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说……这样做……的食物。很合他的口味?”
“是。”
季嬴和季孙小蛮面面相觑。季孙小蛮“噗哧”一笑。说道:“怎么样。口风软了吧?”
“哼哼……”
申生和舒克两个小太监不知道庆忌这么断句别有一层含意。陪着一阵傻笑。
“你们下去吧”。小蛮摆摆手。挥退了两个小寺人。然后揽过季嬴的肩膀。笑嘻嘻地道:“怎么样。还是若惜姐姐出的主意好吧?男人啊。都是属驴子的。吃软不吃硬。你哄一哄。他就不知道北了。”
“他现在正往北边去呢。”
“真没趣。我打个比方而已。”
季嬴手托香腮。愁眉苦脸:“唉。我知道你是打比方。这头驴子偏偏就是我们的夫君。这里就是我的家。不哄着她。还能怎么办?可是……这就行了么?我……我都不知道自己喝醉了都干了些什么。还……还摔了大王一跤……”
季孙小蛮一听。不禁蹙起柳眉道:“那就麻烦了。男人被女人摔倒。一定觉得很丢脸的。”
她眸波一转。忽又兴致勃勃起来:“你真的把他摔倒了啊?用的抱花肩?”
季嬴可怜巴巴地点点头:“嗯。好象摔的还挺狠。”
小蛮顿时跃跃欲试:“哈。我知道他的软肋是什么啦。原来他对摔跤不在行。嘿。当初在船上制住我时。那样对付我。这回……”
看她鬼鬼祟祟的眼神。一副很想试试的模样。
季嬴白了小蛮一眼。又看看身旁四个粉面潮红。东倒西歪。捶腰地捶腰、揉腿的揉腿的侍婢。娇嗔道:“少装死啦。才让你们做这么点事情。就一个个累的不行地样子。”
殷儿四女叫苦道:“王后。要在这么短地时间内把东西做好。真的很累啊。”
“好啦。不要叫啦。都是我平常宠的你们。去去。赶快把材料再准备一份。”
“啊!大王已经走啦。还要做给谁吃啊?”
“本王后要学啊。如果学不会。等那个臭男人回来发现不是我做地。还不又要拉长了脸给我看?快去。快去。”
殷儿四女叫苦不迭。可王后的幸福就是她们的幸福。再说如果王后不能挽回大王的心。她们四个如花似玉地小姑娘这辈子也要陪着王后守活寡。事关自己终身性福。只得打起精神。再去准备制作关中小吃的材料去了。
季嬴叹了口气。幽幽地道:“人家还没这么委屈过自己。却为他转了性儿。可是他……”
季孙小蛮和她已成为闺中腻友。当着小蛮的面。她也没有隐藏心事。小蛮安慰道:“好啦。他这人呀。嘴上说地挺狠地。其实心很好的。”
季嬴怏怏地叹了口气道:“小蛮。你不晓得。他……他说过。终生不再踏进鸾凤宫一步地。”
“呃……。看来你真的惹着他了。不过。不再踏进鸾凤宫一步……。那两步三步四五步。七步八步百十步。总不算违背誓言了吧?”
季嬴不禁直了眼睛:“嘎!这样也成?”
“有啥关系。两夫妻嘛。耍耍赖皮不打紧地。”
“可……他是堂堂吴国第一勇士。又是当今大王。一言九鼎。岂肯食言?一定……一定说的出。做得到的。”
“我嘁!”小蛮鼻孔朝天。立即奋力嗤之以鼻:“你别被他骗到了。他说话从来不算数的。”
“此话怎讲?”
“他还说不碰人家的……啊!”
“啊?”季嬴听不明白。却见小蛮掩着口。一张俏脸从颈子下面有清晰的潮红色迅速向上蔓延。直至整张脸成了一张大红布。
“小蛮。你在说什么啊?”
“啊……喔……。嗯……我忽然想起来。我房间里的蜡烛还没熄呢。我……我先走了。”
小蛮像一头灵狐似的。从她身边一蹿而过。一个箭步冲出门外。飞也似的走了。
季赢愕然看着她的背影。然后苦起一张脸。双手托着自己的下巴。又为自己的处境发起愁来。
相识尚晚。要说感情。她和庆忌此时还不是那么深厚。但季嬴虽然刁蛮。一个女孩儿家又岂能不为自己的终身打算。她既然同意嫁进了吴王宫。便是吴王的妻子。在这里住的久了。对自己这个身份她也有了明确的认识。
庆忌既是她今后一生必须相伴的郎君。她又怎能不在乎他的感觉?这其中有认命的成份。当然。庆忌不乏让少女为之心动的优秀条件。也是彼此相识后让她渐渐沉溺其中的重要原因。可是……那个冤家肯不肯回头呢?
“看我这样曲意讨好。那个家伙一定得意的尾巴都翘上天了。哼!不给你点甜头。怎么拉得住你这匹野马的辔头?我娘说过。男人女人之间啊。谁才是赢家可不像战场上的强弱那么一目了然。这要看谁称了自己的心意。嘿嘿……”
季嬴想的得意。手托香腮甜甜地笑了。
“王后。东西准备好啦……”
“我来啦。我来啦……”季嬴跳起来。挽挽袖子。扎撒着一对白生生的胳膊跑了出去……
滚滚黄河东流至河口。突然调头南下。像一把利剑。将黄土高原一劈两半。在秦晋两国的边界线上。开出一条深邃的峡谷。长达七百多公里长的秦晋大峡谷。风光如画。犹如一个引人入胜地长长画廊。
大峡谷两岸的条条沟壑和来自高原上的上百条河流。如同一条条黄龙扑向黄河。掀起层层黄浪。正所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到了此处时。奔腾咆哮的黄河水被紧紧地夹峙在狭窄地河床上。最宽处不到两百丈。最短处只有不到二十丈地距离。喧嚣的滔滔黄浪撞向石壁。声浪如同万头奔牛齐声嘶吼。
这里就是韩塬。
秦国大军已云集于此。大将公孙武为主将。副将偏将如云。三万精兵。五百辆战车。饮马黄河。虎视中原。
消息传到晋国绛城。六卿毕至。与国君商讨秦国动向。自边境传来的军情急报不断送至朝上。
中行氏出班奏道:“我晋国南征。为秦国所阻。今秦国休战不足半年。又发大军于韩塬。虎视耽耽。其心叵测。为防不测。我晋国当立即发兵与秦一战。”
范氏忙道:“臣附议。秦国出兵。必是趁我晋国与卫宋纠缠。意图对我晋国不利。臣以为。卫宋两国不足为患。我晋国近前强敌。唯秦而已。当与卫宋休战。迫其割地赔款。休兵罢战。集中兵力将秦人狠狠地打回关中。让它从此不敢觊觎我晋国领土。”
赵简子立即出班反对:“此事不妥。卫宋两国虽非强敌。但取了卫宋。整个中原。将大半落入我晋国之手。晋国将永霸于天下。如今我军占领了一半卫国领土。只消再有一年两载。便是全取卫国也不困难。到那时。宋国便唾手可得。到口地肥肉岂能再吐出去?秦公素无大志。此番出兵。不外乎是想趁火打劫占些便宜。依臣看来。只需派一支大军前去迎击。使秦人不敢深入。我晋国仍应以取卫为第一要务。”
赵简子如今可是晋国第一重臣。份量远非范氏、中行氏可比。听他一说。晋侯顿时踌躇起来。
六年前赵简子袭爵不久。周王室便发生王子朝叛乱。初登王位的周王被王子朝逼迫流亡于外。那时赵简子初临卿位。根基尚不牢固。却大胆请命于晋侯。率兵平息了王子朝之乱。辅佐周敬王还都。
这一战。奠定了赵简子在晋国六卿中的地位。声望一时无俩。其他五卿目前都不及他威望。但说起实力来。知氏家族目前却是晋国六卿中最强大的。家族中人才济济。封邑领地最多。在朝为官地子侄也最多。是以晋侯一见三卿意见相左。便向知氏看去。想听听他的意见。
知氏微微一笑。出班奏道:“臣同意赵大夫的意见。秦人之力不足以与我晋国抗衡。此番出兵难成大害。然秦人关隘险要。亦非我晋国可轻取。总不过是个胶着局面。两相权衡。此时应以伐卫为第一要务。尽取卫宋领土。毕全功于一役。尽占整个中原。然秦人之害亦不可轻视。可派一路大军赶赴韩塬。以慑秦军。只要卫国到手。便尽收大军。逼退秦人。进而再徐图宋国。两三年光景。中原沃土将尽入我晋国之手矣。”
赵简子一听有些讶然。原来他虽位列六卿。势力尚不及知氏。去年冬。他利用勤周天子有功。周天子钦封他为王室命卿之机。征收生铁四百八十斤。把“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公布了晋国地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一壮举。不仅使他名闻天下。而且博得晋国绝大多数新兴势力地支持。成为他登上政治舞台。最有声色。引人注目和赢得喝彩的一次精湛表演。迅速扩大了赵氏势力和影响。隐隐已有压在知氏头上。成为晋国第一正卿地可能。
知氏与赵氏为此一度产生嫌隙。想不到在关乎晋国重大利益的军事行动上。知氏能先公后私。如此大度。所以赵简子意外之余。又有些感动。不禁向知氏微笑着点了点头魏氏、韩氏此时势力比较小。为求生存。时而靠向赵氏。时而靠向知氏。左右逢源。从中取利。如今赵氏、知氏意见一致。韩氏魏氏忙也出班表示赞同。
晋侯一见大悦。频频点头道:“不错。秦公素无大志。一向守在关中不思进取。此番定是因为援楚得手。又与吴国结盟。这才飘飘然不甘寂寞起来。想要讨伐寡人。为卫宋解围。到那时秦国既与南方诸国联盟。又得中原卫宋呼应。进而便可图谋天下霸业。嘿。寡人岂可让他如愿。刻下当先取卫国之地要紧。可……如今寡人地大军还在卫国征战。该派哪支戍卒抗秦才好呢?”
晋侯转首道:“呃。范爱卿……”
范氏连忙上前。推托道:“国君。臣属军队正与中行氏人马兵分两路。于南北分别抗击袭扰边境的骊戎、赤狄部落。若抽兵西抗秦军。恐骊戎、赤狄趁隙而入。乱我腹心。”
晋侯一听只得作罢。又对知氏道:“知爱卿……”
知氏慨然道:“为君分忧。本是臣的本份。只是……”
他眉头一锁。忧虑道:“臣属人马南征时与楚、秦两**队大战。损失惨重。如今正在休整。若仓促征调。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呀。”
“这个……”晋侯看看韩氏和魏氏。有心派他们出征。可是韩魏家族所属军队在六大世卿中并不算强。只与范氏、中行氏相当。如今范氏中行氏联姻。又与鲜虞国主联姻。势力比他们还要强上一些。派他们出兵。恐怕不是秦国对手。
晋侯不禁为难道:“难不成……要从卫国抽调人马回来吗?”
赵简子一心征战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如今在卫国作战的人马已有过于分散之势。如果再抽调人马回来。恐怕卫国战局又生变化。眼见各位世卿为保持各自实力推诿搪塞。而他是首先倡这一战略的人。只好出班奏道:“国君。臣卫戍绛城的尚有一支人马。此外。在晋阳尚有一支驻军。秦军来势甚急。臣便调这两支人马。再请魏氏、韩氏两位大夫从其封邑征调两万戍卒。共同迎击秦军。”
“如此甚好。韩爱卿、魏爱卿可有异议?”
韩魏两氏互相看了一眼。一齐上前道:“臣……遵旨”。
晋侯松了口气。开心地笑道:“就这么办吧。诸位爱卿速去筹备。三日之内兵发韩塬!”
众卿起身。齐齐向晋侯拱揖施礼。中行氏轻轻扯了范氏的衣角一下。范氏嘴角一牵。却不去看他。只将目光微微垂下。一抹凛冽的寒意剑锋般在眸中飞快地闪过。
知氏与赵氏并肩而立。向大王行礼一毕。互相一望。面无表情地转过身。当先退了出去。众卿鱼贯而上。朝堂上顿时人去室空。
当晚。城门即将上锁的时候。几名行商离开了绛城。分别向鲜虞、骊戎、赤狄、卫国等几个方向匆匆赶去。他们只捎去了一句话:“恶日定鼎!”
P:求月票、推荐票支持。
“是。”
季嬴和季孙小蛮面面相觑。季孙小蛮“噗哧”一笑。说道:“怎么样。口风软了吧?”
“哼哼……”
申生和舒克两个小太监不知道庆忌这么断句别有一层含意。陪着一阵傻笑。
“你们下去吧”。小蛮摆摆手。挥退了两个小寺人。然后揽过季嬴的肩膀。笑嘻嘻地道:“怎么样。还是若惜姐姐出的主意好吧?男人啊。都是属驴子的。吃软不吃硬。你哄一哄。他就不知道北了。”
“他现在正往北边去呢。”
“真没趣。我打个比方而已。”
季嬴手托香腮。愁眉苦脸:“唉。我知道你是打比方。这头驴子偏偏就是我们的夫君。这里就是我的家。不哄着她。还能怎么办?可是……这就行了么?我……我都不知道自己喝醉了都干了些什么。还……还摔了大王一跤……”
季孙小蛮一听。不禁蹙起柳眉道:“那就麻烦了。男人被女人摔倒。一定觉得很丢脸的。”
她眸波一转。忽又兴致勃勃起来:“你真的把他摔倒了啊?用的抱花肩?”
季嬴可怜巴巴地点点头:“嗯。好象摔的还挺狠。”
小蛮顿时跃跃欲试:“哈。我知道他的软肋是什么啦。原来他对摔跤不在行。嘿。当初在船上制住我时。那样对付我。这回……”
看她鬼鬼祟祟的眼神。一副很想试试的模样。
季嬴白了小蛮一眼。又看看身旁四个粉面潮红。东倒西歪。捶腰地捶腰、揉腿的揉腿的侍婢。娇嗔道:“少装死啦。才让你们做这么点事情。就一个个累的不行地样子。”
殷儿四女叫苦道:“王后。要在这么短地时间内把东西做好。真的很累啊。”
“好啦。不要叫啦。都是我平常宠的你们。去去。赶快把材料再准备一份。”
“啊!大王已经走啦。还要做给谁吃啊?”
“本王后要学啊。如果学不会。等那个臭男人回来发现不是我做地。还不又要拉长了脸给我看?快去。快去。”
殷儿四女叫苦不迭。可王后的幸福就是她们的幸福。再说如果王后不能挽回大王的心。她们四个如花似玉地小姑娘这辈子也要陪着王后守活寡。事关自己终身性福。只得打起精神。再去准备制作关中小吃的材料去了。
季嬴叹了口气。幽幽地道:“人家还没这么委屈过自己。却为他转了性儿。可是他……”
季孙小蛮和她已成为闺中腻友。当着小蛮的面。她也没有隐藏心事。小蛮安慰道:“好啦。他这人呀。嘴上说地挺狠地。其实心很好的。”
季嬴怏怏地叹了口气道:“小蛮。你不晓得。他……他说过。终生不再踏进鸾凤宫一步地。”
“呃……。看来你真的惹着他了。不过。不再踏进鸾凤宫一步……。那两步三步四五步。七步八步百十步。总不算违背誓言了吧?”
季嬴不禁直了眼睛:“嘎!这样也成?”
“有啥关系。两夫妻嘛。耍耍赖皮不打紧地。”
“可……他是堂堂吴国第一勇士。又是当今大王。一言九鼎。岂肯食言?一定……一定说的出。做得到的。”
“我嘁!”小蛮鼻孔朝天。立即奋力嗤之以鼻:“你别被他骗到了。他说话从来不算数的。”
“此话怎讲?”
“他还说不碰人家的……啊!”
“啊?”季嬴听不明白。却见小蛮掩着口。一张俏脸从颈子下面有清晰的潮红色迅速向上蔓延。直至整张脸成了一张大红布。
“小蛮。你在说什么啊?”
“啊……喔……。嗯……我忽然想起来。我房间里的蜡烛还没熄呢。我……我先走了。”
小蛮像一头灵狐似的。从她身边一蹿而过。一个箭步冲出门外。飞也似的走了。
季赢愕然看着她的背影。然后苦起一张脸。双手托着自己的下巴。又为自己的处境发起愁来。
相识尚晚。要说感情。她和庆忌此时还不是那么深厚。但季嬴虽然刁蛮。一个女孩儿家又岂能不为自己的终身打算。她既然同意嫁进了吴王宫。便是吴王的妻子。在这里住的久了。对自己这个身份她也有了明确的认识。
庆忌既是她今后一生必须相伴的郎君。她又怎能不在乎他的感觉?这其中有认命的成份。当然。庆忌不乏让少女为之心动的优秀条件。也是彼此相识后让她渐渐沉溺其中的重要原因。可是……那个冤家肯不肯回头呢?
“看我这样曲意讨好。那个家伙一定得意的尾巴都翘上天了。哼!不给你点甜头。怎么拉得住你这匹野马的辔头?我娘说过。男人女人之间啊。谁才是赢家可不像战场上的强弱那么一目了然。这要看谁称了自己的心意。嘿嘿……”
季嬴想的得意。手托香腮甜甜地笑了。
“王后。东西准备好啦……”
“我来啦。我来啦……”季嬴跳起来。挽挽袖子。扎撒着一对白生生的胳膊跑了出去……
滚滚黄河东流至河口。突然调头南下。像一把利剑。将黄土高原一劈两半。在秦晋两国的边界线上。开出一条深邃的峡谷。长达七百多公里长的秦晋大峡谷。风光如画。犹如一个引人入胜地长长画廊。
大峡谷两岸的条条沟壑和来自高原上的上百条河流。如同一条条黄龙扑向黄河。掀起层层黄浪。正所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到了此处时。奔腾咆哮的黄河水被紧紧地夹峙在狭窄地河床上。最宽处不到两百丈。最短处只有不到二十丈地距离。喧嚣的滔滔黄浪撞向石壁。声浪如同万头奔牛齐声嘶吼。
这里就是韩塬。
秦国大军已云集于此。大将公孙武为主将。副将偏将如云。三万精兵。五百辆战车。饮马黄河。虎视中原。
消息传到晋国绛城。六卿毕至。与国君商讨秦国动向。自边境传来的军情急报不断送至朝上。
中行氏出班奏道:“我晋国南征。为秦国所阻。今秦国休战不足半年。又发大军于韩塬。虎视耽耽。其心叵测。为防不测。我晋国当立即发兵与秦一战。”
范氏忙道:“臣附议。秦国出兵。必是趁我晋国与卫宋纠缠。意图对我晋国不利。臣以为。卫宋两国不足为患。我晋国近前强敌。唯秦而已。当与卫宋休战。迫其割地赔款。休兵罢战。集中兵力将秦人狠狠地打回关中。让它从此不敢觊觎我晋国领土。”
赵简子立即出班反对:“此事不妥。卫宋两国虽非强敌。但取了卫宋。整个中原。将大半落入我晋国之手。晋国将永霸于天下。如今我军占领了一半卫国领土。只消再有一年两载。便是全取卫国也不困难。到那时。宋国便唾手可得。到口地肥肉岂能再吐出去?秦公素无大志。此番出兵。不外乎是想趁火打劫占些便宜。依臣看来。只需派一支大军前去迎击。使秦人不敢深入。我晋国仍应以取卫为第一要务。”
赵简子如今可是晋国第一重臣。份量远非范氏、中行氏可比。听他一说。晋侯顿时踌躇起来。
六年前赵简子袭爵不久。周王室便发生王子朝叛乱。初登王位的周王被王子朝逼迫流亡于外。那时赵简子初临卿位。根基尚不牢固。却大胆请命于晋侯。率兵平息了王子朝之乱。辅佐周敬王还都。
这一战。奠定了赵简子在晋国六卿中的地位。声望一时无俩。其他五卿目前都不及他威望。但说起实力来。知氏家族目前却是晋国六卿中最强大的。家族中人才济济。封邑领地最多。在朝为官地子侄也最多。是以晋侯一见三卿意见相左。便向知氏看去。想听听他的意见。
知氏微微一笑。出班奏道:“臣同意赵大夫的意见。秦人之力不足以与我晋国抗衡。此番出兵难成大害。然秦人关隘险要。亦非我晋国可轻取。总不过是个胶着局面。两相权衡。此时应以伐卫为第一要务。尽取卫宋领土。毕全功于一役。尽占整个中原。然秦人之害亦不可轻视。可派一路大军赶赴韩塬。以慑秦军。只要卫国到手。便尽收大军。逼退秦人。进而再徐图宋国。两三年光景。中原沃土将尽入我晋国之手矣。”
赵简子一听有些讶然。原来他虽位列六卿。势力尚不及知氏。去年冬。他利用勤周天子有功。周天子钦封他为王室命卿之机。征收生铁四百八十斤。把“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公布了晋国地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一壮举。不仅使他名闻天下。而且博得晋国绝大多数新兴势力地支持。成为他登上政治舞台。最有声色。引人注目和赢得喝彩的一次精湛表演。迅速扩大了赵氏势力和影响。隐隐已有压在知氏头上。成为晋国第一正卿地可能。
知氏与赵氏为此一度产生嫌隙。想不到在关乎晋国重大利益的军事行动上。知氏能先公后私。如此大度。所以赵简子意外之余。又有些感动。不禁向知氏微笑着点了点头魏氏、韩氏此时势力比较小。为求生存。时而靠向赵氏。时而靠向知氏。左右逢源。从中取利。如今赵氏、知氏意见一致。韩氏魏氏忙也出班表示赞同。
晋侯一见大悦。频频点头道:“不错。秦公素无大志。一向守在关中不思进取。此番定是因为援楚得手。又与吴国结盟。这才飘飘然不甘寂寞起来。想要讨伐寡人。为卫宋解围。到那时秦国既与南方诸国联盟。又得中原卫宋呼应。进而便可图谋天下霸业。嘿。寡人岂可让他如愿。刻下当先取卫国之地要紧。可……如今寡人地大军还在卫国征战。该派哪支戍卒抗秦才好呢?”
晋侯转首道:“呃。范爱卿……”
范氏连忙上前。推托道:“国君。臣属军队正与中行氏人马兵分两路。于南北分别抗击袭扰边境的骊戎、赤狄部落。若抽兵西抗秦军。恐骊戎、赤狄趁隙而入。乱我腹心。”
晋侯一听只得作罢。又对知氏道:“知爱卿……”
知氏慨然道:“为君分忧。本是臣的本份。只是……”
他眉头一锁。忧虑道:“臣属人马南征时与楚、秦两**队大战。损失惨重。如今正在休整。若仓促征调。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呀。”
“这个……”晋侯看看韩氏和魏氏。有心派他们出征。可是韩魏家族所属军队在六大世卿中并不算强。只与范氏、中行氏相当。如今范氏中行氏联姻。又与鲜虞国主联姻。势力比他们还要强上一些。派他们出兵。恐怕不是秦国对手。
晋侯不禁为难道:“难不成……要从卫国抽调人马回来吗?”
赵简子一心征战天下。建立不世之功。如今在卫国作战的人马已有过于分散之势。如果再抽调人马回来。恐怕卫国战局又生变化。眼见各位世卿为保持各自实力推诿搪塞。而他是首先倡这一战略的人。只好出班奏道:“国君。臣卫戍绛城的尚有一支人马。此外。在晋阳尚有一支驻军。秦军来势甚急。臣便调这两支人马。再请魏氏、韩氏两位大夫从其封邑征调两万戍卒。共同迎击秦军。”
“如此甚好。韩爱卿、魏爱卿可有异议?”
韩魏两氏互相看了一眼。一齐上前道:“臣……遵旨”。
晋侯松了口气。开心地笑道:“就这么办吧。诸位爱卿速去筹备。三日之内兵发韩塬!”
众卿起身。齐齐向晋侯拱揖施礼。中行氏轻轻扯了范氏的衣角一下。范氏嘴角一牵。却不去看他。只将目光微微垂下。一抹凛冽的寒意剑锋般在眸中飞快地闪过。
知氏与赵氏并肩而立。向大王行礼一毕。互相一望。面无表情地转过身。当先退了出去。众卿鱼贯而上。朝堂上顿时人去室空。
当晚。城门即将上锁的时候。几名行商离开了绛城。分别向鲜虞、骊戎、赤狄、卫国等几个方向匆匆赶去。他们只捎去了一句话:“恶日定鼎!”
P:求月票、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