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说:“明仁大哥,我对不住农民兄弟,省委很重视农村发展,看来啊,工作走虚了,和老百姓的想法不对路。不对路,老百姓不买账,种粮积极性一年比一年低。”
明仁说:“老百姓眼光短,顾眼前,时间长了,谁还种地?好多人家两年种一季儿,一季粮食吃两年,不存粮,不卖粮,自种自吃,谁也不管。刘书记,如果这么下去,国家储备少了,老百姓没余粮,碰上灾荒年景,咋办啊!五八年五九年粮食大丰收,遍地都是粮食,您记得吧,吃食堂大糊弄,没节制,后来呢?老人们说,人灾大起天祸,小河里无水大河里干。”
没想到明仁看的这么深远,刘大年感叹地拍拍明仁的手背,说:“大哥,你说得很对。这些事情啊,中央都了解,每年都下几拨儿调查组,给咱农民找出路,国务院正在酝酿农业结构调整,一部分土地种粮食,一部分土地种经济作物,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光解决吃饭还不够,咱农民还要有钱花,还要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我这次下来,就是摸清底数,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明仁很高兴,说:“我还以为上边不知道咱农民的事呢。”
下了坝子,是一大片儿桑田,桑条子返青了,枝头上的芽胞鼓了起来,再有半个月,春风一起,就抽芽儿了。刘大年站在地头看了一会,问:“村里多少养蚕的?收入咋样儿?”
明仁说:“行市不稳定,外贸有任务,价钱就高,没任务,也是干瞪眼。赶上好年景,比种庄稼强。原来吧,三番有缫丝,有染坊,现在指望出口,七折八扣,兑不了现钱,外贸收了茧花,扔给几张白条子,换成现钱,不知跑多少趟呢。好些人把桑墩儿刨了。种桑吧,没三年五年长不成棵儿,正是长叶儿的时候,多可惜啊。”
刘大年和悦地说:“大哥,你们村里干部,一定给社员带个头,多琢磨挣钱的事儿。种庄稼能不能挣大钱?收了粮食卖不出去咋办?还是有办法嘛,比如说,粮食富裕了,可以搞食品加工,可以搞家庭养殖,不用出门儿,自己就完成了商品转化。”
从桑田里岔过去,是一条土路,三官开着手扶过来了,明仁站住。到了跟前,三官把手扶打住,车上拉着一车粪,明仁问:“苗粪桑苗子?”三官说:“两年没上底肥了,桑叶儿比杏叶大不了多少。”三官打量着刘大年,眼前的人眼熟,一时记不起来了。明仁说:“下车吧,省委刘书记。忘了?”
三官慌忙跳下车来。明仁说:“刘书记刚到,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呢。”三官攥着刘大年的手,说:“刘书记,听说您要下来,咱们盼了好一阵儿了。”刘大年笑微微地说:“这阵儿会议多,身子不自由。”
三官愣愣地看着刘书记,刘书记老了。明仁说:“三哥,不记得了,那年到省里看车书记,你还跟刘书记汇报工作呢。”三官说:“记得,想起来了。刘书记,眼花了,看着模样儿像,明仁不说,还真不敢认呢。”刘大年说:“地头上说话去,别耽搁你工夫。”三官上了车,说:“庄稼人工夫不值钱。”
三官这一片桑,少说也有五六亩。齐崭崭的桑枝儿,筷子似的戳在地里。菊花的承包地他一直种着,明知道种地没账算,菊花说了好多次,让他把地交出去,交给村里分不下去,白白荒了可惜,栽了桑苗子。
手扶车上有锹有镢有粪篓,明仁帮着把粪卸下来。三官拍拍手,随便在地上一划拉,把棉袄脱下来,垫在地上让刘书记坐。刘大年抄起地上的镢头,说:“大哥,我不吃闲饭,咱们一块儿把粪上上,三人一架儿,不耽工夫。”
三官说:“刘书记,您别伸手了。庄稼活儿不轻省。”刘大年抄起镢头,在桑墩儿跟前开了一溜沟,不深不浅,回头笑着问:“好多年不干庄稼活儿了,手生了。还行吧?”
三官点头说:“刘书记,您会干庄稼活儿,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刘大年说:“跟你们一样,我也是农村出身,五九年高小毕业,在村里干了一年记工员,俺爹是生产队长,沾他老人家的光,推荐上了大学,庄稼活儿很少难住我。”
三官挎了一篓粪,撒进沟里,抬头说:“不是农村出来的,不懂得咱农民。刘书记,乡镇干部有您一半儿就好了,二十四节气说不上来,就知道瞎吆喝,不听吧,对领导不尊重,听吧,没一样儿照溜。”
明仁跟在三官后边覆土,插话说:“刘书记,俺们几个琢磨着上个缫丝厂,您看咋样儿?”刘大年立住身子,看着明仁。明仁说:“卖茧花不划算,一百斤秋茧,价儿好呢千巴元,到了人家手里,一百斤成丝,两千好几百元呢。咱忙活一年,咱赚小头,人家赚大头儿。”
明仁说:“老百姓眼光短,顾眼前,时间长了,谁还种地?好多人家两年种一季儿,一季粮食吃两年,不存粮,不卖粮,自种自吃,谁也不管。刘书记,如果这么下去,国家储备少了,老百姓没余粮,碰上灾荒年景,咋办啊!五八年五九年粮食大丰收,遍地都是粮食,您记得吧,吃食堂大糊弄,没节制,后来呢?老人们说,人灾大起天祸,小河里无水大河里干。”
没想到明仁看的这么深远,刘大年感叹地拍拍明仁的手背,说:“大哥,你说得很对。这些事情啊,中央都了解,每年都下几拨儿调查组,给咱农民找出路,国务院正在酝酿农业结构调整,一部分土地种粮食,一部分土地种经济作物,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光解决吃饭还不够,咱农民还要有钱花,还要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我这次下来,就是摸清底数,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明仁很高兴,说:“我还以为上边不知道咱农民的事呢。”
下了坝子,是一大片儿桑田,桑条子返青了,枝头上的芽胞鼓了起来,再有半个月,春风一起,就抽芽儿了。刘大年站在地头看了一会,问:“村里多少养蚕的?收入咋样儿?”
明仁说:“行市不稳定,外贸有任务,价钱就高,没任务,也是干瞪眼。赶上好年景,比种庄稼强。原来吧,三番有缫丝,有染坊,现在指望出口,七折八扣,兑不了现钱,外贸收了茧花,扔给几张白条子,换成现钱,不知跑多少趟呢。好些人把桑墩儿刨了。种桑吧,没三年五年长不成棵儿,正是长叶儿的时候,多可惜啊。”
刘大年和悦地说:“大哥,你们村里干部,一定给社员带个头,多琢磨挣钱的事儿。种庄稼能不能挣大钱?收了粮食卖不出去咋办?还是有办法嘛,比如说,粮食富裕了,可以搞食品加工,可以搞家庭养殖,不用出门儿,自己就完成了商品转化。”
从桑田里岔过去,是一条土路,三官开着手扶过来了,明仁站住。到了跟前,三官把手扶打住,车上拉着一车粪,明仁问:“苗粪桑苗子?”三官说:“两年没上底肥了,桑叶儿比杏叶大不了多少。”三官打量着刘大年,眼前的人眼熟,一时记不起来了。明仁说:“下车吧,省委刘书记。忘了?”
三官慌忙跳下车来。明仁说:“刘书记刚到,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呢。”三官攥着刘大年的手,说:“刘书记,听说您要下来,咱们盼了好一阵儿了。”刘大年笑微微地说:“这阵儿会议多,身子不自由。”
三官愣愣地看着刘书记,刘书记老了。明仁说:“三哥,不记得了,那年到省里看车书记,你还跟刘书记汇报工作呢。”三官说:“记得,想起来了。刘书记,眼花了,看着模样儿像,明仁不说,还真不敢认呢。”刘大年说:“地头上说话去,别耽搁你工夫。”三官上了车,说:“庄稼人工夫不值钱。”
三官这一片桑,少说也有五六亩。齐崭崭的桑枝儿,筷子似的戳在地里。菊花的承包地他一直种着,明知道种地没账算,菊花说了好多次,让他把地交出去,交给村里分不下去,白白荒了可惜,栽了桑苗子。
手扶车上有锹有镢有粪篓,明仁帮着把粪卸下来。三官拍拍手,随便在地上一划拉,把棉袄脱下来,垫在地上让刘书记坐。刘大年抄起地上的镢头,说:“大哥,我不吃闲饭,咱们一块儿把粪上上,三人一架儿,不耽工夫。”
三官说:“刘书记,您别伸手了。庄稼活儿不轻省。”刘大年抄起镢头,在桑墩儿跟前开了一溜沟,不深不浅,回头笑着问:“好多年不干庄稼活儿了,手生了。还行吧?”
三官点头说:“刘书记,您会干庄稼活儿,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刘大年说:“跟你们一样,我也是农村出身,五九年高小毕业,在村里干了一年记工员,俺爹是生产队长,沾他老人家的光,推荐上了大学,庄稼活儿很少难住我。”
三官挎了一篓粪,撒进沟里,抬头说:“不是农村出来的,不懂得咱农民。刘书记,乡镇干部有您一半儿就好了,二十四节气说不上来,就知道瞎吆喝,不听吧,对领导不尊重,听吧,没一样儿照溜。”
明仁跟在三官后边覆土,插话说:“刘书记,俺们几个琢磨着上个缫丝厂,您看咋样儿?”刘大年立住身子,看着明仁。明仁说:“卖茧花不划算,一百斤秋茧,价儿好呢千巴元,到了人家手里,一百斤成丝,两千好几百元呢。咱忙活一年,咱赚小头,人家赚大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