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小说:市长张铁民| 作者:和谷| 类别:玄幻魔法

    序

    下午2点50分,距约定的时间还差10分钟。我在病室外的沙发上坐下来,守候我的

    主人公。

    屋外,是甲子年闯10月下旬绵延不止的雨雪,绿臻臻的冬青,碧苍苍的刺柏,还有

    沉静的塔式屋脊,都雾蒙蒙地贴着眼帘前的大玻璃窗,走廊上有两位养病的老人,在呵

    呵地谈笑着,是说去三兆火化的末日设想。我抬眼望去,一位在不经意地翻动画报,一

    位在自动人体秤上佝偻着腰。想来必是曾横刀立马的将军,或是驰笔书海的学者。此刻,

    在这人生之旅的最后的驿站上,正作一番体质的调补与精神的沉淀,而后以全力朝黄昏

    的终点行进。

    只一阵子,走廊里又复寂静。有穿白大褂的女护士匆匆走过,红地毯上泛不起一丝

    足音。

    3点差1分。我看看表,从沙发上站起来。

    我不认识他,倒不如说,是他不认识我。我在报纸上认识他,在电视上,在我日常

    的生活中认识他。进入他的生活领域,搜寻他留在西安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里的脚印,

    竟一直追索来到他的身边了。

    “写张铁民,咋样?”

    《延河》编辑部的同志在让我谈完报告文学选题的信息之后,曾作了一些比较,将

    本文的主人公推到了我的面前。

    “张铁民!”我意识到了自己所谈及的几个选题的价值量,也许会写得生动有趣,

    却不免是些小品而已,远远不如张铁民值写。

    这是个老少皆知、无人不晓的名字。起码,在80年代初的近几年里,在我们所居住

    的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大都市的西安委实如此。

    三年前,我想到过采写他。他抓市容卫生七风八火,山摇地动,抓服务质量,私查

    暗访,勤政秉公,以至被构成若干社会文学的传奇轶事,充塞了西安的每一处市井院落。

    市民们是以一种充满希望的自豪感,来传播关于市长的美谈的。当然,为之摇头的也不

    乏其人。

    一种使命感,使我十分自信却也是冒失地应承了我们的编辑的稿约,闯入了曾经是

    西安市政府第一号人物的生活领域,以及他惊凡骇俗的精神世界。那一片心灵的天地,

    使我感受到了现代的老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阳刚正气。我认为,我触摸到了当今民族的脊

    梁。

    没等我站起来,那扇我正盯的门轻轻启开了。

    他一定是张铁民市长。身架魁实威武,略微有点驼背,宽阔的额头与果敢的眉宇之

    间,透出五六十岁男人所具有的刚健、豁达、轩昂的气度。

    他在送出客人三几步的一瞬,猜出了我这位不速之客,一双宽厚的大手伸了过来:

    “噢!和谷同志,来来,来!”

    他转身领我步入病室,将我手里的提包和雨衣撂在一旁的医疗器械上,便让座,递

    烟。

    他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吸着烟,亲切地微笑着,与我侃然而谈。听说我是铜川人,

    忙感兴趣地打问,哪个公社,哪个村子的?

    “噢,黄堡南凹,我走过。现在还好吧?”

    “不错,都成电视村了。”

    他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我在铜川干了五年半,到西安,又是三个年头过去了。”

    往事历历,往事历历啊!

    他时而沉思不语,时而慷慨陈词,时而讲述得娓然动听,时而又陷入深邃的忆念之

    中,犹如牵动远处流来的溪水,缓缓道来,其悠悠思情,可触可叹。

    一阵工夫,就得咳几声痰,站起来,挪动略显不便的脚,朝里间的痰盂边走去。

    这时候,我把目光投向窗下的桌案。案头除了一摞报纸、文件外,即是他一生所珍

    爱的文房四宝。还有,一副暂且小憩的晶亮的眼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