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书库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王爷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选驸马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选驸马

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 作者:月关| 类别:历史军事

    椅子是海南老黄花梨的麒麟纹官帽椅,手艺饰而不繁,干净利落,沉甸甸的,生了根似的矗在那里,上边坐着的人却在不停地哆嗦,好象下边装了弹簧,随时都能被弹起来。

    旁边是一张其貌不扬的书桌,式样深沉稳重,花纹古雅静穆,木质颜色已黑了,竟是名贵的紫檀,可是在那人毫不怜惜的捶打下不停地晃悠,好象随时会散了架。

    张文冕心疼地移开了眼神,因为刘瑾又一拳捶上去了。

    刘瑾恨声道:“杨凌啊杨凌!这个混帐为什么一定要咱家过不去,临下台还要阴我一把。绣蓝打水一场空啊、,白白成全了谷大用!”

    “砰!”又是一拳,刘瑾满腔悲愤地道:“难道我刘瑾上辈子是个裁缝吗!注定了要给别人做嫁衣裳?”

    张彩捂着嘴轻咳一声,袍袖微展向刘瑾一礼,仍是衣冠楚楚,气度不凡:“刘公何必生气,我们想要的不是已经得到了么?”

    “得到个屁!内厂啊,你们不知道内厂的势力现在有多大?他们还做着生意,可谓财源滚滚,这条财路已经被他们占了,别人想挤进去夺口食,难呐,可是现在杨凌退是退了,却把内厂交给了吴杰,吴杰是什么人?那还不是和杨凌亲自掌着内厂一样?

    再说海关市舶司,他是上了船就抽跳板呐,居然请旨把这个官儿撤了,他不做了,我也做不成,倒成全了谷大用那个混蛋,独霸海市衙门大权,那是肥的流油的衙门呀。还有还有,还有外四家军、外四家军”。

    刘瑾气的说不下去了。接过小丫环递过来的茶水咕咚喝了一大口,呼呼地喘着粗气。

    张彩皱了皱眉,心道:“外四家军怎么了。现在又不打仗,不需要动兵。最不怕的就是他掌兵权。难过的是我呀,杨慎那是杨凌、李东阳、王华等人联袂推荐的,他老子又是杨廷和,这个人我动得了吗?一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成了我地拦路撅子,指不定什么时候不留神。就让他绊个大跟头”。

    张文冕苦思半晌说话了:“刘公。看来杨凌身边也有能人呐。昨天皇上明显偏帮着咱们,想让杨凌当上国公。如今要是杨凌坚决请辞,不当这个威国公,就算咱们不用计给皇上递话听,皇上早晚也能回过味儿来。明白杨凌这是恋权不放。

    他这一手,的确是更得皇上的宠信了,也顺势成为国公爷。荣华无限了,不过他到底算是放弃了权力。不再成为公公地对头,公公已大获全胜,何必生气呢?”

    “咱家大获全胜了?哪儿呢?咱家怎么没发现他放弃了一点权力?”刘瑾愤然道。

    “呵呵,刘公息怒,请听学生一言。首先,杨凌这官儿是真的辞了,仅靠旧日恩威,他能对这些部属约束多久?之所以说县官不如现官,就是因为这些人地前程,掌握在能影响他的现管手中。

    一旦失去这份权力,仅靠旧日声威和恩惠,他的影响力不会超过半年,到那时这些人就要控制不住了。杨凌做了国公,荣华富贵那是享用不尽了,不过却休想再和刘公您较一日之长短。旁的不说,单只这一项,您,就已胜了,而且是大获全胜!”。

    刘瑾颜色和缓下来,他睨了张文冕一眼,坐回椅上轻轻揉着红肿的手背,目光闪烁半晌,慢慢点了点头:“嗯有道理,咱家的对头,就这个杨凌让人看着讨厌,偏又奈何不了他,只要他老老实实去当他地公爷,不再和我调皮捣蛋,我还有什么好怕地呢?”

    张文冕又道:“由杨凌的安排来看,他也是自知大势已去,在做垂死挣扎。他调杨一清回京做什么?因为他的势力主要是厂卫和军队,仅靠一个刘宇,他怕不是公公的对手,这才调回一个更臭更硬名气也更大的地杨一清。

    同时一石二鸟,让他的另一个亲信王守仁上位,顺顺当当做上三关镇帅的金交椅。可是一个兵部尚书、一个兵部侍郎,能奈何得了公公你吗?何况到时候杨廷和就得跟他干起来,二杨较劲,刘公就能坐享其成。

    他调严嵩去江南,荐杨慎为给事中,莫不是抱着这个目地,想临下台在朝廷中留下几个得力的干将,免得人走茶凉,可是少了他这棵大树地庇护,这些小草能撑得了多久呢?”

    刘瑾越想越是那么回事,眉毛眼睛忍不住一齐飞了起来,他咧开嘴笑道:“文冕说的是,咱家性子是急了,嗯嗯,不错,只要没有杨凌,这些人咱家还不放在眼里。

    可我还是不甘心,杨凌当了国公爷,虽说没了权,可这荣华富贵可安享万年,与大明同在,惠及子孙万代。临走被他还阴了一下,他掌握的势力我愣是没沾到边儿,不甘心呐”。

    张彩听到这里,对于张文冕的分析也颇为赞同,平心静气一想,他的思维也敏捷起来:“公公,下官觉得文冕分析的甚有道理,依下官看来,杨凌下台,对他这一派系的人影响甚大。

    他着急安插这些亲信,就是因为他没把握下台后还能让众多官员聚集在他门下,如果下官所料不差,这些人走投无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弃杨,会投奔到公公门下。这一来会带动更多的人投奔过来。

    到最后杨凌安插的那几个亲信在朝中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就象现在的三大学士一样,毫无做为。就是留着他们不动,他们也没本事给公公添麻烦。”

    刘瑾听了他的分析,越想越开心,连连点头称是。

    杨凌的自保计谋虽妙,可是根基依靠的是他越来越雄厚的百官基础,他的明升暗降对与和他休戚相关的几个人来说没关系,但是对许多投靠他是出于想升官、想找棵大树乘凉心理的官员来说。却足以使他们背叛杨凌,投靠刘瑾了。

    如果这些枝叶全投靠到刘瑾一面,杨凌留下几根孤零零地主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是现在的三大学士,被吊在半空之中,什么也干不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张文冕一直以来都和张彩争风吃醋,彼此互不服气,如今见他又捡自已地便宜点醒刘瑾。心中争宠之心更胜。立即说道:“如今杨凌倒了,公公正该趁热打铁。现在到了年底,该是对京中百官考评政绩的时候了,张大人掌着吏部,如果趁机对那些杨凌一派地官儿们‘好好地’考核一番。想必会让墙头草看清楚谁才是当今朝廷的参天大树,能为他遮风挡雨”。

    “哈哈哈!绝,文冕真是咱家的小诸葛。此计妙极”。

    “不妥呀公公”,张彩恨不得踹张文冕一脚:这个混帐。小人得意,也太糊涂了,等着百官自已求上门来,他们才没了退路,从此死心踏地跟着刘公公走,如果以刁难压迫,他们在对杨凌余心未死的状态下被迫投降,这军心能安吗?

    再者说,自已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百官投靠的先后,判断出他们诚心地多少,哪些可以迅速拉拢,哪些列入外围阵营,这些一股脑地把人夺过来,良莠不齐地,还怎么区分?而且要得罪多少人?

    他还没等说明原因,张文冕已冷冷一笑,阴阳怪气地道:“张大人,您是吏部尚书,这是您份内的事,怕什么呢?怕得罪人还是想收买人心?呵呵,有刘公公在,谁敢把你怎么样?那些墙头草不给他点厉害,能那么快投到公公门下么?依在下的意见,大人只要用这软刀子吓唬吓唬他们,等过了大年,天象已变,满朝文武尽出公公门下!”

    刘瑾被他说的热血无术地地痞无赖。心狠手辣、贪财如命,王岳掌权时。他讨好王岳做了山东德州镇守太监,刘瑾从杨凌手中接管司礼监之后,他又头一个派人进京送礼,表示对刘瑾的忠心,因此被提拔为山东镇守太监。

    刘瑾矫召下令,各府道镇守太监可以和同级地方官员享有相同地权力之后。毕真立即响应。越权擅自受理诉讼案件,并借此敲诈勒索军民财物,青州的猎户抚恤案就是由于他的蛮横欺压,激起了民变。刘瑾虽调动五卫兵马将民变百姓血腥镇压下去,可是也担心毕真再闹出大麻烦。便把他调回了司礼监。

    “哪里哪里,本官年轻识浅,不懂的招驸马的规矩。听说本来招驸成该由司礼内臣主持,皇上疼爱幼妹。着司礼内臣、当今国舅和下官一同主持,是为了以示隆重,这大主意还得寿宁侯爷和毕公公作主才是”,杨凌忙也还礼说道。

    杨凌辞去一众职务,一身轻松,身上地蟒袍换了赤红色的国公袍服,更显威武。寿宁侯知道他虽没了实权,在皇上面前却仍比自已吃的开,再说两个人一块做生意发大财呢,那是哥们儿呀,当初一点小小愉快早不放在心上了,忙笑吟吟地道:“国公爷为公主招驸马,这是前所未有地盛事,威国公莫要客气,眼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该入场了”。

    “好好好,公爷,侯爷,您二位请”,毕真蹭地一下跳了起来,搬开椅子,笑容可掬地道。

    三个人正在‘诸王馆’前门大街上的‘隆兴阁’吃早茶,这是就是为永福公主选驸马地主要地点,最后选出三个人选,才能带进宫去请皇太后和皇上亲自看看。

    因为来到早,三人的官轿打了个照面,干脆一块儿上茶楼吃茶了,眼看着街上人流不息,涌往‘诸王馆’的人越来越多,三人这才起身下楼。

    “六婶啊,帮我看下摊子,我去报名。啥?三文钱十个,五文钱二十个呗,嗯行啊,差不多就行,我要是被招为驸马,就不卖驴打滚儿了”,一个脸色黝黑,笑的还挺甜的小后生一边匆匆地解着围裙,一边往‘诸王馆’跑。

    杨凌坐在轿里,听到这话眼都直了:这这都什么人呐?怎么卖驴打滚的小贩也可以应征驸马爷呀?永福公主

    杨凌想起在太子宫中初次相见,她地金钗刮响了屏风,自已被永淳逼着替她背黑锅时,那柔婉双眸中露出地丝丝歉意。想起江山社稷亭前,那个一身鹅黄宫装的娇美少女伴着天师步下台阶时明艳动人的笑脸

    想起在蓟州温泉,琴声幽幽,遮幔如水,一烛摇曳,白衣如雪,帘后犹如一朵出水清莲般气质高洁的大明公主,忽然,这天皇贵冑、高高在上的美少女形象和一个系着黑白难分地围裙,手里拿着一个竹夹子的黑脸小伙子重叠在一起。

    那小伙子还猛地喊了一嗓子:“驴打滚来,三文钱十个”,这一嗓子一下子把那幽雅的琴声给吵没了。轿子猛地停了一下,杨凌地身子往前一倾,心里有点躁热烦闷,他掀开轿帘斥道:“什么事?”

    现在杨凌是威国公,伍汉超被他安排进了兵部,只把刘大棒槌留在身边,算是家将头领。刘大棒槌挺着胸膛领着一众家将护住轿子。

    前边人流如堵,推推搡搡,维持秩序的官差挥着皮鞭劈头盖脸打将下去,喝道:“滚开,统统滚开,让三位钦差大人进来。你娘地,招亲使进不去,你先挤进去有个屁用,想当太监呀!”

    “唉,你怎么说话呢你,小爷我要是当上了驸马,就你小子这句话,就治你的罪!”

    “嗬!就你小子那德性?滚一边儿去,老子我要是年轻十岁,机会比你大的多,闪开!都闪开了!”鞭子轮的啪啪响,倒也不会真的使劲往人身上抽,这些五城兵马司的差役鞭子使的都好,鞭花在空中又脆又响。

    人山人海。挤在中间的人脚不沾地,杨凌和张鹤龄三人的轿子虽被人护在中央,也挤得摇摇晃晃。哪个人都怕自已闪开,趁机被别人抢了位子。愣是没人挪地方。

    远处有人把酒楼地幡子拔了下来,站在一张桌子上挥舞着酒幡,涨红着脸大呼:“岂有此理,为什么不准我们山西人报名?这不公平,我三更天就来站排了,大明是天下之大明。公主是天下之公主。凭什么北京户藉的要优先?”

    桌子旁边有个小青年得意洋洋地起哄:“活该,谁叫你不打听清楚规矩的?站不死你!选驸马先在京中官员军民子弟中挑选,选不中,再到畿内、山东、河南去选,要是这几个地方都挑不出人来了。才到别地方选呢,你呀,慢慢地等吧。”

    另外一个人就好言劝道:“算了吧兄弟。我是怀来鸡鸣驿地,正好进京探京。赶紧的来报名,结果让我再等两天,排在第三选呢”。

    那青年就愤然道:“第三选好歹也有机会啊,我想选也没得选啊!嗳,他妈地,那个谁,我认得你,你明明是个乞丐,你来干什么?”

    “我?我北京人”。

    那位山西老乡怕是要气疯了,跳下桌子就要打人,乞丐急忙哀求道:“大哥饶命,大哥饶命,这这不是报了名就关晌午饭嘛,我就为混口饭吃,第一选就得涮下来,因为我不认识字”。

    杨凌也差点跳出轿子打人,这都什么人呐,海选归海选,也得有点自知之明吧?那是皇帝的女儿,高干子女中的高干子女,堂堂的大明公主,要才有才要貌有貌,怎么选驸马这么随便?

    巡城御使领着二十多个衙役,过五关斩六将,满头大汗地挤了进来,哭丧着脸道:“杨公爷,要不咱们从后门儿进去得了,正门已经进不去了”。

    “嗯,正门儿后门儿的没关系,我说怎么这么乱呐?报名的人这么多,还有许多你看那个,抱着闲鸭蛋筐地,这样地人也准许应选么?”

    “是呀,公爷,只要是这四省百姓,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年龄在十四至十六之间,皆可入前三选,什么出身职业统统不限。前朝有位公主的驸马原来还是个养鸭子的呢”。

    “条件这么宽松?”样凌艰涩地道。

    轿子向后退去,远远的绕向‘诸王馆’后门儿。

    杨凌一点信心都没了:“这么多人,什么水平的都有,海选啥时候才能结束?我能选出一个让永福公主满意地驸马么?”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