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宫廷的高丽贡女
元朝皇室的联姻制度历来被史学界所重视,传统的看法认为,由于蒙古族民族传统的影响,黄金家族一直保持着与固定部族的联姻关系。喜蕾在2001年第3期的《内蒙古大学学报》上撰文《元朝宫廷中的高丽贡女》指出,在元朝与高丽王国的交往历史上,高丽王国向元朝献纳本国女子是两国间存在达百年之久的固定制度。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先后有大批高丽女子被进献到元朝。其中,许多人进入皇宫,成为元帝后宫中的宫女、嫔娥乃至后妃,使元朝后宫中的女性人口构成出现了高丽女子人多势重的独特局面。在这个特殊的高丽贡女集团中,无论是身份低微的高丽贡女,还是地位尊贵的高丽后妃,由于有共同的族系背景和同一的生活环境,加上人数众多,历时长久,因而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两国政坛以及元朝的宫廷生活乃至宫廷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蒙古人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的格-那木吉拉教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文版)2001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蒙古族北斗七星崇拜及其文学作品研究》深入研究了蒙古族的北斗七星崇拜现象。蒙古人很早就崇拜北斗七星,特别是在元朝由毕拉尼西里把印度的《北斗七星经》由汉文翻译成蒙古文后,北斗七星的崇拜更加深入,北元和清朝时期,北斗七星的崇拜从性质到形式都有了游牧文化的气息,更有了蒙古文化的特征,蒙古人每月一次,每年12次祭祀北斗七星,具体时间是:农历一月初八、二月初四、三月初二(有的是初五)、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二十三、七月二十(有的是三十)、八月十七(有的是十二)、九月二十、十月十一、十一月十五、十二月初八(有的是二十),祭祀时,在蒙古包前用白沙按北斗七星的分布堆起七个沙堆,沙堆旁边放置七盏佛灯,将供品装入盘中放到沙堆前,并绕沙堆三三九转。
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
1570年(明隆庆四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家庭纠纷愤而降明,这个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蒙"隆庆和议"和"俺答封贡"的转折点。薄音湖在2001年第3期《内蒙古大学学报》上以《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为题,深入研究了这一事件的始末。把汉那吉是俺答汗第三子铁背台吉的独生子,自幼失去父母,长大后娶了妻子,但不中意,又自聘了另一个女子。这时,俺答见到袄儿都司已聘之女十分年轻漂亮,便夺为己妾,引起袄儿都司的不满,为平息其不满之情,俺答将把汉那吉所聘之女作为补偿给了袄儿都司。引起袄儿都司的不满,愤而降明。文章对把汉那吉的妻子是谁,把汉那吉自己聘的女子又是谁,俺答从袄儿都司处夺来的女子又是谁,都给予了回答,同时指出,在把汉那吉事件中涉及到的女子,与明人津津乐道的俺答汗的三娘子无关。
准噶尔部的形成
邢洁晨副教授在《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准噶尔部形成考辨》的文章。卫拉特人我国古代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人的组成部分,曾长时间居于核心地位,对准噶尔部名称的含义及形成作了详尽的考证。文章认为,准噶尔部即左部,它源于15世纪60年代末额鲁特汗国的左部,16世纪初,伴随着汗国的变迁,由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准噶尔名称也作为部落名称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准噶尔遂成为汗国名称之一。准噶尔汗国灭亡,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落和地名。关于准噶尔部名称的涵义,古今中外学者作了许多诠释,其中有:准噶尔部就是左翼之说。认为准噶尔是蒙古语,有左侧、左翼、左方等含义。一种意见认为,四卫拉特人曾位于左翼,均称准噶尔,该名后被其中的绰罗斯人独占,另一种意见认为,四卫拉特人曾分为两翼,绰罗斯人属于其中的左翼,因而得名准噶尔部。但是,仔细考察四卫拉特人,蒙元时期一直处于右翼。15世纪到17世纪之间,卫拉特内部的左右翼之分频频发生,但是,绰罗斯人是哪一次得名准噶尔的呢?为什么只有绰罗斯人被命名为准噶尔部呢?左翼之说回答不了。准噶尔部即右翼。持此观点的人为外国人,表明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陌生和对蒙古语的不了解。准噶尔即左路军。此说认为准噶尔是纯粹的军事建制。1637年,四卫拉特为保护黄教,出兵青海,额鲁特为左路军,因此获准噶尔部之称。古代蒙古军是马上民族,作战时分左中右军不假,但是,历史上有无数次的征战,也有无数个左中右军,因一次战事被编为左路军而称为部落名称的历史上还没有记录,而且出征青海的战争又不是有特别意义的战争。还有准噶尔为蒙古语扎哈的转音;砖房子等说法。邢洁晨副教授认为,准噶尔部即左部,是行政建制的产物。准噶尔部为绰罗斯人的一部分,形成于16世纪初,准噶尔一名源于斡失贴木儿所建额鲁特汗国的行政区划名称左部,伴随着汗国的衰落,杜尔伯特部的出现与分离,额鲁特仅存的左部便有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其名称亦被该部落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准噶尔成为汗国内部人的通称。准噶尔汗国灭亡,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落名称。
元代色目人史
色目人对元代历史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尚衍斌在2001年第1期《民族研究》上发表文章《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在认真研读相关史籍的基础上,对色目人的一些历史史实作了考察和论述。分析了忽斯慧的族属问题,指出忽斯慧其人不应该是穆斯林;同时全面考察了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的生平仕履;也对元代于阗人非畏兀儿之说予以补正;对元人关于回纥信奉"佛教"的史料进行辨析,明确指出刘祁《北试记》中有关回合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元朝皇室的联姻制度历来被史学界所重视,传统的看法认为,由于蒙古族民族传统的影响,黄金家族一直保持着与固定部族的联姻关系。喜蕾在2001年第3期的《内蒙古大学学报》上撰文《元朝宫廷中的高丽贡女》指出,在元朝与高丽王国的交往历史上,高丽王国向元朝献纳本国女子是两国间存在达百年之久的固定制度。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先后有大批高丽女子被进献到元朝。其中,许多人进入皇宫,成为元帝后宫中的宫女、嫔娥乃至后妃,使元朝后宫中的女性人口构成出现了高丽女子人多势重的独特局面。在这个特殊的高丽贡女集团中,无论是身份低微的高丽贡女,还是地位尊贵的高丽后妃,由于有共同的族系背景和同一的生活环境,加上人数众多,历时长久,因而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两国政坛以及元朝的宫廷生活乃至宫廷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蒙古人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他
中央民族大学的格-那木吉拉教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文版)2001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蒙古族北斗七星崇拜及其文学作品研究》深入研究了蒙古族的北斗七星崇拜现象。蒙古人很早就崇拜北斗七星,特别是在元朝由毕拉尼西里把印度的《北斗七星经》由汉文翻译成蒙古文后,北斗七星的崇拜更加深入,北元和清朝时期,北斗七星的崇拜从性质到形式都有了游牧文化的气息,更有了蒙古文化的特征,蒙古人每月一次,每年12次祭祀北斗七星,具体时间是:农历一月初八、二月初四、三月初二(有的是初五)、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二十三、七月二十(有的是三十)、八月十七(有的是十二)、九月二十、十月十一、十一月十五、十二月初八(有的是二十),祭祀时,在蒙古包前用白沙按北斗七星的分布堆起七个沙堆,沙堆旁边放置七盏佛灯,将供品装入盘中放到沙堆前,并绕沙堆三三九转。
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
1570年(明隆庆四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家庭纠纷愤而降明,这个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蒙"隆庆和议"和"俺答封贡"的转折点。薄音湖在2001年第3期《内蒙古大学学报》上以《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为题,深入研究了这一事件的始末。把汉那吉是俺答汗第三子铁背台吉的独生子,自幼失去父母,长大后娶了妻子,但不中意,又自聘了另一个女子。这时,俺答见到袄儿都司已聘之女十分年轻漂亮,便夺为己妾,引起袄儿都司的不满,为平息其不满之情,俺答将把汉那吉所聘之女作为补偿给了袄儿都司。引起袄儿都司的不满,愤而降明。文章对把汉那吉的妻子是谁,把汉那吉自己聘的女子又是谁,俺答从袄儿都司处夺来的女子又是谁,都给予了回答,同时指出,在把汉那吉事件中涉及到的女子,与明人津津乐道的俺答汗的三娘子无关。
准噶尔部的形成
邢洁晨副教授在《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准噶尔部形成考辨》的文章。卫拉特人我国古代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人的组成部分,曾长时间居于核心地位,对准噶尔部名称的含义及形成作了详尽的考证。文章认为,准噶尔部即左部,它源于15世纪60年代末额鲁特汗国的左部,16世纪初,伴随着汗国的变迁,由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准噶尔名称也作为部落名称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准噶尔遂成为汗国名称之一。准噶尔汗国灭亡,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落和地名。关于准噶尔部名称的涵义,古今中外学者作了许多诠释,其中有:准噶尔部就是左翼之说。认为准噶尔是蒙古语,有左侧、左翼、左方等含义。一种意见认为,四卫拉特人曾位于左翼,均称准噶尔,该名后被其中的绰罗斯人独占,另一种意见认为,四卫拉特人曾分为两翼,绰罗斯人属于其中的左翼,因而得名准噶尔部。但是,仔细考察四卫拉特人,蒙元时期一直处于右翼。15世纪到17世纪之间,卫拉特内部的左右翼之分频频发生,但是,绰罗斯人是哪一次得名准噶尔的呢?为什么只有绰罗斯人被命名为准噶尔部呢?左翼之说回答不了。准噶尔部即右翼。持此观点的人为外国人,表明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陌生和对蒙古语的不了解。准噶尔即左路军。此说认为准噶尔是纯粹的军事建制。1637年,四卫拉特为保护黄教,出兵青海,额鲁特为左路军,因此获准噶尔部之称。古代蒙古军是马上民族,作战时分左中右军不假,但是,历史上有无数次的征战,也有无数个左中右军,因一次战事被编为左路军而称为部落名称的历史上还没有记录,而且出征青海的战争又不是有特别意义的战争。还有准噶尔为蒙古语扎哈的转音;砖房子等说法。邢洁晨副教授认为,准噶尔部即左部,是行政建制的产物。准噶尔部为绰罗斯人的一部分,形成于16世纪初,准噶尔一名源于斡失贴木儿所建额鲁特汗国的行政区划名称左部,伴随着汗国的衰落,杜尔伯特部的出现与分离,额鲁特仅存的左部便有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其名称亦被该部落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准噶尔成为汗国内部人的通称。准噶尔汗国灭亡,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落名称。
元代色目人史
色目人对元代历史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尚衍斌在2001年第1期《民族研究》上发表文章《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在认真研读相关史籍的基础上,对色目人的一些历史史实作了考察和论述。分析了忽斯慧的族属问题,指出忽斯慧其人不应该是穆斯林;同时全面考察了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的生平仕履;也对元代于阗人非畏兀儿之说予以补正;对元人关于回纥信奉"佛教"的史料进行辨析,明确指出刘祁《北试记》中有关回合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