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十大恩人
小说:孙正义--挑战世界首富的网络巨子| 作者:泷田诚一郎| 类别:玄幻魔法
第五章 十大恩人
大恩人日
大胆要求以基本放款利率融资一亿日元
出版第一本杂志
刊登广告被拒,决定发行日刊
弱者的战略
一亿日元改善两本大幅亏损的杂志
大恩人日
软件银行有一天“大恩人口”的特别假日,来感谢那些曾经对软件银行和孙正义伸
出援手的恩人,因为他们曾经协助一家刚创业、默默无名的创投企业,以及一位名不见
经传的年轻人。
“大恩人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名称也相当具有孙正义色彩。一般人很难说出口
的话,孙正义一点也不会羞于启齿,他总是诚实且直接地付诸言词。孙正义的这种思维
方式,便凝缩成大恩人这句话。
孙正义有十位令他敬慕的大恩人。
孙正义称为“老师”的佐佐木正(现为夏普顾问兼软件银行顾问),扮演年轻创业
家孙正义的后盾角色。如果没有佐佐木正做他的后盾,孙正义的创业生涯会更为坎坷。
上新电机的创业总经理净弘博光(已逝)。大型个人电脑专卖店“J&P”负责人藤
原睦朗,以及日本软件厂商的先驱者哈特森董事长工藤裕与总经理工藤浩,都是软件银
行创业期的生意往来伙伴。
软件银行成立后不久,就能够立即登上日本第一软件流通公司的地位,要归功于当
时日本第一的个人电脑零售店上新电机,以及日本最大的软件厂商哈特森,两家公司的
负责人答应孙正义的请求,与他签订独家代理契约。除此之外,孙正义的大恩人还包括:
提供软件银行融资的御器谷正、协助孙正义进入出版界的田边聪(现为田边企划总经
理)、积极促使日本个人电脑软件协会成立的清水洋三、协助孙正义在财政界与媒体建
立人际关系的前《朝日新闻》选述委员川岛正英、以及前NEbsp;董事长大内淳义(已逝)。
大胆要求以基本放款利率融资一亿日元
曾任第一劝业银行安叮分行经理的御器谷正,与孙正义第一次见面大约在1982年l、
2月。虽然孙正义与御器谷都已经忘记确实日期,两人对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与谈话
内容,仍记忆犹新。
“我这个人报讨厌说谎,因此我老实地告诉银行经理:我才刚创业,公司还没有业
绩,没有信用,也没有抵押品。依照我的作风,我不想去找保证人,也不喜欢高利贷,
因为我还不完,所以请资行以基本放款利率(最优厚的融资利率)贷给我一亿日元。经
理听完后苦笑不已。”
御器谷回忆当时年仅24岁的总经理孙正义给他的印象:“外出拜访新客户的年轻行
员回来向我报告,有一家规模虽小却相当有趣的公司,总经理人很年轻,谈吐非常风趣。
有机会的话,请我见他一面。如果没有这番话,我可能不会见到孙先生。
“孙先生当时相当年轻,年龄比我的小孩稍大一点。然而,和他谈话之后,我却学
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他引导我进一步去思考。争取不到贷款的人,大多是站在自
己的立场,想尽办法争取融资。孙先生却不是这样,他用字遣词相当客气,内容也条理
分明,不会惹人厌烦,这点相当与众不同。”
当时,御器谷对个人电脑或软件几乎一窍不通,听了孙正义的解说,他直觉感受到
这个产业的有趣与成长性。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后,御器谷已经决定要借钱给他。
“我似乎深受孙正义的人格所吸引,但这与是否决定融资与融资人的个人好坏没有
关系,而是取决于事业本身与它的前瞻性,我必须判断这项事业的风险性,才能够进一
步借钱给他。”
孙正义回去后,为了证实他所说的话,御器谷马上打电话给第一劝银大版分行与难
波分行。请大皈分行负责融资的次长与难波分行的经理,分别向夏普与上新电机查证。
查证的结果几乎如御器谷所预想的。“夏普方面,是由当时身为专务的佐佐木正,
直接和我们大皈分行负责融资业务的次长联络,他说:‘我对孙先生的事相当了解,他
这个人相当能干,请第一劝银一定要从旁协助他。”’
回忆当时,特地打电话给第一劝银的佐佐木心想:“必要的话,我打算提供自己的
房子或退休金做为那1亿日元贷款的抵押品。我不希望像孙正义这么有为的年轻人,因
社会上的形式限制而遭遇失败。”
另一方面,难波分行的经理也回电给御器谷。“孙正义的话没有问题,上新电机的
净弘总经理说他这个人相当积极地在推动他的事业。”
藤原也记得第一劝银打电话来问他是否和孙正义有生意上的往来。“我回答有,并
请银行借钱给他。隔天,孙先生还为了这件事,特地打电话来向我道谢。”
经过这几位值得信赖的相关人士证实,更加强御器谷对软件银行提供融资的决心。
于是他立刻征询总行的意见,因为天抵押品与免保证人的无担保借款,加上1亿日元基
本放款利率的贷款,已经远超过一个分行经理的权限。
专门审查小额融资案件的总行企划部,立刻召集包括御器谷在内的10位审查人员,
针对孙正义所提出的条件,检讨是否应该给予软件银行五亿日元的融资。
“检讨的过程中,由于在场的人对个人电脑与软件流通业完全不清楚,因此,没有
人敢说这件融资案绝对不行或是应该给予融资,导致会议一直无法得到结论,令人伤透
脑筋。”御器谷说。
最后打破胶着状态的是笠井猛邦。后来担任第一劝银董事兼银座分行经理的笠井,
是那天出席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一直静静聆听的笼并,认为大家都已充分表达意见之
后才说话:“个人电脑一定会日渐普及,在我们银行里有许多年轻的行员共同组成个人
电脑同好会,从事各种相关活动。你们知道吗?”
笼并提出来的问题,让出席会议的部长与分行经理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笼并于
是开始在众人面前提出他对个人电脑的看法。御器谷回忆说:“笠并告诉与会者,个人
电脑产业的成长性与未来前景;他还进一步指出,由于年纪大的人不会电脑,许多工作
已经被年轻人所取代。他的话让现场的气氛为之一变,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较为积
极的态度。会议最后决定通过这件融资案,我也立刻提供融资相关的正式申请书。”
孙正义与御器谷见面后才一个星期的时间,第一劝银就决定以基本放款利率,提供
软件银行1亿日元的融资。御器谷笑说:“很快是吧。因为当时的软件银行还是一家/h
公司,银行并没有花时间去做调查。”
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的软件银行,已经花了800万日元资金投入电子展,公司手中
的现金早已所剩无几;偏偏这时候,又必须准备3000万日元的资金,才能与哈特森展开
生意往来;为了以3倍于票面的金额收购出资合伙人经营总会研究所手中的持股,又必
须筹足1500万日元。孙正义固然可以向亲朋好友借贷,但是这些债务还是得用现金偿还;
再者,购买大量的软件,以及推动新事业也需要现金。
那个时期,软件银行亟需资金来持续推动各项业务,公司的资金周转相当吃紧。如
果没有御器谷的先见之明及笼井的从劳协助,这件融资案很可能会遭到否决。如此一来,
软件银行势必陷入资金不足的窘境,好不容易掌握到机会的孙正义将会进退维谷。
拜五亿日元的融资之赐,孙正义终于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全力迈进。
出版第一本杂志
以个人电脑用软件流通起家的软件银行,后来也将触角伸入出版事业。孙正义向第
一劝银融资五亿日元,本来就打算有此用途。
御器谷回想:“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曾经提及有意进入出版领域。”
软件银行的第一本刊物,就是介绍当时夏普最受欢迎的袖珍型电脑用程序集的《袖
珍型电脑图书馆》。
孙正义道:“我询问夏普出版袖珍电脑用程序集的可能性,对方很感兴趣,同意我
出版。接触过程中,我向夏普的承办人提及准备将触角伸入个人电脑与软件相关出版事
业。后来,承办人便介绍田边先生给我认识。”
当孙正义拿着《袖珍型电脑图书馆》去拜访田边聪时,他还是东京旭屋书店的常务
董事。田边笑着说:“第一次见面的孙先生,感觉像高中生,带着微笑的可爱小孩是我
对他的第一个印象。”
带着最亲切的笑容做完自我介绍的孙正义,拿出《袖珍型电脑图书馆》的样书,放
在田边聪面前,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想卖这本书!”田边聪回忆道:“我一看,发现
那是一本极其粗糙的样本,比漫画杂志还糟,封面是单色印刷,我问他封面是谁画的,
他回答我那是设计师画的雏形。再翻内页,只见里面排列着许多类似乱数表的数字。一
问之下,才知道是袖珍型电脑使用者自己设计的程序,我直接向孙先生言明,这样的东
西是铁定卖不出去的。”
“孙先生一听先是抗议,说他对内容相当有信心,随后又请我借他打通电话,并当
场拿起离他最近的一部电话。”
“他讲电话的对象好像是大日本印刷,或是凸版印刷,当时那本杂志已经进厂印刷,
孙先生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印刷。这时我才感觉到他不像外表那样,看起来只是个可爱的
男孩那么简单。”
田边聪立刻对孙正义另眼相待,向挂上话筒的孙正义传授他长年累积的出版经验。
“我简扼地说明一些事情,并告诉他想要进入出版业,必须请日贩或东贩来承揽发
行业务。结果孙先生竟然问我:‘田边先生,什么是代销?日贩与东贩是什么公司?’
我才知道原来他什么都不懂。”
除了当场借电话终止印刷作业,事实上,孙正义从这时才开始表露出认真的一面。
田边聪继续笑着说:“我为孙先生说明何谓代销,并介绍日贩与东贩公司。他立刻要求
我帮他向他们开一个交易账户!我说对不起,我们两人才第一次见面,我根本不了解你,
无法答应你的要求。他竟说:‘我没问题!’到底什么没问题,我就不知道了!”
两人谈了很久,田边一直想告退,孙正义却不断找话说,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
最后田边只得认输,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那就一起去吧,我先介绍你们认识。”
田边先带孙正义去东贩,介绍承办业务的部长给孙正义认识。然后两人将孙正义留
在会客室,到另一个房间密谈。
部长说:“既然是田边先生您介绍的人,我不会拒绝。但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田边总说:“老实讲,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凭我的直觉,电脑杂志绝对有市场。”
“田边先生,您说的可能很有道理。”
“怎么说呢?”
“既然是电脑玩家的专门杂志,使用袖珍型电脑的人一定会买。田边先生,就让我
们接这个客户吧!”
当时,这位部长的儿子在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研读电脑相关课程,受到儿子的影响,
对电脑多多少少有点兴趣,使整件事情进行起来格外顺利。田边聪回忆说:“部长一口
气答应接受这个客人,反倒令我吓了一跳。但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孙先生,并没有一脸
高兴的样子,他连句谢谢都没说,脸上反而露出不满的神情,只是说:‘田边先生,我
们接着去日贩吧!’我先是请他饶了我,但是看到他那脸坚定不移的神情,最后还是跟
他一起坐车到日贩。”
结果,凭借着田边的能说善道,孙正义当天就顺利在东贩与日贩开设了交易账户。
对于那天发生的事,孙正义的脑中还有印象:“田边先生给我许多建议,我也认真
听着。后来田边先生答应带我去拜访东贩与日贩两家公司,洽谈开设交易账户。我们一
起到东贩与日贩,请他们和我来往……”
孙正义也指出:“软件银行的第一本出版品《袖珍型电脑图书馆》,后来在市场上
卖得相当好,一再加印。”
刊登广告被拒,决定发行月刊
继“袖珍型电脑图书馆”之后,孙正义又在1982年出版(THSOFTBANK)季刊,这是
一本个人电脑用软件的目录杂志,创刊号那期的封面上写着斗大的“满载1500套个人电
脑软件”。
1982年5月,软件银行同时推出两本以个人电脑硬件资讯为号召的月刊《Oh!PC》
与《Oh!MZ》,正式跨入出版业。前者是介绍NEC个人电脑系列的信息杂志,后者则是
介绍夏普MZ系列的信息杂志。硬件信息杂志的概念,也是孙正义想出来的。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I/O》(工学社出版)。《ASCll》(ASKI出版)、《MY》
(电波新闻社出版)等许多不错的杂志。我们打算出版的这两本杂志,不仅在时间上落
后别人许多,而且公司也没有特别的Know-how以及资金,人力更是相对薄弱,若正面
与上述杂志冲突的话,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因此,我们才会采用以机种别做为深耕市场
的战略。”孙正义说。
无论战略是否正确,对于孙正义在准备不充分就匆匆推出月刊的做法,公司内部出
现强烈的反对的声浪。孙正义回忆道:“当时公司的干部都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软件流
通事业尚未完全步入轨道,根本无暇去办两本月刊。他们给我一种战国时代家臣劝告君
主不要乱了阵脚的感觉。”
事实上,虽然孙正义心中一直有出版杂志的计划,但实际去做应该是一两年后的事。
尽管如此,他还是力排众议,加速杂志出版的脚步。他的理由是为了巩固软件流通公司
的地位,必须与更多的软件厂商及更多的个人电脑零售商建立交易往来关系。因此,软
件银行必须积极进行广告宣传的工作。
“由于一般报纸的广告宣传效果不佳,软件银行准备在《I/O》《ASCll》《MY》
等个人电脑专业杂志上登广告,结果却被这些杂志所拒绝。我想在下个月份的杂志上刊
登广告,却被他们以额满为由拒绝;我要求登在下下期,他们还是以同样的理由拒绝;
那么再下一期呢?他们的回答是那一期现在还没开始接受广告申请。究竟什么时候申请
可以刊登广告呢?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有好几个月,我们之间一直重复如此的对话,
公司的宣传广告因此迟迟未能刊登。
“后来我才知道,出版这些个人电脑杂志公司的总经理与广告商曾经聚会,并达成
协议,不刊登软件银行的广告。原因是这些公司都会将杂志上介绍的软件搭配组合成套,
对外销售,偏偏跑出一家软件银行商喊着要从事流通革命的事业。树大招风,软件银行
是他们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拒不刊登我们的广告。”即使现在提到这件事,孙
正义还是难掩满脸不悦之色。
姑且不论这些同业之间是否真的有这个协议,事实是有一段时期,各家杂志的确不
愿意刊登软件银行的广告。当时负责编辑《MY》的电波新闻社的田代信表示:“不
接受软件银行的广告,是因为原则上我们不刊登竞争对手的广告,这项规定不只是针对
软件银行。”“1&P”负责人藤原睦朗的话,就和田代有出入:“电波新闻社故意排挤
软件银行。《I /O》《ASCll》《MY》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三本专业杂志,不能在
这些杂志上刊登广告,等于无法推销软件。电波新闻社规定,不得刊登哈特森与软件银
行的广告,并且要求《I /O》与(ASCl》比照办理,这件事大约发生在1989年。孙先
生备受困扰,来找我商量。我安慰他,这只是杂志社一时感情用事,尽管杂志不登广告,
“J&P”还是会继续采购软件银行的软件,请他放心。同时,我也介绍许多同业给他,
如果他的业务无法扩充,’J&P’的进货成本也无法降低。”电波新闻社之所以拒绝刊
登哈特森与软件银行的广告,主要是因为早年他们与哈特森交涉软件流通代理,结果软
件银行从旁杀出,导致哈特森结束与电波新闻社的关系,转而与软件银行合作。电波新
闻社为了报复,才拒绝刊登这两家公司的广告。哈特森的工藤回忆道:“我认为对我们
公司最有利的方式,是与软件银行及电波新闻社同时进行交易,我也对孙正义这么说,
但是他却要求与我进行全面交易,丝毫不肯退让。我也对电波新闻社说同样的话,同样
遭到电波新闻社的拒绝。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们才决定终止与电波新闻社的交易关系,
转而与软件银行往来,当初并没有想到软件银行会成长较快。私底下,我承认自己的确
比较喜欢孙正义这个人。”如此看来,事实真相应该是电波新闻社率先拒登软件银行的
广告,《I/O)与《ASCll)接着跟进。至于促使各家公司采取相同的策略的原因,在
于他们对软件银行的反感与反抗。当各家公司利用杂志邮购方式,推动软件流通业务时,
软件银行却以发动流通革命而声名大噪,当然会引发各家公司觉得软件银行过于自大而
加以抵制。
ASKI的西和彦便说:“当时的总经理郡司明郎相当讨厌孙先生,因此拒绝与软件银
行做生意,甚至不让他刊登广告。我并不负责广告部门,因此并不清楚是否真有协商这
回事。但我个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欺负孙先生。”
创业还不满一年,软件银行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不尽快展开有计划的广告宣
传策略,才刚起步的软件流通事业势必会陷入苦战。孙正义说:“不让我们刊登广告,
我们就无法成就事业。因此,我才会有自己出版杂志的念头。一旦出版杂志,就得与其
他杂志竞争,我个人极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他们
同意软件银行刊登广告。这招还是行不通,我才下定决心发行月刊。”明知道准备不够
充分,但发行杂志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就在这种狗急跳墙的情况下,《Oh!PC》与
《Oh!Mz》诞生了。
弱者的战略
1982年5月,软件银行以“个人电脑机种别信息杂志”的新编辑方针为口号,推出
《Oh!Pz》的创刊号。但是,各印5万本的创刊号却面临滞销的局面,退
货率高达85%。
孙正义说:“在几乎没有广告收入的情况下,这两本杂志每个月亏损将近2000万日
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金额,我们必须把软件流通的收益全部拿来填补出版部门的
亏损。一些原本对跨入出版事业持反对立场的干部,更是以严厉的口吻指责:‘我早说
过不要做的!”’
成长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当时只有10多名成员的软件银行,员工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巩固流通事业基础应该是公司最优先的课题,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发行月刊杂志,况且公
司内部也没有出版经验和技术,根本不适合涉足出版事业。
情况这么艰难,还一口气发行两本月刊,也难怪公司干部会以时机尚未成熟大力反
对。再看到惨不忍睹的销售成绩,他们当然会以“我早说过的!”来挖苦孙正义。
尽管在软件银行创业之初,孙正义的脑中就一直盘算着要跨入出版事业,但是他也
相当清楚,选在这个时候发行月刊,的确是言之过早:“如果没有发生刊登广告被拒的
事,发行月刊应该是两三年后事。”
然而无法刊登广告的非常状况,却迫使孙正义必须变更计划。当时的软件银行还是
一家新成立、中小型、没有知名度的公司,想要在软件流通产业逐步提升地位,巩固基
础,就必须将它存在的事实告知大众,而广告宣传正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最大利器。无法
在个人电脑杂志上刊登广告,等于是手脚被绑死,无法依照原定计划推动事业。
面对这个困境,孙正义拥有超乎旁人的危机意识,因此才会勉强发行月刊,而下面
的干部只一味考虑到巩固既有的事业基础。但是孙正义坚信事情会好转,毕竟不是每一
家公司都有出版月刊杂志的能力。这也是追逐梦想者与重视当前现实者,在想法上的最
大差异。
面对令人不愉快的柜登广告事件,孙正义难免有些意气用事。但是,他执意发行月
刊杂志,并没有激情的成分,一方面可以说是不得不,事实上也可以说有他独特的细腻
考量。
他除了提出崭新的编辑方针之外,也配合了巧妙的战略运用。孙正义说:“《l/O》
与《ASCll》等杂志问世已久,都拥有优秀的编辑人员与作者群,在我们看来,仿佛天
上的云般遥不可及。我们的人力不足,也没有Know-how与资金,更没有销售通路,在
时间上还慢人家一步。究竟要如何才能打入市场呢?最后我想到兰契斯特法则中的‘弱
者战略’。”
兰契斯特(FredrickWilliamInllchester)是英国政府的军事顾问,他所发明的战
胜竞争法则有许多都适用于企业经营,在日本有不少企业家采用。“弱者战略”则是弱
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所采用的战略,基本上是集中兵力做单点攻击。
“如果要正面挑战市面上的个人电脑杂志,战斗力薄弱的软件银行根本没有胜算。
因此,我的策略是针对当时每家厂商的个人电脑尚未相容,打出个人电脑机种别信息杂
志的新编辑方针,借由机种别来缩小目标的读者群,集中少数的兵力,编出一本有深度
和内容的杂志。这可以说是一项战略,也是这两本杂志最大的特征。”
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同时出版两本机种别的信息杂志,也是孙正义的战略运用。
为什么会同时发行两本杂志呢?孙正义以他一贯的孙式辩才说明道:“当时,公司的干
部和员工有人质疑,真要发行月刊,也不必同时发行两本?的确,考量公司的状况,即
使全力以赴,发行一本月刊已经是最高限度了。
“原因出在机种别信息杂志的战略上。那个时候,一旦贴上NEC,或是夏普的个人
电脑杂志等特定厂商的标签,就会形同那家电脑厂商的代工产品,纳入他们的代工结构,
永不得翻身。
“如果先出版一本,等步上正轨后再发行一本呢?在这种情形下,其他的合作厂商
一定会认为我们投入特定竞争厂商的阵营,而感到没有面子,或以为我们已经背叛了他
们。如果一开始便发行两本杂志的话,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了。先做一本,等半年或一
年后再发行第二本杂志,绝对会出问题。”
“无论被社会,还是被厂商说成背信忘义,都不符合我的作风,我绝对不能忍受被
贴上这种标签。为了建立信息基础建设提供者的地位,无论再怎么苦,我必须从创业开
始便坚持中立。”
“因此,无论与哈特森或与上新电机交易,从接触之初我说的话始终如~,我强调
会尽力而为,请他们给我独家代理权,但是身为基础建设提供者,我的立场必须维持中
立。我必须处理其他软件厂商的软件,并提供软件给其他的零售店。若无法贯彻这个立
场与主张。软件银行就无法立足业界。我不希望日后被指责为背叛,所以通常在一开始,
我就会把这些事情说清楚。”
撇开这些深谋远虑不谈,当时杂志的出版的确是十万火急。1982年9月,软件银行
成立一年后,也就是《oh!PZ》创刊四个月后,转到软件银行任职的桥本
五郎(前软件银行常务董事兼出版事业部部长),回想当年发行杂志的情形:“当时,
软件银行全体员工约20名,其中有六七名负责出版相关工作。但是,真正担任编辑工作
的人员很少,事实上,一本杂志只有一位执行编辑。我进入公司后,立刻被指派为专门
介绍爱普生便携型个人电脑杂志《oh!PC》的惟一编辑。我在9月8日进公司,就被要求
在10月中发行《Oh!PC》创刊号。有一位主编问我:‘稿子好了吗?’我答道:‘还没
好!’只听到他丢下一句:‘随便写写就好了!’我的第一印象是,我进到一家‘了不
得’的公司了。”
实际的做法是,每一本杂志的执行编辑,找来东大、早稻田、庆应等大学小型电脑
社团的学生,请他们写些文章,将这些文章编排成《Oh!PZ》杂志,印好
后送到书店销售。
事实上,孙正义只关心杂志的编辑方针与命名,并没有插手实际的编务工作。他说:
“资金周转、开发软件销售加盟店,以及软件进货等工作,就已经让我忙得连睡觉的时
间都没有了,根本无力从事编辑与写稿的工作。”
一亿日元改善两本大幅亏损的杂志
《Oh!PZ》的销售成绩一直无法突破,每月亏损金额合计高达20OO万
日元。面对这个危机,孙正义决定一次决胜负。
“我下定决心,与其维持每期杂志的发行,累积亏损直到l-2亿日元,不如花五亿
日元,重新改善杂志内容。投入1亿日元失败而后退出,与每月持续亏损2000万日元,
在半年后退出,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我决定以最后决战来一决胜负。”
面对这场最后决战,孙正义一面浏览几万张的读者回函卡,一面思考因应对策。
“看完读者回函卡,我发现六大问题,决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由于大多数读者反应杂志售价太高,孙正义于是将原来680日元的定价调降为580日
元;针对读者反应相对于高定价而页数太少的问题,他决定将负数增加一倍,并更新反
应不佳的封面设计。对手插图品质不良的指责,则以采用新插图因应;努力减少别字与
漏字,来改善这个令人羞耻的问题;至于知名度不高,就以加强电视宣传来解决。
上述的改革方案需要1亿日元的总预算。对当时的孙正义而言,l亿日元是笔巨大的
数字,但是,若采用个人电脑杂志业界前所未闻的电视宣传手法,这笔金额仍嫌不够。
电视广告如果半途而废,就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面对这些难题,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但是面对困境的孙正义突然想到一个绝妙
的方法。
孙正义立刻去找NEC的宣传部长,鼓起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我们的杂志出版了,
老是处于亏损状况,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就必须停刊。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件憾事,
我想对NEC而言,也是一大损失。这本介绍NEC个人电脑系列的杂志,每个月有好几万人
看,对于NEC绝对有正面的助益。现在我打算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来让它起死回生,这是
最后对策了,希望NEC能够帮点忙。如果能够将NEC的个人电脑与NEC个人电脑的专业杂
志结合,共同进行电视广告宣传,一定能够达到比原来的预计多一倍的宣传效果。~旦
杂志的销售数量增加,这本200页左右的杂志本身就是NEC电脑产品的最佳宣传,NEC绝
对可以获得远超过宣传费用的广告效果,请您务必和我们一起做广告。
孙正义的一番热情,似乎没有传递给对方,NEC的方面对这个提案态度相当冷淡。
“我拼命说明,对方却不当一回事,仿佛我的建议很愚蠢。然而我还是请求对方与
高层主管商量,并强调这么做对NEC绝对有正面助益。但是,后来NEC仍旧没有任何回应…
·”
无计可施之下,孙正义不得不求助于佐佐木正居间介绍而认识的大内淳义(当时为
NEbsp;副总经理)。
“我向大内先生说明构想,他立刻说这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做。”
大内先生还主动提议要向宣传部长交代,却被孙正义当场婉言拒绝了。他顾及如果
由大内去说的话,可能会损及宣传部长的颜面。当时孙正义才24岁,就已经顾虑到这一
点了。
取得大内的承诺后,孙正义若无其事地再度打电话给NEC的宣传部长。
“我对宣传部长说,无论如何请他与高层主管商量看看,真的不行,我就死了这条
心,否则,我还会继续打电话给他。最后他终于有了行动。”
后来,那位宣传部长一副意外且难为情的口吻,打电话给孙正义:“我们上面同意
你的提案。”
孙正义说:“结果相当成功,10万册经过重新编排与设计的杂志,在短短3天内即
销售一空。从那个月开始,我们的出版事业也转亏为盈,这时距离杂志创刊已经过了半
年。”
为了感谢大内的协助,从此以后,孙正义一直恭敬地称呼大内为“大恩人”。
大恩人日
大胆要求以基本放款利率融资一亿日元
出版第一本杂志
刊登广告被拒,决定发行日刊
弱者的战略
一亿日元改善两本大幅亏损的杂志
大恩人日
软件银行有一天“大恩人口”的特别假日,来感谢那些曾经对软件银行和孙正义伸
出援手的恩人,因为他们曾经协助一家刚创业、默默无名的创投企业,以及一位名不见
经传的年轻人。
“大恩人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名称也相当具有孙正义色彩。一般人很难说出口
的话,孙正义一点也不会羞于启齿,他总是诚实且直接地付诸言词。孙正义的这种思维
方式,便凝缩成大恩人这句话。
孙正义有十位令他敬慕的大恩人。
孙正义称为“老师”的佐佐木正(现为夏普顾问兼软件银行顾问),扮演年轻创业
家孙正义的后盾角色。如果没有佐佐木正做他的后盾,孙正义的创业生涯会更为坎坷。
上新电机的创业总经理净弘博光(已逝)。大型个人电脑专卖店“J&P”负责人藤
原睦朗,以及日本软件厂商的先驱者哈特森董事长工藤裕与总经理工藤浩,都是软件银
行创业期的生意往来伙伴。
软件银行成立后不久,就能够立即登上日本第一软件流通公司的地位,要归功于当
时日本第一的个人电脑零售店上新电机,以及日本最大的软件厂商哈特森,两家公司的
负责人答应孙正义的请求,与他签订独家代理契约。除此之外,孙正义的大恩人还包括:
提供软件银行融资的御器谷正、协助孙正义进入出版界的田边聪(现为田边企划总经
理)、积极促使日本个人电脑软件协会成立的清水洋三、协助孙正义在财政界与媒体建
立人际关系的前《朝日新闻》选述委员川岛正英、以及前NEbsp;董事长大内淳义(已逝)。
大胆要求以基本放款利率融资一亿日元
曾任第一劝业银行安叮分行经理的御器谷正,与孙正义第一次见面大约在1982年l、
2月。虽然孙正义与御器谷都已经忘记确实日期,两人对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与谈话
内容,仍记忆犹新。
“我这个人报讨厌说谎,因此我老实地告诉银行经理:我才刚创业,公司还没有业
绩,没有信用,也没有抵押品。依照我的作风,我不想去找保证人,也不喜欢高利贷,
因为我还不完,所以请资行以基本放款利率(最优厚的融资利率)贷给我一亿日元。经
理听完后苦笑不已。”
御器谷回忆当时年仅24岁的总经理孙正义给他的印象:“外出拜访新客户的年轻行
员回来向我报告,有一家规模虽小却相当有趣的公司,总经理人很年轻,谈吐非常风趣。
有机会的话,请我见他一面。如果没有这番话,我可能不会见到孙先生。
“孙先生当时相当年轻,年龄比我的小孩稍大一点。然而,和他谈话之后,我却学
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他引导我进一步去思考。争取不到贷款的人,大多是站在自
己的立场,想尽办法争取融资。孙先生却不是这样,他用字遣词相当客气,内容也条理
分明,不会惹人厌烦,这点相当与众不同。”
当时,御器谷对个人电脑或软件几乎一窍不通,听了孙正义的解说,他直觉感受到
这个产业的有趣与成长性。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后,御器谷已经决定要借钱给他。
“我似乎深受孙正义的人格所吸引,但这与是否决定融资与融资人的个人好坏没有
关系,而是取决于事业本身与它的前瞻性,我必须判断这项事业的风险性,才能够进一
步借钱给他。”
孙正义回去后,为了证实他所说的话,御器谷马上打电话给第一劝银大版分行与难
波分行。请大皈分行负责融资的次长与难波分行的经理,分别向夏普与上新电机查证。
查证的结果几乎如御器谷所预想的。“夏普方面,是由当时身为专务的佐佐木正,
直接和我们大皈分行负责融资业务的次长联络,他说:‘我对孙先生的事相当了解,他
这个人相当能干,请第一劝银一定要从旁协助他。”’
回忆当时,特地打电话给第一劝银的佐佐木心想:“必要的话,我打算提供自己的
房子或退休金做为那1亿日元贷款的抵押品。我不希望像孙正义这么有为的年轻人,因
社会上的形式限制而遭遇失败。”
另一方面,难波分行的经理也回电给御器谷。“孙正义的话没有问题,上新电机的
净弘总经理说他这个人相当积极地在推动他的事业。”
藤原也记得第一劝银打电话来问他是否和孙正义有生意上的往来。“我回答有,并
请银行借钱给他。隔天,孙先生还为了这件事,特地打电话来向我道谢。”
经过这几位值得信赖的相关人士证实,更加强御器谷对软件银行提供融资的决心。
于是他立刻征询总行的意见,因为天抵押品与免保证人的无担保借款,加上1亿日元基
本放款利率的贷款,已经远超过一个分行经理的权限。
专门审查小额融资案件的总行企划部,立刻召集包括御器谷在内的10位审查人员,
针对孙正义所提出的条件,检讨是否应该给予软件银行五亿日元的融资。
“检讨的过程中,由于在场的人对个人电脑与软件流通业完全不清楚,因此,没有
人敢说这件融资案绝对不行或是应该给予融资,导致会议一直无法得到结论,令人伤透
脑筋。”御器谷说。
最后打破胶着状态的是笠井猛邦。后来担任第一劝银董事兼银座分行经理的笠井,
是那天出席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一直静静聆听的笼并,认为大家都已充分表达意见之
后才说话:“个人电脑一定会日渐普及,在我们银行里有许多年轻的行员共同组成个人
电脑同好会,从事各种相关活动。你们知道吗?”
笼并提出来的问题,让出席会议的部长与分行经理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笼并于
是开始在众人面前提出他对个人电脑的看法。御器谷回忆说:“笠并告诉与会者,个人
电脑产业的成长性与未来前景;他还进一步指出,由于年纪大的人不会电脑,许多工作
已经被年轻人所取代。他的话让现场的气氛为之一变,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较为积
极的态度。会议最后决定通过这件融资案,我也立刻提供融资相关的正式申请书。”
孙正义与御器谷见面后才一个星期的时间,第一劝银就决定以基本放款利率,提供
软件银行1亿日元的融资。御器谷笑说:“很快是吧。因为当时的软件银行还是一家/h
公司,银行并没有花时间去做调查。”
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的软件银行,已经花了800万日元资金投入电子展,公司手中
的现金早已所剩无几;偏偏这时候,又必须准备3000万日元的资金,才能与哈特森展开
生意往来;为了以3倍于票面的金额收购出资合伙人经营总会研究所手中的持股,又必
须筹足1500万日元。孙正义固然可以向亲朋好友借贷,但是这些债务还是得用现金偿还;
再者,购买大量的软件,以及推动新事业也需要现金。
那个时期,软件银行亟需资金来持续推动各项业务,公司的资金周转相当吃紧。如
果没有御器谷的先见之明及笼井的从劳协助,这件融资案很可能会遭到否决。如此一来,
软件银行势必陷入资金不足的窘境,好不容易掌握到机会的孙正义将会进退维谷。
拜五亿日元的融资之赐,孙正义终于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全力迈进。
出版第一本杂志
以个人电脑用软件流通起家的软件银行,后来也将触角伸入出版事业。孙正义向第
一劝银融资五亿日元,本来就打算有此用途。
御器谷回想:“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曾经提及有意进入出版领域。”
软件银行的第一本刊物,就是介绍当时夏普最受欢迎的袖珍型电脑用程序集的《袖
珍型电脑图书馆》。
孙正义道:“我询问夏普出版袖珍电脑用程序集的可能性,对方很感兴趣,同意我
出版。接触过程中,我向夏普的承办人提及准备将触角伸入个人电脑与软件相关出版事
业。后来,承办人便介绍田边先生给我认识。”
当孙正义拿着《袖珍型电脑图书馆》去拜访田边聪时,他还是东京旭屋书店的常务
董事。田边笑着说:“第一次见面的孙先生,感觉像高中生,带着微笑的可爱小孩是我
对他的第一个印象。”
带着最亲切的笑容做完自我介绍的孙正义,拿出《袖珍型电脑图书馆》的样书,放
在田边聪面前,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想卖这本书!”田边聪回忆道:“我一看,发现
那是一本极其粗糙的样本,比漫画杂志还糟,封面是单色印刷,我问他封面是谁画的,
他回答我那是设计师画的雏形。再翻内页,只见里面排列着许多类似乱数表的数字。一
问之下,才知道是袖珍型电脑使用者自己设计的程序,我直接向孙先生言明,这样的东
西是铁定卖不出去的。”
“孙先生一听先是抗议,说他对内容相当有信心,随后又请我借他打通电话,并当
场拿起离他最近的一部电话。”
“他讲电话的对象好像是大日本印刷,或是凸版印刷,当时那本杂志已经进厂印刷,
孙先生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印刷。这时我才感觉到他不像外表那样,看起来只是个可爱的
男孩那么简单。”
田边聪立刻对孙正义另眼相待,向挂上话筒的孙正义传授他长年累积的出版经验。
“我简扼地说明一些事情,并告诉他想要进入出版业,必须请日贩或东贩来承揽发
行业务。结果孙先生竟然问我:‘田边先生,什么是代销?日贩与东贩是什么公司?’
我才知道原来他什么都不懂。”
除了当场借电话终止印刷作业,事实上,孙正义从这时才开始表露出认真的一面。
田边聪继续笑着说:“我为孙先生说明何谓代销,并介绍日贩与东贩公司。他立刻要求
我帮他向他们开一个交易账户!我说对不起,我们两人才第一次见面,我根本不了解你,
无法答应你的要求。他竟说:‘我没问题!’到底什么没问题,我就不知道了!”
两人谈了很久,田边一直想告退,孙正义却不断找话说,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
最后田边只得认输,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那就一起去吧,我先介绍你们认识。”
田边先带孙正义去东贩,介绍承办业务的部长给孙正义认识。然后两人将孙正义留
在会客室,到另一个房间密谈。
部长说:“既然是田边先生您介绍的人,我不会拒绝。但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田边总说:“老实讲,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凭我的直觉,电脑杂志绝对有市场。”
“田边先生,您说的可能很有道理。”
“怎么说呢?”
“既然是电脑玩家的专门杂志,使用袖珍型电脑的人一定会买。田边先生,就让我
们接这个客户吧!”
当时,这位部长的儿子在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研读电脑相关课程,受到儿子的影响,
对电脑多多少少有点兴趣,使整件事情进行起来格外顺利。田边聪回忆说:“部长一口
气答应接受这个客人,反倒令我吓了一跳。但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孙先生,并没有一脸
高兴的样子,他连句谢谢都没说,脸上反而露出不满的神情,只是说:‘田边先生,我
们接着去日贩吧!’我先是请他饶了我,但是看到他那脸坚定不移的神情,最后还是跟
他一起坐车到日贩。”
结果,凭借着田边的能说善道,孙正义当天就顺利在东贩与日贩开设了交易账户。
对于那天发生的事,孙正义的脑中还有印象:“田边先生给我许多建议,我也认真
听着。后来田边先生答应带我去拜访东贩与日贩两家公司,洽谈开设交易账户。我们一
起到东贩与日贩,请他们和我来往……”
孙正义也指出:“软件银行的第一本出版品《袖珍型电脑图书馆》,后来在市场上
卖得相当好,一再加印。”
刊登广告被拒,决定发行月刊
继“袖珍型电脑图书馆”之后,孙正义又在1982年出版(THSOFTBANK)季刊,这是
一本个人电脑用软件的目录杂志,创刊号那期的封面上写着斗大的“满载1500套个人电
脑软件”。
1982年5月,软件银行同时推出两本以个人电脑硬件资讯为号召的月刊《Oh!PC》
与《Oh!MZ》,正式跨入出版业。前者是介绍NEC个人电脑系列的信息杂志,后者则是
介绍夏普MZ系列的信息杂志。硬件信息杂志的概念,也是孙正义想出来的。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I/O》(工学社出版)。《ASCll》(ASKI出版)、《MY》
(电波新闻社出版)等许多不错的杂志。我们打算出版的这两本杂志,不仅在时间上落
后别人许多,而且公司也没有特别的Know-how以及资金,人力更是相对薄弱,若正面
与上述杂志冲突的话,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因此,我们才会采用以机种别做为深耕市场
的战略。”孙正义说。
无论战略是否正确,对于孙正义在准备不充分就匆匆推出月刊的做法,公司内部出
现强烈的反对的声浪。孙正义回忆道:“当时公司的干部都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软件流
通事业尚未完全步入轨道,根本无暇去办两本月刊。他们给我一种战国时代家臣劝告君
主不要乱了阵脚的感觉。”
事实上,虽然孙正义心中一直有出版杂志的计划,但实际去做应该是一两年后的事。
尽管如此,他还是力排众议,加速杂志出版的脚步。他的理由是为了巩固软件流通公司
的地位,必须与更多的软件厂商及更多的个人电脑零售商建立交易往来关系。因此,软
件银行必须积极进行广告宣传的工作。
“由于一般报纸的广告宣传效果不佳,软件银行准备在《I/O》《ASCll》《MY》
等个人电脑专业杂志上登广告,结果却被这些杂志所拒绝。我想在下个月份的杂志上刊
登广告,却被他们以额满为由拒绝;我要求登在下下期,他们还是以同样的理由拒绝;
那么再下一期呢?他们的回答是那一期现在还没开始接受广告申请。究竟什么时候申请
可以刊登广告呢?他们的回答是不知道。有好几个月,我们之间一直重复如此的对话,
公司的宣传广告因此迟迟未能刊登。
“后来我才知道,出版这些个人电脑杂志公司的总经理与广告商曾经聚会,并达成
协议,不刊登软件银行的广告。原因是这些公司都会将杂志上介绍的软件搭配组合成套,
对外销售,偏偏跑出一家软件银行商喊着要从事流通革命的事业。树大招风,软件银行
是他们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拒不刊登我们的广告。”即使现在提到这件事,孙
正义还是难掩满脸不悦之色。
姑且不论这些同业之间是否真的有这个协议,事实是有一段时期,各家杂志的确不
愿意刊登软件银行的广告。当时负责编辑《MY》的电波新闻社的田代信表示:“不
接受软件银行的广告,是因为原则上我们不刊登竞争对手的广告,这项规定不只是针对
软件银行。”“1&P”负责人藤原睦朗的话,就和田代有出入:“电波新闻社故意排挤
软件银行。《I /O》《ASCll》《MY》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三本专业杂志,不能在
这些杂志上刊登广告,等于无法推销软件。电波新闻社规定,不得刊登哈特森与软件银
行的广告,并且要求《I /O》与(ASCl》比照办理,这件事大约发生在1989年。孙先
生备受困扰,来找我商量。我安慰他,这只是杂志社一时感情用事,尽管杂志不登广告,
“J&P”还是会继续采购软件银行的软件,请他放心。同时,我也介绍许多同业给他,
如果他的业务无法扩充,’J&P’的进货成本也无法降低。”电波新闻社之所以拒绝刊
登哈特森与软件银行的广告,主要是因为早年他们与哈特森交涉软件流通代理,结果软
件银行从旁杀出,导致哈特森结束与电波新闻社的关系,转而与软件银行合作。电波新
闻社为了报复,才拒绝刊登这两家公司的广告。哈特森的工藤回忆道:“我认为对我们
公司最有利的方式,是与软件银行及电波新闻社同时进行交易,我也对孙正义这么说,
但是他却要求与我进行全面交易,丝毫不肯退让。我也对电波新闻社说同样的话,同样
遭到电波新闻社的拒绝。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们才决定终止与电波新闻社的交易关系,
转而与软件银行往来,当初并没有想到软件银行会成长较快。私底下,我承认自己的确
比较喜欢孙正义这个人。”如此看来,事实真相应该是电波新闻社率先拒登软件银行的
广告,《I/O)与《ASCll)接着跟进。至于促使各家公司采取相同的策略的原因,在
于他们对软件银行的反感与反抗。当各家公司利用杂志邮购方式,推动软件流通业务时,
软件银行却以发动流通革命而声名大噪,当然会引发各家公司觉得软件银行过于自大而
加以抵制。
ASKI的西和彦便说:“当时的总经理郡司明郎相当讨厌孙先生,因此拒绝与软件银
行做生意,甚至不让他刊登广告。我并不负责广告部门,因此并不清楚是否真有协商这
回事。但我个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欺负孙先生。”
创业还不满一年,软件银行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不尽快展开有计划的广告宣
传策略,才刚起步的软件流通事业势必会陷入苦战。孙正义说:“不让我们刊登广告,
我们就无法成就事业。因此,我才会有自己出版杂志的念头。一旦出版杂志,就得与其
他杂志竞争,我个人极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他们
同意软件银行刊登广告。这招还是行不通,我才下定决心发行月刊。”明知道准备不够
充分,但发行杂志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就在这种狗急跳墙的情况下,《Oh!PC》与
《Oh!Mz》诞生了。
弱者的战略
1982年5月,软件银行以“个人电脑机种别信息杂志”的新编辑方针为口号,推出
《Oh!Pz》的创刊号。但是,各印5万本的创刊号却面临滞销的局面,退
货率高达85%。
孙正义说:“在几乎没有广告收入的情况下,这两本杂志每个月亏损将近2000万日
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金额,我们必须把软件流通的收益全部拿来填补出版部门的
亏损。一些原本对跨入出版事业持反对立场的干部,更是以严厉的口吻指责:‘我早说
过不要做的!”’
成长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当时只有10多名成员的软件银行,员工已经忙得焦头烂额。
巩固流通事业基础应该是公司最优先的课题,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发行月刊杂志,况且公
司内部也没有出版经验和技术,根本不适合涉足出版事业。
情况这么艰难,还一口气发行两本月刊,也难怪公司干部会以时机尚未成熟大力反
对。再看到惨不忍睹的销售成绩,他们当然会以“我早说过的!”来挖苦孙正义。
尽管在软件银行创业之初,孙正义的脑中就一直盘算着要跨入出版事业,但是他也
相当清楚,选在这个时候发行月刊,的确是言之过早:“如果没有发生刊登广告被拒的
事,发行月刊应该是两三年后事。”
然而无法刊登广告的非常状况,却迫使孙正义必须变更计划。当时的软件银行还是
一家新成立、中小型、没有知名度的公司,想要在软件流通产业逐步提升地位,巩固基
础,就必须将它存在的事实告知大众,而广告宣传正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最大利器。无法
在个人电脑杂志上刊登广告,等于是手脚被绑死,无法依照原定计划推动事业。
面对这个困境,孙正义拥有超乎旁人的危机意识,因此才会勉强发行月刊,而下面
的干部只一味考虑到巩固既有的事业基础。但是孙正义坚信事情会好转,毕竟不是每一
家公司都有出版月刊杂志的能力。这也是追逐梦想者与重视当前现实者,在想法上的最
大差异。
面对令人不愉快的柜登广告事件,孙正义难免有些意气用事。但是,他执意发行月
刊杂志,并没有激情的成分,一方面可以说是不得不,事实上也可以说有他独特的细腻
考量。
他除了提出崭新的编辑方针之外,也配合了巧妙的战略运用。孙正义说:“《l/O》
与《ASCll》等杂志问世已久,都拥有优秀的编辑人员与作者群,在我们看来,仿佛天
上的云般遥不可及。我们的人力不足,也没有Know-how与资金,更没有销售通路,在
时间上还慢人家一步。究竟要如何才能打入市场呢?最后我想到兰契斯特法则中的‘弱
者战略’。”
兰契斯特(FredrickWilliamInllchester)是英国政府的军事顾问,他所发明的战
胜竞争法则有许多都适用于企业经营,在日本有不少企业家采用。“弱者战略”则是弱
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所采用的战略,基本上是集中兵力做单点攻击。
“如果要正面挑战市面上的个人电脑杂志,战斗力薄弱的软件银行根本没有胜算。
因此,我的策略是针对当时每家厂商的个人电脑尚未相容,打出个人电脑机种别信息杂
志的新编辑方针,借由机种别来缩小目标的读者群,集中少数的兵力,编出一本有深度
和内容的杂志。这可以说是一项战略,也是这两本杂志最大的特征。”
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同时出版两本机种别的信息杂志,也是孙正义的战略运用。
为什么会同时发行两本杂志呢?孙正义以他一贯的孙式辩才说明道:“当时,公司的干
部和员工有人质疑,真要发行月刊,也不必同时发行两本?的确,考量公司的状况,即
使全力以赴,发行一本月刊已经是最高限度了。
“原因出在机种别信息杂志的战略上。那个时候,一旦贴上NEC,或是夏普的个人
电脑杂志等特定厂商的标签,就会形同那家电脑厂商的代工产品,纳入他们的代工结构,
永不得翻身。
“如果先出版一本,等步上正轨后再发行一本呢?在这种情形下,其他的合作厂商
一定会认为我们投入特定竞争厂商的阵营,而感到没有面子,或以为我们已经背叛了他
们。如果一开始便发行两本杂志的话,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了。先做一本,等半年或一
年后再发行第二本杂志,绝对会出问题。”
“无论被社会,还是被厂商说成背信忘义,都不符合我的作风,我绝对不能忍受被
贴上这种标签。为了建立信息基础建设提供者的地位,无论再怎么苦,我必须从创业开
始便坚持中立。”
“因此,无论与哈特森或与上新电机交易,从接触之初我说的话始终如~,我强调
会尽力而为,请他们给我独家代理权,但是身为基础建设提供者,我的立场必须维持中
立。我必须处理其他软件厂商的软件,并提供软件给其他的零售店。若无法贯彻这个立
场与主张。软件银行就无法立足业界。我不希望日后被指责为背叛,所以通常在一开始,
我就会把这些事情说清楚。”
撇开这些深谋远虑不谈,当时杂志的出版的确是十万火急。1982年9月,软件银行
成立一年后,也就是《oh!PZ》创刊四个月后,转到软件银行任职的桥本
五郎(前软件银行常务董事兼出版事业部部长),回想当年发行杂志的情形:“当时,
软件银行全体员工约20名,其中有六七名负责出版相关工作。但是,真正担任编辑工作
的人员很少,事实上,一本杂志只有一位执行编辑。我进入公司后,立刻被指派为专门
介绍爱普生便携型个人电脑杂志《oh!PC》的惟一编辑。我在9月8日进公司,就被要求
在10月中发行《Oh!PC》创刊号。有一位主编问我:‘稿子好了吗?’我答道:‘还没
好!’只听到他丢下一句:‘随便写写就好了!’我的第一印象是,我进到一家‘了不
得’的公司了。”
实际的做法是,每一本杂志的执行编辑,找来东大、早稻田、庆应等大学小型电脑
社团的学生,请他们写些文章,将这些文章编排成《Oh!PZ》杂志,印好
后送到书店销售。
事实上,孙正义只关心杂志的编辑方针与命名,并没有插手实际的编务工作。他说:
“资金周转、开发软件销售加盟店,以及软件进货等工作,就已经让我忙得连睡觉的时
间都没有了,根本无力从事编辑与写稿的工作。”
一亿日元改善两本大幅亏损的杂志
《Oh!PZ》的销售成绩一直无法突破,每月亏损金额合计高达20OO万
日元。面对这个危机,孙正义决定一次决胜负。
“我下定决心,与其维持每期杂志的发行,累积亏损直到l-2亿日元,不如花五亿
日元,重新改善杂志内容。投入1亿日元失败而后退出,与每月持续亏损2000万日元,
在半年后退出,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我决定以最后决战来一决胜负。”
面对这场最后决战,孙正义一面浏览几万张的读者回函卡,一面思考因应对策。
“看完读者回函卡,我发现六大问题,决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由于大多数读者反应杂志售价太高,孙正义于是将原来680日元的定价调降为580日
元;针对读者反应相对于高定价而页数太少的问题,他决定将负数增加一倍,并更新反
应不佳的封面设计。对手插图品质不良的指责,则以采用新插图因应;努力减少别字与
漏字,来改善这个令人羞耻的问题;至于知名度不高,就以加强电视宣传来解决。
上述的改革方案需要1亿日元的总预算。对当时的孙正义而言,l亿日元是笔巨大的
数字,但是,若采用个人电脑杂志业界前所未闻的电视宣传手法,这笔金额仍嫌不够。
电视广告如果半途而废,就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面对这些难题,一般人一定会不知所措,但是面对困境的孙正义突然想到一个绝妙
的方法。
孙正义立刻去找NEC的宣传部长,鼓起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我们的杂志出版了,
老是处于亏损状况,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就必须停刊。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件憾事,
我想对NEC而言,也是一大损失。这本介绍NEC个人电脑系列的杂志,每个月有好几万人
看,对于NEC绝对有正面的助益。现在我打算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来让它起死回生,这是
最后对策了,希望NEC能够帮点忙。如果能够将NEC的个人电脑与NEC个人电脑的专业杂
志结合,共同进行电视广告宣传,一定能够达到比原来的预计多一倍的宣传效果。~旦
杂志的销售数量增加,这本200页左右的杂志本身就是NEC电脑产品的最佳宣传,NEC绝
对可以获得远超过宣传费用的广告效果,请您务必和我们一起做广告。
孙正义的一番热情,似乎没有传递给对方,NEC的方面对这个提案态度相当冷淡。
“我拼命说明,对方却不当一回事,仿佛我的建议很愚蠢。然而我还是请求对方与
高层主管商量,并强调这么做对NEC绝对有正面助益。但是,后来NEC仍旧没有任何回应…
·”
无计可施之下,孙正义不得不求助于佐佐木正居间介绍而认识的大内淳义(当时为
NEbsp;副总经理)。
“我向大内先生说明构想,他立刻说这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做。”
大内先生还主动提议要向宣传部长交代,却被孙正义当场婉言拒绝了。他顾及如果
由大内去说的话,可能会损及宣传部长的颜面。当时孙正义才24岁,就已经顾虑到这一
点了。
取得大内的承诺后,孙正义若无其事地再度打电话给NEC的宣传部长。
“我对宣传部长说,无论如何请他与高层主管商量看看,真的不行,我就死了这条
心,否则,我还会继续打电话给他。最后他终于有了行动。”
后来,那位宣传部长一副意外且难为情的口吻,打电话给孙正义:“我们上面同意
你的提案。”
孙正义说:“结果相当成功,10万册经过重新编排与设计的杂志,在短短3天内即
销售一空。从那个月开始,我们的出版事业也转亏为盈,这时距离杂志创刊已经过了半
年。”
为了感谢大内的协助,从此以后,孙正义一直恭敬地称呼大内为“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