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先打五板
夏浔还不知道早朝已开,匆匆赶到午验过腰牌进了皇宫,经过值房时见里边空空,这才发觉不妙,脚下立即匆忙起来。
此时文官已经由左掖,武官由右掖大内,在金桥南依品级序立,太监鸣鞭之后,各司官员陆续过桥,诣奉天丹墀之下,左右站定。
天威将军们皆穿着明闪闪的铁甲盔胄,于御道两侧和文武官班后握刀相向,丹陛下钟鼓司奏乐,锦衣卫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
皇帝安座,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文武大臣行一拜三叩礼,百官开始奏事了。
明初时候,大公之事皆理于公朝,早朝处理的事非常繁碎。选举、盘粮、建言、决囚、开设衙,以及灾异、雨泽、囚数等类奏事项,还有许多像“收买牛支农具”、“追赃不足属”之类的杂事。民间词讼也往往实封闻奏,就连守卫皇城官军搜检出被盗内财物,也要朝上奏对,由皇帝发落,确实繁琐的很。
相对的,武官奏对的事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涉及军中机密事务及守卫禁关防等要事,允许将军们下奏告,不必在朝堂上明言。所以像近来朝野关注的陕西剿白莲叛匪事及其有关事宜,就无需在朝堂上提起。
朱元璋这里正式升殿,开始早朝了,那几位监督仪表、行止的风宪官没了事做,也就揣起本本准备走人了。可监察御使王文杰刚要转身,忽然看见一位穿着御前带刀卫官服的军校正甩开步子向这边奔跑过来,不由笑了:“哟嗬,还真有胆大的呀。”
王文杰把笑脸一收,向夏浔一指,大喝道:“来人呐,此人行坐失仪,立即拿下!”
夏浔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这哥们儿是特旨入宫的,根本就是一向驴脾气的朱元璋有意和文官们呕气,把他来人的,所以也没经过正儿八经的礼仪训练,别的入宫当值的卫都要接受至少一个月的宫廷礼仪的学习,夏浔一共就学了三天,主要时间都用来熟悉站位、走位,以及内廷地形来着。
他琢磨着要是跑快点儿还能赶上早朝,先凑和着把早朝应付了,再向皇帝请假也容易开口。这就像咱们上班族想要休假了,头几天在领导面前总要表现得相对积极一些,回头这假也好请不是,不料这一来反而坏了宫里的规矩。
两个纠察风纠的校尉扑过来一把挟住了他,夏浔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急道:“你们什么,我是御前站班的军前卫,要急着上朝的。”
监察御使王文杰当宫廷风纪官有年头儿了,这老货是个六不认的主儿,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做这个专讨文武百官嫌的风宪官儿了。一听夏浔的话,王御使便把大拇哥一挑,阳怪气地赞道:“你有种,御前站班的卫,也敢迟到,让皇上等着你吗?居然还宫中奔跑,有没有规矩?”
夏浔急道:“下官中确确的有事,这才来得迟了,尚请监察大人恕罪。”
王御使讪笑道:“我恕你的罪?那本官岂不就犯了罪?”
他把脸一板,大喝道:“仪礼司,告诉他犯了哪一条规矩!”
仪礼司的官立即踏前一步,倒背如流地道:“朝服、语笑喧哗、执笏不端、行立迟慢、立班不正、趋拜失仪、无故离位、穿班穿仗,廊下饮食行坐失仪者,有罪,风宪官可即下令擒拿,予以惩治!”
王文杰神气活现地道:“听清楚了?管你是当朝一品,还是王侯公卿,犯了宫中的规矩,本官就有权惩治。把他拖到一边去,打五板子!”
这还真是阎王好见,鬼难缠,碰到这么一个刁钻的风宪官儿,夏浔一点办法也没有,王御使根本不听他解释,立即着人把他拖到一边,结结实实地揍了五板,这才在考纪簿上记下夏浔的名字、官属,领着人施施然地去了。
夏浔挨了五板,虽未开,却也痛楚难当,他着一瘸一拐好不容易赶到奉天大殿前,一看朝会早就开始了,这时他哪敢进去,只得在外边随便找了个位置,悄悄地站定。等到早朝已罢,已经快中午了,文武百官退朝,皇帝御驾行往后宫,饥辘辘的夏浔趁机跟了上去。
“付子,付子。”
一直等到朱元璋进了谨身殿,又看见他的一个太监走出来,夏浔才逮着机会向他呼喊。今儿锦羽不当值,和他最熟悉的就是付子了。付子才只十一岁,里兄弟六个,因为贫,实在养xx,就把这六儿送进了宫来。
付子是个很乖巧的孩子,站班的时候夏浔站在御座左前首,御座左右前首可站一名带刀官、一个黄,这个付子就是与夏浔配搭站班的,两个人情不错。
付子扭头一看,不禁什了什,连忙的跑过来:“哎哟,杨大哥,你怎么才来呀。”
夏浔往谨身殿里头探了下头,又问道:“皇上没问起我吧?”
付子掩着口吃吃地笑:“不问才怪,你是皇上眼皮底下的人,突然不见了,皇上能不问么?今天朝上正式颁布了今后科考南北分榜的诏命,这是你向皇上建议的呀,光为这个,皇上也得起你来,刚刚才问过你为什么不在?”
夏浔一听不禁为难起来,这要如何同皇上提起?要不然先去见见本卫官,或许不通过皇上就能放假?皇上身边的卫,恐怕本卫的将军也不会不禀告皇上一声吧?到时候还不是得绕到朱元璋面前来?
他正犹豫着,就听里边朱元璋吩咐道:“唔,还是先拿去由皇太孙批阅,皇太孙决定不了的,再由他来见朕。”
“是!”一个黄答应一声,捧了高高的一摞奏章走了出来,紧跟着就听朱元璋道:“杨旭,早朝何故迟到?”
夏浔一抬头,见朱元璋已经走了出来,不由吓了一跳,这老伙耳力这么好?我这么的声他都听得见?
其实朱元璋并未听到他和付子的窃窃语,而是他刚刚鬼鬼祟祟跟在仪仗旁边往谨身殿来时,就已落入朱元璋的眼中。夏浔无暇多想,急忙趋身下拜,付子本来奉诏去传吏部尚书觐见的,眼见杨大哥如此模样,他也无计可施,只好莫能助地看他一眼,转身去传旨意了。
付子走出不远,绕过几丛树,忽然看见中山王的郡主正蹲在一丛鲜后面,安庆公主咯咯地笑着,蹒跚着步子,在一丛丛草丛间寻找着,一见他来,郡主竖起手指,向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付子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佯装无视地继续往前走。
他走了两步,忽地想起杨大哥和这位郡主里好象是有些的,心中一动,急忙又转了回来。
茗儿急得向他连连摆手,付子赔笑道:“郡主,杨旭杨大哥,今儿早朝迟了。”
茗儿呆了一呆才反应过来,说道:“早朝迟了?迟了就迟了呗,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说话的当口儿,安庆公主已循声绕过丛,一把扑到茗儿背上,紧紧搂住她的脖子,笑得嘎嘎地道:“抓住啦,抓住啦,被我抓住啦!”
茗儿背着她站起来,拍着她的,疑地看着付子,付子搓搓手,笑道:“这个……,郡主,宫里自有宫里的规矩,早朝迟到是要受罚的,婢看杨大哥那副担心的样子,恐怕……会受到皇上的惩治。”
“哦?”
茗儿眼珠转了转,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忙你的吧。”
付子满脸堆笑地道:“是是是,那婢就办差事去了。”
看着付子走远,茗儿道:“走x,安庆,咱们去找你父皇。”
安庆公主在她背上大叫:“我,父皇不会讲故事、父皇不陪我xx……”
茗儿安慰道:“今天不一样x,你还记得上回一口吃掉你的糖人的那伙么?你父皇可能要打他喔,要看?”
安庆公主安静下来,仔细想了想,突然叫起来:“哦!你说那个杨大嘴吗?要看,要看,快带我去看打!”
“因为如此,所以你早朝迟到?”
朱元璋听罢夏浔的理由,沉着脸道。
夏浔俯首道:“是!”
“那个人,你既然,当初为何不明媒正娶,却拐奔?”
“这……,皇上,臣原本在故乡订有一事,正妻有属,当时又是民非官,没资格娶对房。彭在青州也算是大大姓的,怎会甘心让儿为妾?所以……”
朱元璋沉声道:“所以你就出此下策,坏了人儿的,迫其中就范?”
夏浔大汗,头俯得更低:“这个……,不是这样,只因……只因臣离乡多年,音讯皆无,妻生了嫌隙,臣回故乡后……,便与臣解除了婚约,所以……,只是因为臣在宫中当值,来不及去青州提,才酿这个误会……”
朱元璋今日正式颁布了科举南北分榜的政策,解决了今后有可能因为科考造南北对立,天下不安的难题,心中很是畅快,饮思源,他正想对夏浔有所嘉奖,不想却听到这么些七八糟的事。朱元璋沉着脸,拂袖道:“依朝廷律令,未曾告假而上朝缺席,扣你一季俸禄!”
夏浔赶紧叩头:“谢皇上恩典!可……臣告假去青州的事呢?”
朱元璋几乎被他气笑了,他把袍袖一甩,沉声斥道:“浑帐东西,不治你个风化之罪,已是便宜了你,还敢得寸进尺,跟朕讨价还价!”
说罢一转身便进了谨身殿,夏浔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只好傻在那里。
夏浔还不知道早朝已开,匆匆赶到午验过腰牌进了皇宫,经过值房时见里边空空,这才发觉不妙,脚下立即匆忙起来。
此时文官已经由左掖,武官由右掖大内,在金桥南依品级序立,太监鸣鞭之后,各司官员陆续过桥,诣奉天丹墀之下,左右站定。
天威将军们皆穿着明闪闪的铁甲盔胄,于御道两侧和文武官班后握刀相向,丹陛下钟鼓司奏乐,锦衣卫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
皇帝安座,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文武大臣行一拜三叩礼,百官开始奏事了。
明初时候,大公之事皆理于公朝,早朝处理的事非常繁碎。选举、盘粮、建言、决囚、开设衙,以及灾异、雨泽、囚数等类奏事项,还有许多像“收买牛支农具”、“追赃不足属”之类的杂事。民间词讼也往往实封闻奏,就连守卫皇城官军搜检出被盗内财物,也要朝上奏对,由皇帝发落,确实繁琐的很。
相对的,武官奏对的事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涉及军中机密事务及守卫禁关防等要事,允许将军们下奏告,不必在朝堂上明言。所以像近来朝野关注的陕西剿白莲叛匪事及其有关事宜,就无需在朝堂上提起。
朱元璋这里正式升殿,开始早朝了,那几位监督仪表、行止的风宪官没了事做,也就揣起本本准备走人了。可监察御使王文杰刚要转身,忽然看见一位穿着御前带刀卫官服的军校正甩开步子向这边奔跑过来,不由笑了:“哟嗬,还真有胆大的呀。”
王文杰把笑脸一收,向夏浔一指,大喝道:“来人呐,此人行坐失仪,立即拿下!”
夏浔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这哥们儿是特旨入宫的,根本就是一向驴脾气的朱元璋有意和文官们呕气,把他来人的,所以也没经过正儿八经的礼仪训练,别的入宫当值的卫都要接受至少一个月的宫廷礼仪的学习,夏浔一共就学了三天,主要时间都用来熟悉站位、走位,以及内廷地形来着。
他琢磨着要是跑快点儿还能赶上早朝,先凑和着把早朝应付了,再向皇帝请假也容易开口。这就像咱们上班族想要休假了,头几天在领导面前总要表现得相对积极一些,回头这假也好请不是,不料这一来反而坏了宫里的规矩。
两个纠察风纠的校尉扑过来一把挟住了他,夏浔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急道:“你们什么,我是御前站班的军前卫,要急着上朝的。”
监察御使王文杰当宫廷风纪官有年头儿了,这老货是个六不认的主儿,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做这个专讨文武百官嫌的风宪官儿了。一听夏浔的话,王御使便把大拇哥一挑,阳怪气地赞道:“你有种,御前站班的卫,也敢迟到,让皇上等着你吗?居然还宫中奔跑,有没有规矩?”
夏浔急道:“下官中确确的有事,这才来得迟了,尚请监察大人恕罪。”
王御使讪笑道:“我恕你的罪?那本官岂不就犯了罪?”
他把脸一板,大喝道:“仪礼司,告诉他犯了哪一条规矩!”
仪礼司的官立即踏前一步,倒背如流地道:“朝服、语笑喧哗、执笏不端、行立迟慢、立班不正、趋拜失仪、无故离位、穿班穿仗,廊下饮食行坐失仪者,有罪,风宪官可即下令擒拿,予以惩治!”
王文杰神气活现地道:“听清楚了?管你是当朝一品,还是王侯公卿,犯了宫中的规矩,本官就有权惩治。把他拖到一边去,打五板子!”
这还真是阎王好见,鬼难缠,碰到这么一个刁钻的风宪官儿,夏浔一点办法也没有,王御使根本不听他解释,立即着人把他拖到一边,结结实实地揍了五板,这才在考纪簿上记下夏浔的名字、官属,领着人施施然地去了。
夏浔挨了五板,虽未开,却也痛楚难当,他着一瘸一拐好不容易赶到奉天大殿前,一看朝会早就开始了,这时他哪敢进去,只得在外边随便找了个位置,悄悄地站定。等到早朝已罢,已经快中午了,文武百官退朝,皇帝御驾行往后宫,饥辘辘的夏浔趁机跟了上去。
“付子,付子。”
一直等到朱元璋进了谨身殿,又看见他的一个太监走出来,夏浔才逮着机会向他呼喊。今儿锦羽不当值,和他最熟悉的就是付子了。付子才只十一岁,里兄弟六个,因为贫,实在养xx,就把这六儿送进了宫来。
付子是个很乖巧的孩子,站班的时候夏浔站在御座左前首,御座左右前首可站一名带刀官、一个黄,这个付子就是与夏浔配搭站班的,两个人情不错。
付子扭头一看,不禁什了什,连忙的跑过来:“哎哟,杨大哥,你怎么才来呀。”
夏浔往谨身殿里头探了下头,又问道:“皇上没问起我吧?”
付子掩着口吃吃地笑:“不问才怪,你是皇上眼皮底下的人,突然不见了,皇上能不问么?今天朝上正式颁布了今后科考南北分榜的诏命,这是你向皇上建议的呀,光为这个,皇上也得起你来,刚刚才问过你为什么不在?”
夏浔一听不禁为难起来,这要如何同皇上提起?要不然先去见见本卫官,或许不通过皇上就能放假?皇上身边的卫,恐怕本卫的将军也不会不禀告皇上一声吧?到时候还不是得绕到朱元璋面前来?
他正犹豫着,就听里边朱元璋吩咐道:“唔,还是先拿去由皇太孙批阅,皇太孙决定不了的,再由他来见朕。”
“是!”一个黄答应一声,捧了高高的一摞奏章走了出来,紧跟着就听朱元璋道:“杨旭,早朝何故迟到?”
夏浔一抬头,见朱元璋已经走了出来,不由吓了一跳,这老伙耳力这么好?我这么的声他都听得见?
其实朱元璋并未听到他和付子的窃窃语,而是他刚刚鬼鬼祟祟跟在仪仗旁边往谨身殿来时,就已落入朱元璋的眼中。夏浔无暇多想,急忙趋身下拜,付子本来奉诏去传吏部尚书觐见的,眼见杨大哥如此模样,他也无计可施,只好莫能助地看他一眼,转身去传旨意了。
付子走出不远,绕过几丛树,忽然看见中山王的郡主正蹲在一丛鲜后面,安庆公主咯咯地笑着,蹒跚着步子,在一丛丛草丛间寻找着,一见他来,郡主竖起手指,向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付子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佯装无视地继续往前走。
他走了两步,忽地想起杨大哥和这位郡主里好象是有些的,心中一动,急忙又转了回来。
茗儿急得向他连连摆手,付子赔笑道:“郡主,杨旭杨大哥,今儿早朝迟了。”
茗儿呆了一呆才反应过来,说道:“早朝迟了?迟了就迟了呗,那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说话的当口儿,安庆公主已循声绕过丛,一把扑到茗儿背上,紧紧搂住她的脖子,笑得嘎嘎地道:“抓住啦,抓住啦,被我抓住啦!”
茗儿背着她站起来,拍着她的,疑地看着付子,付子搓搓手,笑道:“这个……,郡主,宫里自有宫里的规矩,早朝迟到是要受罚的,婢看杨大哥那副担心的样子,恐怕……会受到皇上的惩治。”
“哦?”
茗儿眼珠转了转,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忙你的吧。”
付子满脸堆笑地道:“是是是,那婢就办差事去了。”
看着付子走远,茗儿道:“走x,安庆,咱们去找你父皇。”
安庆公主在她背上大叫:“我,父皇不会讲故事、父皇不陪我xx……”
茗儿安慰道:“今天不一样x,你还记得上回一口吃掉你的糖人的那伙么?你父皇可能要打他喔,要看?”
安庆公主安静下来,仔细想了想,突然叫起来:“哦!你说那个杨大嘴吗?要看,要看,快带我去看打!”
“因为如此,所以你早朝迟到?”
朱元璋听罢夏浔的理由,沉着脸道。
夏浔俯首道:“是!”
“那个人,你既然,当初为何不明媒正娶,却拐奔?”
“这……,皇上,臣原本在故乡订有一事,正妻有属,当时又是民非官,没资格娶对房。彭在青州也算是大大姓的,怎会甘心让儿为妾?所以……”
朱元璋沉声道:“所以你就出此下策,坏了人儿的,迫其中就范?”
夏浔大汗,头俯得更低:“这个……,不是这样,只因……只因臣离乡多年,音讯皆无,妻生了嫌隙,臣回故乡后……,便与臣解除了婚约,所以……,只是因为臣在宫中当值,来不及去青州提,才酿这个误会……”
朱元璋今日正式颁布了科举南北分榜的政策,解决了今后有可能因为科考造南北对立,天下不安的难题,心中很是畅快,饮思源,他正想对夏浔有所嘉奖,不想却听到这么些七八糟的事。朱元璋沉着脸,拂袖道:“依朝廷律令,未曾告假而上朝缺席,扣你一季俸禄!”
夏浔赶紧叩头:“谢皇上恩典!可……臣告假去青州的事呢?”
朱元璋几乎被他气笑了,他把袍袖一甩,沉声斥道:“浑帐东西,不治你个风化之罪,已是便宜了你,还敢得寸进尺,跟朕讨价还价!”
说罢一转身便进了谨身殿,夏浔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只好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