桂满堂张皇榜了,急等着想把铺子盘出去呢。你说,没两把刷子,谁敢跑这儿做生意,倒这还没揭榜的呢。”另一个啧啧着舌头说:“好好的铺子,说坍就坍了,有多少银子也填不住这个窟窿!”菊花不知人家说啥,等钟元吃完了饭,抹了一把嘴,两口子出了门儿。
出了店门口,太阳热得不行,菊花把草帽往头顶一遮,要走。不远处几个人探头探脑往墙上看,墙上贴了一张大红纸。有人说:“前几天还热热闹闹的呢,说关门就关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人说:“有个不争气的儿子,有多少家产败坏不了!老桂这一辈子甭想返气了。”菊花心里一动,拉了钟元一把,说:“看看去。”
两人到了跟前,果然是一张招租告示,菊花多少认得几个字儿,嘟着嘴巴念了几句,问跟前的老汉:“大爷,好好的,咋把铺子典出去了?”老汉看了菊花一眼,冷笑着说:“还好好的呢,好好的谁典铺子!”菊花给钟元使了个眼色,钟元忙不迭地掏出烟卷儿,给老人家点上。
菊花问道:“大爷,咋回事儿?”老头儿说:“前几天吧,满堂家的儿子,结识了几个道上的人物,跟人家打架,一刀子把人捅了。你想想,一刀子下去,能有个好儿?完了,满堂这个跟头栽大了!”
菊花没听明白,问:“大爷,您说的这家人家姓满?”老头不高兴地说:“听三不听四,谁说姓满来着?姓桂,叫桂满堂。打他爷那辈儿,就在这街上开铺子,老实巴交,人缘儿好,可惜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看看!”
菊花说:“那也不能把铺子典出去,等过去这个坎儿,兴许有个转圜,把铺子典了,将来咋办啊?”老头儿摇着头说:“要不说当老人的心贱呢,到了这阵儿,管前不顾后。儿子犯了事儿,偏偏赶上了严打,谁知蹲多少年。”
第一三六章
陈菊花在三番赁了一家铺面。出了段家胡同,应着是一座百年石桥子,过了石桥子,一溜儿平房,菊花的铺面就开在这里。这溜小平房地段不错,门口是贯通南北的大道,正是商家看好的旺地。正门两大间房子,后面有个**院落,有灶房,还有两间耳屋。主家也是经商的,上个月惹了官司,急等着一笔钱平息是非,先是关了两天门,接着张出招租告示来了。
说来赶巧,两天前,菊花和钟元来城里进货,顺便想在段家胡同撑个门脸儿做生意,好不容易打听到一家招租的,门脸儿也中意,地段也好,租金贵得吓人,只好罢了。做买卖没本钱不成,把本金花在房租上,影响周转,菊花是铁算盘子,几根指头一掰,除了租金、税金、水电费,手里的赚头肯定小了。
两人进完了货,没急着往回返,把东西寄存下来,在胡同里乱走一气。到了石桥子跟前,菊花走累了,身上一阵一阵出虚汗,肚子里咕咕叽叽乱叫,不免生出一番闲愁来,脸上就不好看。
钟元说:“菊花,找地方吃顿饭吧?”钱在菊花身上揣着,钟元最多就是个跟班的。菊花说:“饿了?三番的东西贵,一顿饭得花多少钱!”钟元嘟哝着说:“挣吃挣喝,不吃饭喝口水也行。”
菊花想了想,咬着牙说:“钟元,想吃啥你说。”菊花发了恩情,钟元说:“前边有一家卖混沌的,你怕花钱,一人一碗混沌汤。”菊花撇着嘴说:“别说的可怜人了,好像我疼你吃似的。”
说着话儿,两口子过了石桥子,原来这一带都是开饭馆的,包子铺、混沌铺、酒馆儿,应有尽有。到了混沌铺跟前,店里的伙计站在门口招揽生意,脸上笑得一大把褶子,一边往里让人,一边扯着嗓子吆喝:“烧饼果子混沌,又便宜又实惠,吃一回想两回,包您吃得舒舒服服!”
钟元和菊花被伙计让进去了,伙计忒客气,一脸热汗,不进去不好。抬腿进了店里,店堂里摆了十几张油汪汪的八仙桌儿,里边人挨人,插不下脚去,钟元好不容易占住了一个桌子边,菊花在窗口支了钱,换回来两张绿莹莹的票儿,上边印着“贺家混沌一碗”的字儿,拿着票儿到另一个窗口,兑出一大碗热腾腾的混沌,心说,还是人家会做买卖,账簿和灶头两分开,月底两边儿对账,省了不少是非。
放下混沌碗,折回去买了四个火烧,桌儿上有现成的醋壶、酱油壶儿,一碟儿芝麻面,一碟儿胡椒粉,一碟儿白盐,一碟儿辣椒粉,一应器具,抹得干干净净,看着挺舒心。钟元三口两口扒拉下去了,菊花笑笑,又掏出几张钱,说:“钟元,再要两碗去,管你个肚儿圆。”钟元抱回两碗,喝得满头大汗。钟元说:“味儿不错,价钱公道。”菊花点头说:“赚头小不了,一碗混沌看两毛钱,一天挣多少!”钟元刚要张口,跟前的人看他和菊花,抿住嘴不说了。
跟前站着俩伙计,一边看着客人吃饭,一边叽喳着小声说话,一个说:“桂满堂张皇榜了,急等着想把铺子盘出去呢。你说,没两把刷子,谁敢跑这儿做生意,倒这还没揭榜的呢。”另一个啧啧着舌头说:“好好的铺子,说坍就坍了,有多少银子也填不住这个窟窿!”菊花不知人家说啥,等钟元吃完了饭,抹了一把嘴,两口子出了门儿。
出了店门口,太阳热得不行,菊花把草帽往头顶一遮,要走。不远处几个人探头探脑往墙上看,墙上贴了一张大红纸。有人说:“前几天还热热闹闹的呢,说关门就关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人说:“有个不争气的儿子,有多少家产败坏不了!老桂这一辈子甭想返气了。”菊花心里一动,拉了钟元一把,说:“看看去。”
两人到了跟前,果然是一张招租告示,菊花多少认得几个字儿,嘟着嘴巴念了几句,问跟前的老汉:“大爷,好好的,咋把铺子典出去了?”老汉看了菊花一眼,冷笑着说:“还好好的呢,好好的谁典铺子!”菊花给钟元使了个眼色,钟元忙不迭地掏出烟卷儿,给老人家点上。
菊花问道:“大爷,咋回事儿?”老头儿说:“前几天吧,满堂家的儿子,结识了几个道上的人物,跟人家打架,一刀子把人捅了。你想想,一刀子下去,能有个好儿?完了,满堂这个跟头栽大了!”
菊花没听明白,问:“大爷,您说的这家人家姓满?”老头不高兴地说:“听三不听四,谁说姓满来着?姓桂,叫桂满堂。打他爷那辈儿,就在这街上开铺子,老实巴交,人缘儿好,可惜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看看!”
菊花说:“那也不能把铺子典出去,等过去这个坎儿,兴许有个转圜,把铺子典了,将来咋办啊?”老头儿摇着头说:“要不说当老人的心贱呢,到了这阵儿,管前不顾后。儿子犯了事儿,偏偏赶上了严打,谁知蹲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