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文帝《劝农诏》
第一七一章
俗话说,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儿小寒,跟着小寒的脚步儿,匆匆进了三九,早上气温骤然变了,寒风一扬,毛里毛躁落了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霰子普天而降,簌簌地打在房檐上。盼着下一场大雪,压压寒气,谁知吃了早饭,雪突然停了,冷风一吹,天空放出一线晴光来,太阳从云层里挣扎出来,寒冷的光线,洒在原野上。
雪不大,到底应了瑞兆,庄户人心里隐隐多了一层期盼。今年雨雪偏少,入冬以来,寒冷流利,一个雪花也没见。还是农谚说的好,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过了小寒,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不出半月,大寒节气就到了。
古时候,老祖宗把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可见小寒是个阴阳交割的节气,说是到了小寒,太阳黄经由阴转阳,阴气渐尽,阳气始升,大雁渐渐向北迁移,北方的喜鹊随处可见,开始筑巢坐窝,雉鸠在接近四九时,随着阳气的生长,叽啾鸣叫起来。日有晨昏,岁有寒暑,冷热交替,过了大寒,春天就不远了。
吃过晚饭,冯春水领着小黄进了三官家,屋里有人说话,冯春水拍了拍门,三官媳妇开了门,见是冯春水,笑着说:“小冯,早来一霎,跟你叔喝一盅儿,刚拿起酒壶来。”
两人进了屋,原来说话的是水英。水英说:“冯乡长,正想找您呢,天冷了,学生取暖咋办?”冯春水说:“明儿给你们一吨炭,买几个铁皮炉子点上。明年你早说一声,给你们装上土暖气,无论如何不能冻了孩子们。”
三官坐在热炕头上,拍着炕席子说:“春水、小黄,快上来!节气一变,冷气跟过来了。”三官媳妇捏了捏小黄的棉袄,说:“小黄,记着多穿一件儿,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入了三九,穿得这么薄皮,骨头也冻酥了。”冯春水小黄脱鞋上炕,三官媳妇烫了一碗水饺,把筷子塞到小黄手里,说:“小黄,尝尝大娘包的饺子。”小黄捏了两个。
三官问:“春水,何山没说啥意思儿?”冯春水说:“做了半天工作,何山答应了。我和陈书记的意思,给您老配个徒弟儿,替您跑跑腿传传话。您带带小黄,别让小黄偷懒。”三官看了小黄一眼,满意地笑着说:“小黄,拜师先磕头,祖师爷立下的规矩不能破。”
三官原本说着玩,小黄端端正正跪在炕上,给三官磕了仨响头,三官媳妇抿嘴笑道:“这孩子信实。小黄,你也忒信实了,你大爷跟你开玩笑呢。”小黄笑吟吟地张着两手,说:“大爷,还没给磕头钱呢。”大家笑了一阵儿,三官说:“小黄,我把祖师爷三卷天书传给你,你小子别扎翅膀飞了。”小黄说:“大爷,您老放心,从今儿起,我小黄就是八里洼村民。过一年,把爸妈户口迁过来。”
水英坐不住,说了几句话,走了。冯春水问:“婶,钟元二哥没回来?”三官媳妇说:“年跟前忙,过了年兴许回来住几天。”冯春水说:“我有个想法儿,让钟元回来,帮帮何山。国家提倡政企分开,何山村里企业两头兼,肯定不合适。”三官沉吟着说:“春水,亏你是个写戏本子的,你见过爷儿俩同台唱戏的?钟元摊子大,菊花一个人抓挠不开。”
三官媳妇说:“小冯呀,八里洼两千多口人呢,哪儿选不出一个人来!”冯春水笑笑说:“八里洼在您手心里攥着,您说谁比钟元哥强?钟元在外边呆了几年,眼界宽,头脑活,交际广,有经济头脑,八里洼缺少个大气的。”三官媳妇说:“刘杏也想争争呢,她爹干了那么些年,门第儿出身,说是个女人,心里宽厚,大事小事儿难不住她。”冯春水说:“刘杏肯定进村委,妇女主任还没人选呢。”
三官抽了几口烟,说:“春水,我明白你的意思儿,我当了你大娘的家,当不了媳妇儿的家。你心里有这个打算,叔不难为你,捎信让钟元回来一趟,你当面跟钟元说。”冯春水说:“您老人家应了,我跑一趟,跟钟元哥好好啦啦。”
三官也想让钟元回来,冯春水说的不差,这些年钟元沉稳老练了,是个挑大梁的人物。八里洼的发展势头,回乡不比在城里差,三官不是没有私心,他也想让钟元把村里这副担子挑起来,一来放心,二来有面子,从长远看经济上不吃亏。
三官媳妇问道:“小冯,陈冠东走了,上边还派干部吧?”冯春水说:“等过了年,新书记就下来了。”三官媳妇说:“小冯啊,派就派个像你这样的,没架子,啥事儿也替庄户人打算,怕上边睁不开眼,再派个刘庆西,没头苍蝇似的,就知道乱嗡嗡。”
回到乡政府,李秘书在办公室写材料,听见动静,抬头说:“冯乡长,杨志远跑两趟了,支支吾吾,不知啥事儿。”天冷得厉害,冯春水不想出去,又怕杨志远有大事儿,老杨是荣誉军,不敢得罪,装了手电出了办公室。小黄跟着出来,冯春水怕冻着小黄,说:“小黄,回去吧,早点儿睡。天冷,把电暖气抱到宿舍烘烘。”
第一七一章
俗话说,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儿小寒,跟着小寒的脚步儿,匆匆进了三九,早上气温骤然变了,寒风一扬,毛里毛躁落了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霰子普天而降,簌簌地打在房檐上。盼着下一场大雪,压压寒气,谁知吃了早饭,雪突然停了,冷风一吹,天空放出一线晴光来,太阳从云层里挣扎出来,寒冷的光线,洒在原野上。
雪不大,到底应了瑞兆,庄户人心里隐隐多了一层期盼。今年雨雪偏少,入冬以来,寒冷流利,一个雪花也没见。还是农谚说的好,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过了小寒,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不出半月,大寒节气就到了。
古时候,老祖宗把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可见小寒是个阴阳交割的节气,说是到了小寒,太阳黄经由阴转阳,阴气渐尽,阳气始升,大雁渐渐向北迁移,北方的喜鹊随处可见,开始筑巢坐窝,雉鸠在接近四九时,随着阳气的生长,叽啾鸣叫起来。日有晨昏,岁有寒暑,冷热交替,过了大寒,春天就不远了。
吃过晚饭,冯春水领着小黄进了三官家,屋里有人说话,冯春水拍了拍门,三官媳妇开了门,见是冯春水,笑着说:“小冯,早来一霎,跟你叔喝一盅儿,刚拿起酒壶来。”
两人进了屋,原来说话的是水英。水英说:“冯乡长,正想找您呢,天冷了,学生取暖咋办?”冯春水说:“明儿给你们一吨炭,买几个铁皮炉子点上。明年你早说一声,给你们装上土暖气,无论如何不能冻了孩子们。”
三官坐在热炕头上,拍着炕席子说:“春水、小黄,快上来!节气一变,冷气跟过来了。”三官媳妇捏了捏小黄的棉袄,说:“小黄,记着多穿一件儿,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入了三九,穿得这么薄皮,骨头也冻酥了。”冯春水小黄脱鞋上炕,三官媳妇烫了一碗水饺,把筷子塞到小黄手里,说:“小黄,尝尝大娘包的饺子。”小黄捏了两个。
三官问:“春水,何山没说啥意思儿?”冯春水说:“做了半天工作,何山答应了。我和陈书记的意思,给您老配个徒弟儿,替您跑跑腿传传话。您带带小黄,别让小黄偷懒。”三官看了小黄一眼,满意地笑着说:“小黄,拜师先磕头,祖师爷立下的规矩不能破。”
三官原本说着玩,小黄端端正正跪在炕上,给三官磕了仨响头,三官媳妇抿嘴笑道:“这孩子信实。小黄,你也忒信实了,你大爷跟你开玩笑呢。”小黄笑吟吟地张着两手,说:“大爷,还没给磕头钱呢。”大家笑了一阵儿,三官说:“小黄,我把祖师爷三卷天书传给你,你小子别扎翅膀飞了。”小黄说:“大爷,您老放心,从今儿起,我小黄就是八里洼村民。过一年,把爸妈户口迁过来。”
水英坐不住,说了几句话,走了。冯春水问:“婶,钟元二哥没回来?”三官媳妇说:“年跟前忙,过了年兴许回来住几天。”冯春水说:“我有个想法儿,让钟元回来,帮帮何山。国家提倡政企分开,何山村里企业两头兼,肯定不合适。”三官沉吟着说:“春水,亏你是个写戏本子的,你见过爷儿俩同台唱戏的?钟元摊子大,菊花一个人抓挠不开。”
三官媳妇说:“小冯呀,八里洼两千多口人呢,哪儿选不出一个人来!”冯春水笑笑说:“八里洼在您手心里攥着,您说谁比钟元哥强?钟元在外边呆了几年,眼界宽,头脑活,交际广,有经济头脑,八里洼缺少个大气的。”三官媳妇说:“刘杏也想争争呢,她爹干了那么些年,门第儿出身,说是个女人,心里宽厚,大事小事儿难不住她。”冯春水说:“刘杏肯定进村委,妇女主任还没人选呢。”
三官抽了几口烟,说:“春水,我明白你的意思儿,我当了你大娘的家,当不了媳妇儿的家。你心里有这个打算,叔不难为你,捎信让钟元回来一趟,你当面跟钟元说。”冯春水说:“您老人家应了,我跑一趟,跟钟元哥好好啦啦。”
三官也想让钟元回来,冯春水说的不差,这些年钟元沉稳老练了,是个挑大梁的人物。八里洼的发展势头,回乡不比在城里差,三官不是没有私心,他也想让钟元把村里这副担子挑起来,一来放心,二来有面子,从长远看经济上不吃亏。
三官媳妇问道:“小冯,陈冠东走了,上边还派干部吧?”冯春水说:“等过了年,新书记就下来了。”三官媳妇说:“小冯啊,派就派个像你这样的,没架子,啥事儿也替庄户人打算,怕上边睁不开眼,再派个刘庆西,没头苍蝇似的,就知道乱嗡嗡。”
回到乡政府,李秘书在办公室写材料,听见动静,抬头说:“冯乡长,杨志远跑两趟了,支支吾吾,不知啥事儿。”天冷得厉害,冯春水不想出去,又怕杨志远有大事儿,老杨是荣誉军,不敢得罪,装了手电出了办公室。小黄跟着出来,冯春水怕冻着小黄,说:“小黄,回去吧,早点儿睡。天冷,把电暖气抱到宿舍烘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