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
小说:春寒五陵原《第三部》| 作者:不盈| 类别:都市言情
京张铁路在中国的运输地位充其量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毛细血管,它也理所当然地排除在铁道部的主要视线以外。偶然的一瞥,也只是因为它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它出现在中学的课本里,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它和一个叫詹天佑的人名紧紧相连,是宣称中国也有铁路工程师。它在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作用。
敞开的站台看不到围栏。马碎牛走进站后才知道,这里不但有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红卫兵,而且还云集着许多东三省的学生。那些来自东北的红卫兵一个个目光灵活、语速激烈,大谈沿途的遭遇和耸人听闻的奇遇。站台上到处都是红卫兵,移动很困难,马碎牛就站在旁边听。一个戴着“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巴黎公社造反队”袖章的男生正在口沫横飞地讲述黑龙江的红卫兵是如何扒毁铁路、把钢轨像猛犸大象的牙一样反卷向火车头的。起因是定员九十七个人的车厢居然塞不进五百红卫兵,这在计算体积方面堪称高手的中学生看来简直就是咄咄怪事!他说,当场就有人计算过了,横截面乘以长度,一个真正满载的车厢,其最大容积应能轻松地容纳下六百多人。考虑到红卫兵尚未成年,如果再增加一个百分之二十的膨胀系数,车厢里就应当轻松装下七百二十个人!但车站上的工作人员极不配合,任凭每节车厢只挤进了三百多人就劝阻大家不要再做无谓的努力了。红卫兵愤怒了!他们静坐示威、他们强行摘开每节车厢的连接管和挂钩,把满载的列车一节节推回了车辆段。
谢凯怀疑地问:“车上的人就任凭你们把他们推出车站?”
那位“巴黎公社”红卫兵不屑地看了一眼谢凯,说:“谁是傻子呀?下来了你还能上去吗?说到底还得用车皮拉人不是?你就是推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下来的。”他接着说,所有的手段都使尽了,火车依然无法开出车站,一个红卫兵义愤填膺地说,既然大家都走不了,要此铁路何用?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无车可乘的红卫兵齐心协力,从车站抢来了各种工具,以铁路子校的学生为技术指导,起了道钉、拆了夹板,还强行调来了轨道起重机。吃顿饭工夫,两条铁轨就卷成了“C”形。
秃子问他:“那你们不是也走不成了吗?”
“巴黎公社”惊奇地看了一眼秃子的头顶,忍住笑,轻蔑地说:“这种小事能难住我们?我们坐汽车!正好想到蒙古草原散散心,骑上高头大马纵横驰骋呢!就是躺在浓密的青草地,咬着草梗看蓝天,那也不错啊?这不,就由西线南下到了这里。”
马碎牛暧昧地说了一句“佩服”。赵俊良搞不清楚他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是拐着弯儿讽刺。
一辆蒸汽机车屁股朝前拖过来一列空无一人的客车。它行走的格外缓慢,它必须给那些在拥挤中接二连三跌落到站台下的学生以逃生的机会;它还必须防止站台边缘那些站立不稳、摇摇晃晃随时都会卷到车轮下面的学生。 然而它平安地停靠在了站台边。一位老司机从驾驶室里探出半个身子,笑眯眯看着这些前拥后挤期盼登车的学生,机车随即就放出了一大团蒸汽。
这里每天只有两趟开往北京的客车。列车的长度出奇地短,只有五节车厢、个个老态龙钟;看得出来,这是一些从重要线路上淘汰下来的几近报废的车体。漆皮剥落、玻璃炸裂,门窗变形、座椅失修;车厢里还散发着一股霉变和潮湿的气味。但就是这样的火车也不是容易上去的。张家口虽然是始发站,但等待乘车进京的学生最少也有一千五百人。车站上拥挤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渭城车站,串联的红卫兵把这列空车围得水泄不通。拥挤的人群像水浪,把那些靠近车门的人挤得两脚悬空贴在了车厢上。
望着层层叠叠围着火车的人群,赵俊良痛苦地皱着眉头。如何能乘上火车按预定的计划赶到北京,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他们距离车门太远了——十多米的距离——除非会飞,否则,想跨越种苗般密集的人群既而登上火车简直就是做梦。
马碎牛和秃子看着他,水平也没了主意,柳净瓶愁容满面地看着火车,他们都绝望了。只有谢凯和李武民看上去轻松一些,两个人东张西望地不知在看什么。
赵俊良已经束手无策了。
马碎牛问他咋办呀?秃子问他咋办呀?水平和柳净瓶只是看着他不说话,但那无声的压力更叫赵俊良喘不过气来。他避开他们的目光,顺着谢凯和李武民的方向看去,意外地看到那些来自东北的红卫兵正在人群外紧张地集结。
这伙人大约有三四十个,在“巴黎公社”和另一个男生的指挥下排成了三路纵队。两边是身强力壮的男生,体质差的男生和所有的女生都排在中间。“巴黎公社”从队前跑向队后,低声交代着什么。听话的人就紧张地点头。
赵俊良忽然意识到这是要采取过激行动了。谢凯回过头兴奋地说:“他们要强行登车。”“就是。”李武民也肯定地予以确认。柳净瓶就是一惊,马碎牛却大喜过望,说:“他们敢抢,咱也敢抢!他们咋样抢,咱也咋样抢!走,谢凯,贴着他!只要他们杀开一条血路,咱就乘势上车!”谢凯豪气万丈地说:“没问题。咱们也排成三队,把赵俊良和俩女生夹在中间。”一直不离眼地观察东北红卫兵的李武民突然说:“先不要着急。我看他们相互之间好像并不认识。这就好办了,走,直接插进他们的队里。”马碎牛也看到了这一点,忙说:“对,抓住这个机会!赶紧,边走边排队。”水平有些犹豫,怀疑地问:“行不?”李武民和马碎牛一边一个,不由分说,架着她的胳膊就向前跑。马碎牛还笑嘻嘻地对她说:“行不?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柳净瓶十分害怕,刚说了一句“千万不要闹事——”就被谢凯和秃子拉上走了。赵俊良紧随其后跟了上去。
那些东北红卫兵相互之间果然并不相识。排成队后都紧张地注视着前边,没有人关心队伍后边的事。站在最后的一个学生虽然对于马碎牛他们突然出现感到意外,但也只当是刚刚赶来的东北老乡。
马碎牛刚站好,隐约听见前边有人像报数一样小声向后传话:“口令------,回令是------,皮带------”声音小的很难听清。
站在马碎牛前边的那个东北学生是个结巴,他转过头又紧张又激动地说:“口、口令,是、是‘巴黎’,回、回令,是是是——”马碎牛抢下他的话说:“是是是,是‘公社’。”那个学生很奇怪:“你、你知道?”李武民开玩笑说:“这口令就是他定的。”那学生虽然对他们的口音有些怀疑,但听到他们知道口令,只好作罢。他接着说:“把皮、皮带解、解下来,抓、抓,抓在手里。”
马碎牛笑破了肚子!对于这个可笑的口令他是极端蔑视的。心想,如果是我马碎牛来编一个口令,谁都不会轻易猜到。但对于解下皮带却是很不理解,他问李武民:“解开皮带?提着裤子抢火车?”李武民猜测道:“可能是要用皮带打散人群呢!”马碎牛骂道:“他大那个驴仔蛋,咱这些农村人那儿来的皮带呢?我腰里只有一条布带带,要解下来,裤子就掉到脚面了。”他回过头问:“你们谁腰里系着皮带?”谢凯、秃子、赵俊良就摇头;水平和柳净瓶就羞红了脸,但她们的表情却是明白无误的,她们腰里也没有系着虽然代表文明但却在农村人眼里实属奢侈和不便的所谓皮带。
前边行动了。东北红卫兵的勇猛疯狂让马碎牛震惊不已。躁动不安的队伍一旦行动起来就猛烈的像利剑劈开朽木一样地无情。他们组成的队伍酷似一柄残忍的钻头,把所有挡在前边的人抓住就向后甩。每个人下手都异常凶狠、毫不留情!前边人的手还没有完全松开,后边的人立刻接手,像传递廉价的货物一样,抓住哪儿是哪儿,看也不看,向后用力,站在前边的人就被拽向后方。遇到反抗的,抡起皮带照头打下。一时间站台上皮带飞舞、骂声震天,瞬间就爆发了极大的骚动。队伍两侧的红卫兵身不由己、一个挨一个地被陀螺似的转移出去,踉踉跄跄却又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到了人群外。而这只狂性发作的队伍像正在打洞的野兔,又像箭一样急速前进的龙舟。
瞢头转向被拖到外面的学生脚没站稳就破口大骂,但更多的人却在骂过之后立刻清醒过来,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支无情的铁血队伍里去。当这支势不可挡的抢车队伍刚刚到达客车门口时,广播里通知列车员迎接旅客上车。车门打开了,东北的学生率先登上了踏板,排在队伍里的人蜂拥而入,抢占了所有的座位和过道的空档。
马碎牛一行七人抢到了面对面的四个位子。这是一边只能坐两个人的木条座位,一根根横排着的木条污垢而破损;座位的中间是一个手帕大小的茶几,脚下的破洞都能看见枕木和道砟。马碎牛看了看头顶的行李架,当机立断说:“两个女生,还有秃子、俊良,你四个坐下边;我和谢凯、李武民坐到行李架上。”柳净瓶关切地问:“那上边能撑得住人麽?”马碎牛说:“你往前看。”柳净瓶这才发现前边的行李架上早都坐满了人。李武民和谢凯踩着靠背一转身就坐了上去。当马碎牛也爬上行李架时才发现这里的高度不足以让人直起腰来。没奈何,就微弯着腰坐着,把两条腿垂下,脚就在秃子的头上碰来碰去。
后续的红卫兵还在继续拥进车厢。
马碎牛居高临下地看热闹,刚刚上车的这些人大都是被他们转移到人群以外的学生。一个个头顶罡着热气,脸上的热汗小溪般流下,虽万般艰辛,但都为自己能够挤进车厢而欣喜庆幸。
过道里的人贴身而立了,但拥挤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甚至他们这一个小小的隔档里也挤进来四个学生。马碎牛对着下面喊道:“不要再挤了!都撑硬!顶住后边,要不然会把你们挤死!”站在过道的学生如梦方醒,连忙用手撑到座椅的靠背上,撅着屁股顶住后边的人。但更多的人却没有着力处,只能任凭别人拥挤;左右摇摆的像水里的浮标。马碎牛正乐此不疲地充当临时交警,忽然看到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红卫兵居然从站在过道的人头上爬了过来,顿时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人群密集,那几个人难以落地,于是就像在河里游泳,以手臂为动力,搬着前边人的肩膀尺蠖虫一样向前蠕动。下边的人苦于手臂难以抽出就只能动嘴骂,任凭这些得意洋洋的家伙把自己的肩头当做托举船舶的水;唯一的补救措施也只能是在他们爬近身边时尽力把头偏向一边。马碎牛越看越吃惊,定定看了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起来。他提醒谢凯和李武民不要错过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还用脚踢了秃子的头,让大家共同观赏。
看着那些爬在别人肩膀上的红卫兵像槐树上垂下的“吊死鬼”一样拱起脊背一段一段地向前挪,秃子献计说:“你们这些瓜怂闷种,稀屎喝了两桶;爬着走那有跪着走快?”谢凯答话说:“跪着还不如蹲着快,踩着别人的肩膀可以一路小跑!”
那些人果然就采纳了他俩的建议,有跪着膝行的,也有人胆大,马上就弯着腰站了起来,像谢凯设想的一样,瞄着别人的肩膀“一路小跑”了起来。
有一个“小跑”的家伙过于莽撞,刚刚“跑”过马碎牛脚下的隔档,大腿一滑,一脚踩到了坐在前边隔档里一个红卫兵的头上。那人暴怒,站起身回头就是一个清脆的耳光。嘴里骂道:“瞎了眼了!”马碎牛觉得这声音耳熟,转过头看,这才看清楚原来背对着这边坐着的是那个“巴黎公社”红卫兵。
被打的红卫兵悚然一惊,瞪眼一看,用河南话骂道:“原来是你这龟孙!靠恁姐,刚才就是你这王八蛋把俺给推到人群外边的,正想找你算帐哩,还敢打恁爹!”他冲着前边喊:“三儿,孬蛋,我找着那个龟孙了,在这儿呢!”
已经膝行到车厢中间的几个人毫不犹豫地转过头来,手脚并用,很快就到了跟前。看了一眼“巴黎公社”,大约是为了验明正身,随即骂咧咧就动上了手。“巴黎公社”身边也呼拉拉地站起来了五六个人,一个个瞪着眼睛,气势汹汹地高叫“干哈?干哈?”河南红卫兵上来就动手,东北红卫兵也不示弱立刻挥舞拳头加入混战。突然之间半截车厢都爆发出嘭嘭的打斗声,间或还有被误伤者的尖叫声。
河南红卫兵傲然打起了心理战。一个壮硕的小伙故作轻松地说:“也不打听打听俺是从那儿来的?河南!少林寺的武术和陈家沟的太极拳还没遇过对手哩!”
东北的学生嘴也不软,讥讽道:“你是少林寺的和尚?你是陈家沟的后代?少吹牛了你!也让你们见识见识俺东北银的手段——没别的,就是不怕死!”
战事初起时火车已经开动了。马碎牛对谢凯说:“还行。本来我一直担心坐在上边闷热难当、寂寞难耐,不如赵俊良能看窗外的风景,给眼睛一点安慰。这下好了,全武行的大戏!咱也有热闹看了。”谢凯说:“这两伙人也怪,不要命地胡抡乱打,就是打不到地方。明明疼的龇牙咧嘴,还假装轻松地咧嘴笑,嘴不饶人地吓唬对方。”李武民毫无兴致地说:“都不会打架。”赵俊良坐在下边笑嘻嘻接了一句:“也都不会吓唬人。”几个人就轻松地笑了起来。秃子转身爬在靠背上,眼珠子忙不过来,一边为出手者的偏差惋惜,一边却为躲闪者的巧妙叫好。他还时不时地支上几招或是大声评判几句,躁动不安的像一个肉搏的参与者。
参战双方都对难以施展拳脚的战场不满意,双方似乎都意识到了环境对于取胜的重要性,位于身下和身旁那些密似种苗的无辜者就成了清理对象。于是,有意的“误伤”和公然的提膝抬脚就制造了一幕接一幕“殃及池鱼”的惨剧。过道里那些寸步难移的受害者惨叫连连,许多女生哭叫喝骂,然而施暴者不为所动,只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出手。——为了取胜,双方都身不由己了。
敞开的站台看不到围栏。马碎牛走进站后才知道,这里不但有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红卫兵,而且还云集着许多东三省的学生。那些来自东北的红卫兵一个个目光灵活、语速激烈,大谈沿途的遭遇和耸人听闻的奇遇。站台上到处都是红卫兵,移动很困难,马碎牛就站在旁边听。一个戴着“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巴黎公社造反队”袖章的男生正在口沫横飞地讲述黑龙江的红卫兵是如何扒毁铁路、把钢轨像猛犸大象的牙一样反卷向火车头的。起因是定员九十七个人的车厢居然塞不进五百红卫兵,这在计算体积方面堪称高手的中学生看来简直就是咄咄怪事!他说,当场就有人计算过了,横截面乘以长度,一个真正满载的车厢,其最大容积应能轻松地容纳下六百多人。考虑到红卫兵尚未成年,如果再增加一个百分之二十的膨胀系数,车厢里就应当轻松装下七百二十个人!但车站上的工作人员极不配合,任凭每节车厢只挤进了三百多人就劝阻大家不要再做无谓的努力了。红卫兵愤怒了!他们静坐示威、他们强行摘开每节车厢的连接管和挂钩,把满载的列车一节节推回了车辆段。
谢凯怀疑地问:“车上的人就任凭你们把他们推出车站?”
那位“巴黎公社”红卫兵不屑地看了一眼谢凯,说:“谁是傻子呀?下来了你还能上去吗?说到底还得用车皮拉人不是?你就是推到天涯海角他也不会下来的。”他接着说,所有的手段都使尽了,火车依然无法开出车站,一个红卫兵义愤填膺地说,既然大家都走不了,要此铁路何用?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无车可乘的红卫兵齐心协力,从车站抢来了各种工具,以铁路子校的学生为技术指导,起了道钉、拆了夹板,还强行调来了轨道起重机。吃顿饭工夫,两条铁轨就卷成了“C”形。
秃子问他:“那你们不是也走不成了吗?”
“巴黎公社”惊奇地看了一眼秃子的头顶,忍住笑,轻蔑地说:“这种小事能难住我们?我们坐汽车!正好想到蒙古草原散散心,骑上高头大马纵横驰骋呢!就是躺在浓密的青草地,咬着草梗看蓝天,那也不错啊?这不,就由西线南下到了这里。”
马碎牛暧昧地说了一句“佩服”。赵俊良搞不清楚他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是拐着弯儿讽刺。
一辆蒸汽机车屁股朝前拖过来一列空无一人的客车。它行走的格外缓慢,它必须给那些在拥挤中接二连三跌落到站台下的学生以逃生的机会;它还必须防止站台边缘那些站立不稳、摇摇晃晃随时都会卷到车轮下面的学生。 然而它平安地停靠在了站台边。一位老司机从驾驶室里探出半个身子,笑眯眯看着这些前拥后挤期盼登车的学生,机车随即就放出了一大团蒸汽。
这里每天只有两趟开往北京的客车。列车的长度出奇地短,只有五节车厢、个个老态龙钟;看得出来,这是一些从重要线路上淘汰下来的几近报废的车体。漆皮剥落、玻璃炸裂,门窗变形、座椅失修;车厢里还散发着一股霉变和潮湿的气味。但就是这样的火车也不是容易上去的。张家口虽然是始发站,但等待乘车进京的学生最少也有一千五百人。车站上拥挤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渭城车站,串联的红卫兵把这列空车围得水泄不通。拥挤的人群像水浪,把那些靠近车门的人挤得两脚悬空贴在了车厢上。
望着层层叠叠围着火车的人群,赵俊良痛苦地皱着眉头。如何能乘上火车按预定的计划赶到北京,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他们距离车门太远了——十多米的距离——除非会飞,否则,想跨越种苗般密集的人群既而登上火车简直就是做梦。
马碎牛和秃子看着他,水平也没了主意,柳净瓶愁容满面地看着火车,他们都绝望了。只有谢凯和李武民看上去轻松一些,两个人东张西望地不知在看什么。
赵俊良已经束手无策了。
马碎牛问他咋办呀?秃子问他咋办呀?水平和柳净瓶只是看着他不说话,但那无声的压力更叫赵俊良喘不过气来。他避开他们的目光,顺着谢凯和李武民的方向看去,意外地看到那些来自东北的红卫兵正在人群外紧张地集结。
这伙人大约有三四十个,在“巴黎公社”和另一个男生的指挥下排成了三路纵队。两边是身强力壮的男生,体质差的男生和所有的女生都排在中间。“巴黎公社”从队前跑向队后,低声交代着什么。听话的人就紧张地点头。
赵俊良忽然意识到这是要采取过激行动了。谢凯回过头兴奋地说:“他们要强行登车。”“就是。”李武民也肯定地予以确认。柳净瓶就是一惊,马碎牛却大喜过望,说:“他们敢抢,咱也敢抢!他们咋样抢,咱也咋样抢!走,谢凯,贴着他!只要他们杀开一条血路,咱就乘势上车!”谢凯豪气万丈地说:“没问题。咱们也排成三队,把赵俊良和俩女生夹在中间。”一直不离眼地观察东北红卫兵的李武民突然说:“先不要着急。我看他们相互之间好像并不认识。这就好办了,走,直接插进他们的队里。”马碎牛也看到了这一点,忙说:“对,抓住这个机会!赶紧,边走边排队。”水平有些犹豫,怀疑地问:“行不?”李武民和马碎牛一边一个,不由分说,架着她的胳膊就向前跑。马碎牛还笑嘻嘻地对她说:“行不?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柳净瓶十分害怕,刚说了一句“千万不要闹事——”就被谢凯和秃子拉上走了。赵俊良紧随其后跟了上去。
那些东北红卫兵相互之间果然并不相识。排成队后都紧张地注视着前边,没有人关心队伍后边的事。站在最后的一个学生虽然对于马碎牛他们突然出现感到意外,但也只当是刚刚赶来的东北老乡。
马碎牛刚站好,隐约听见前边有人像报数一样小声向后传话:“口令------,回令是------,皮带------”声音小的很难听清。
站在马碎牛前边的那个东北学生是个结巴,他转过头又紧张又激动地说:“口、口令,是、是‘巴黎’,回、回令,是是是——”马碎牛抢下他的话说:“是是是,是‘公社’。”那个学生很奇怪:“你、你知道?”李武民开玩笑说:“这口令就是他定的。”那学生虽然对他们的口音有些怀疑,但听到他们知道口令,只好作罢。他接着说:“把皮、皮带解、解下来,抓、抓,抓在手里。”
马碎牛笑破了肚子!对于这个可笑的口令他是极端蔑视的。心想,如果是我马碎牛来编一个口令,谁都不会轻易猜到。但对于解下皮带却是很不理解,他问李武民:“解开皮带?提着裤子抢火车?”李武民猜测道:“可能是要用皮带打散人群呢!”马碎牛骂道:“他大那个驴仔蛋,咱这些农村人那儿来的皮带呢?我腰里只有一条布带带,要解下来,裤子就掉到脚面了。”他回过头问:“你们谁腰里系着皮带?”谢凯、秃子、赵俊良就摇头;水平和柳净瓶就羞红了脸,但她们的表情却是明白无误的,她们腰里也没有系着虽然代表文明但却在农村人眼里实属奢侈和不便的所谓皮带。
前边行动了。东北红卫兵的勇猛疯狂让马碎牛震惊不已。躁动不安的队伍一旦行动起来就猛烈的像利剑劈开朽木一样地无情。他们组成的队伍酷似一柄残忍的钻头,把所有挡在前边的人抓住就向后甩。每个人下手都异常凶狠、毫不留情!前边人的手还没有完全松开,后边的人立刻接手,像传递廉价的货物一样,抓住哪儿是哪儿,看也不看,向后用力,站在前边的人就被拽向后方。遇到反抗的,抡起皮带照头打下。一时间站台上皮带飞舞、骂声震天,瞬间就爆发了极大的骚动。队伍两侧的红卫兵身不由己、一个挨一个地被陀螺似的转移出去,踉踉跄跄却又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到了人群外。而这只狂性发作的队伍像正在打洞的野兔,又像箭一样急速前进的龙舟。
瞢头转向被拖到外面的学生脚没站稳就破口大骂,但更多的人却在骂过之后立刻清醒过来,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支无情的铁血队伍里去。当这支势不可挡的抢车队伍刚刚到达客车门口时,广播里通知列车员迎接旅客上车。车门打开了,东北的学生率先登上了踏板,排在队伍里的人蜂拥而入,抢占了所有的座位和过道的空档。
马碎牛一行七人抢到了面对面的四个位子。这是一边只能坐两个人的木条座位,一根根横排着的木条污垢而破损;座位的中间是一个手帕大小的茶几,脚下的破洞都能看见枕木和道砟。马碎牛看了看头顶的行李架,当机立断说:“两个女生,还有秃子、俊良,你四个坐下边;我和谢凯、李武民坐到行李架上。”柳净瓶关切地问:“那上边能撑得住人麽?”马碎牛说:“你往前看。”柳净瓶这才发现前边的行李架上早都坐满了人。李武民和谢凯踩着靠背一转身就坐了上去。当马碎牛也爬上行李架时才发现这里的高度不足以让人直起腰来。没奈何,就微弯着腰坐着,把两条腿垂下,脚就在秃子的头上碰来碰去。
后续的红卫兵还在继续拥进车厢。
马碎牛居高临下地看热闹,刚刚上车的这些人大都是被他们转移到人群以外的学生。一个个头顶罡着热气,脸上的热汗小溪般流下,虽万般艰辛,但都为自己能够挤进车厢而欣喜庆幸。
过道里的人贴身而立了,但拥挤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甚至他们这一个小小的隔档里也挤进来四个学生。马碎牛对着下面喊道:“不要再挤了!都撑硬!顶住后边,要不然会把你们挤死!”站在过道的学生如梦方醒,连忙用手撑到座椅的靠背上,撅着屁股顶住后边的人。但更多的人却没有着力处,只能任凭别人拥挤;左右摇摆的像水里的浮标。马碎牛正乐此不疲地充当临时交警,忽然看到有几个身强力壮的红卫兵居然从站在过道的人头上爬了过来,顿时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人群密集,那几个人难以落地,于是就像在河里游泳,以手臂为动力,搬着前边人的肩膀尺蠖虫一样向前蠕动。下边的人苦于手臂难以抽出就只能动嘴骂,任凭这些得意洋洋的家伙把自己的肩头当做托举船舶的水;唯一的补救措施也只能是在他们爬近身边时尽力把头偏向一边。马碎牛越看越吃惊,定定看了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起来。他提醒谢凯和李武民不要错过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还用脚踢了秃子的头,让大家共同观赏。
看着那些爬在别人肩膀上的红卫兵像槐树上垂下的“吊死鬼”一样拱起脊背一段一段地向前挪,秃子献计说:“你们这些瓜怂闷种,稀屎喝了两桶;爬着走那有跪着走快?”谢凯答话说:“跪着还不如蹲着快,踩着别人的肩膀可以一路小跑!”
那些人果然就采纳了他俩的建议,有跪着膝行的,也有人胆大,马上就弯着腰站了起来,像谢凯设想的一样,瞄着别人的肩膀“一路小跑”了起来。
有一个“小跑”的家伙过于莽撞,刚刚“跑”过马碎牛脚下的隔档,大腿一滑,一脚踩到了坐在前边隔档里一个红卫兵的头上。那人暴怒,站起身回头就是一个清脆的耳光。嘴里骂道:“瞎了眼了!”马碎牛觉得这声音耳熟,转过头看,这才看清楚原来背对着这边坐着的是那个“巴黎公社”红卫兵。
被打的红卫兵悚然一惊,瞪眼一看,用河南话骂道:“原来是你这龟孙!靠恁姐,刚才就是你这王八蛋把俺给推到人群外边的,正想找你算帐哩,还敢打恁爹!”他冲着前边喊:“三儿,孬蛋,我找着那个龟孙了,在这儿呢!”
已经膝行到车厢中间的几个人毫不犹豫地转过头来,手脚并用,很快就到了跟前。看了一眼“巴黎公社”,大约是为了验明正身,随即骂咧咧就动上了手。“巴黎公社”身边也呼拉拉地站起来了五六个人,一个个瞪着眼睛,气势汹汹地高叫“干哈?干哈?”河南红卫兵上来就动手,东北红卫兵也不示弱立刻挥舞拳头加入混战。突然之间半截车厢都爆发出嘭嘭的打斗声,间或还有被误伤者的尖叫声。
河南红卫兵傲然打起了心理战。一个壮硕的小伙故作轻松地说:“也不打听打听俺是从那儿来的?河南!少林寺的武术和陈家沟的太极拳还没遇过对手哩!”
东北的学生嘴也不软,讥讽道:“你是少林寺的和尚?你是陈家沟的后代?少吹牛了你!也让你们见识见识俺东北银的手段——没别的,就是不怕死!”
战事初起时火车已经开动了。马碎牛对谢凯说:“还行。本来我一直担心坐在上边闷热难当、寂寞难耐,不如赵俊良能看窗外的风景,给眼睛一点安慰。这下好了,全武行的大戏!咱也有热闹看了。”谢凯说:“这两伙人也怪,不要命地胡抡乱打,就是打不到地方。明明疼的龇牙咧嘴,还假装轻松地咧嘴笑,嘴不饶人地吓唬对方。”李武民毫无兴致地说:“都不会打架。”赵俊良坐在下边笑嘻嘻接了一句:“也都不会吓唬人。”几个人就轻松地笑了起来。秃子转身爬在靠背上,眼珠子忙不过来,一边为出手者的偏差惋惜,一边却为躲闪者的巧妙叫好。他还时不时地支上几招或是大声评判几句,躁动不安的像一个肉搏的参与者。
参战双方都对难以施展拳脚的战场不满意,双方似乎都意识到了环境对于取胜的重要性,位于身下和身旁那些密似种苗的无辜者就成了清理对象。于是,有意的“误伤”和公然的提膝抬脚就制造了一幕接一幕“殃及池鱼”的惨剧。过道里那些寸步难移的受害者惨叫连连,许多女生哭叫喝骂,然而施暴者不为所动,只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出手。——为了取胜,双方都身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