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五)
小说:春寒五陵原《第二部》| 作者:不盈| 类别:都市言情
渭城习俗,孩子受到惊吓或意外撞邪后,入夜时分是一定要叫魂的,否则孩子就会变傻。叫魂的仪式各地大同小异。马跑泉村的叫魂仪式据说传自秦代,是最正宗的。整个仪式由三部分组成:道具、人员和程序。
先说道具。选村南最大的十字路口作为道场中心,于正中放一堆一米高的干柴禾,通常用于叫魂的干柴都是些耐燃的、胳膊粗的树股。干柴旁还要放一把扫帚,扫帚上蒙着一件失魂者的上衣,上衣外面别着一张纸,那是请人代写的失魂者的大名和生辰八字,以防游魂错投门路。
由十字路口的柴垛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向外丈量八丈一尺,取九九归一之数。在此位置设下障碍物——通常都是放个架子车再挡些包谷杆就行了。这四堆障碍物与中心的柴堆遥相呼应,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也象征着魂魄可能迷失和返回的方位。
其次是人员。现场共五人,失魂者的母亲是居中叫魂的主角。张王李赵四姓男孩分别躲在四正方位遮挡物后回应她的每一声呼唤。但他们不能探出脑袋让人看见,尤其是不能让叫魂的母亲看见。至于失魂者本人,他必须而且常常是被迫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自家的炕上。如果属于焦躁型的还得拿绳子绑住。家里不得再有别人,即使是父亲也不行,都必须躲出去。据说是因为魂魄阴气太重,一旦受到人气扰动就再也无法归位了,丢魂的人就终生成了瓜子。一切准备就绪后,还得等候夜深人静——通常都是在十点以后——路上不再有人走动时叫魂仪式才能正式启动。
草叶为儿子叫魂就严格遵循着这个祖传的规矩。
夜晚无星无月,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张王李赵四大姓的男孩事先早已躲在四条道路上堆放的包谷杆后。草叶蓝粗布手帕蒙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最后一个来到现场,她面朝北面跪了下来——北方阴寒,为鬼地,是魂魄聚集的地方——然后用半斤玉米换来的一盒火柴虔诚地点燃了面前的柴禾以此宣告叫魂仪式正式启动。
火焰很快吞噬了柴堆。她站了起来,慢慢地拖着扫帚绕着火堆逆时针转了起来——这是为了符合“天道逆行”的自然现象。望着扫帚上覆盖着的儿子的上衣,她眼里充满了疼爱和思念,但也止不住泪水流淌。火焰闪动着,映红了夜空。她拉着扫帚的手不松不紧,走动时的步幅很慢、很小心,仿佛拉着幼小时才学走路的儿子,深怕他摔倒了一样。她第一站就转到了东边,向着东边路上那漆黑的远方颤声叫道:“碎牛——赶紧回来!”声调凄婉而悠长。
赵俊良就躲在东边的一辆堆满包谷杆的架子车背后。架子车后面还竖放着一排包谷杆,这些在微风中唰唰作响的包谷叶子不但与黑暗共同营造出一个阴森恐怖的环境,而且还把赵俊良面向西方的视线遮挡的严严实实。周围的环境已经认不得了,黑夜让一切都变得面目皆非。望着西边火光映红的天空,赵俊良倍觉身后空虚和危机四伏。他从没有经历过农村叫魂这种事。虽然他也觉得这是迷信、是十分可笑的,但当事人的郑重其事却使他不得不把这当成一件极严肃的事情来干。他不敢马虎,但他更加好奇。强烈的好奇心使他忘记了那据说能左右掉魂者生死的严规,他探出头去,把一切都看了个明明白白。
马碎牛母亲的认真态度让他十分感动。他忽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母亲才能对儿子如此关爱和有耐心。她那一丝不苟的态度,她那对每一个动作的专注无不倾注着一个作母亲的女人全部的爱以及因爱升华出的伟大的母性。当叫魂声传到他耳朵后,他莫名地感觉到自己听到的是“俊良——,赶紧回来”的声音。一股酸水猛然堵住了鼻腔,胸腹中窜出一团气体又堵住了喉咙。一种莫名的辛酸陡然控制了他的大脑,突然产生了想痛哭一场的情绪。
赵俊良从没有机会开口叫上一句“妈妈”。他记忆中的父母亲就只是一张发黄的一寸照片。
那是她仅存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妈妈年轻美丽,齐耳的短发压在绿军帽下,显得英姿勃勃。她在微笑。紧抿的嘴唇有棱有角微微上翘,明亮的眸子坦率而亲切。有一次奶奶呆呆地看着赵俊良读书时入迷的笑容,不禁脱口说道:“俊良,你笑起来很像你的妈妈呢!”但当赵俊良立刻丢下书本,追问妈妈在哪儿时,奶奶就语焉不详地回避了他。根据奶奶和爷爷略有差异的说法,赵俊良的妈妈是一个军医。在赵俊良一岁大时她就和丈夫一道毅然地走向了朝鲜战场。赵俊良对他们毫无印象,无法想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他曾经见过爸爸写的几封信。那龙飞凤舞的笔体让赵俊良至今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尤其是上中学后,他的字越写越像父亲了。
赵俊良考上中学那天晚上,爷爷奶奶郑重地给他讲了爸爸妈妈的往事。
妈妈抢救了无数的伤员,但却没有人能将她抢救过来。
她牺牲了,就牺牲在爸爸坟墓旁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爸爸死的并不壮烈。据爷爷讲,他不是在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时倒在了美军罪恶的枪下,他也不是一个揣着**包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的战地英雄;他是在对美军俘虏讲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政策时突然倒在地下就死了。
是妈妈为他做的尸检。
他死于劳累过度,他死于心力交瘁。当赵俊良第一次从爷爷嘴里听到父亲死亡的真相时,他曾经认为相对于英勇战死疆场的军人而言,父亲死的很平常。
故事并没有结束。
爷爷说,朝鲜人民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为他建了一座坟墓,墓碑上没有歌功颂德般的英勇事迹,甚至也没有提到他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矮小的木质墓碑上只有潦草的毛笔书写的他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他的坟墓就在妈妈服务的战地医院旁边。
而她,牺牲的那年才二十四岁。她死于美军的轰炸,死的也许过于简单:美军扔了一颗炸弹,她就四分五裂;和她同时倒下的还有其他医生和伤员------
爷爷奶奶疼爱他,平时很少在他面前提起他的爸爸妈妈。只是那天晚上当马碎牛吃着奶奶炒的蚂蚱豆,冒失地问了一句他的爸爸和妈妈是不是饿死在城里时,这才撕裂了这个家庭本就难以愈合的疮口。爷爷编了个故事搪塞马碎牛但却无法搪塞赵俊良失去父母的悲痛和十几年难以消除的思念与痛苦。
那所有的痛苦几乎都是说不出口的。
而这些痛苦却让他早早了解到人世间的丑恶和伪善。
赵俊良也曾怀疑爸爸妈妈的往事是爷爷奶奶编造的一个故事。他发现的第一个疑点就是自己家并不像其他有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家庭那样,在门框耀眼处悬挂着一块象征荣誉的“革命烈属”的铁牌。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也从未出现过提着点心前来慰问的民政干部。他的第二个疑点是在家庭内部凭感觉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形成的,这就是父母的事情在家里是一个讳莫如深和常常引起尴尬的话题。叔叔就从不对赵俊良讲自己哥哥的事。有时候赵俊良带着试探的口气用爷爷奶奶讲述的有关自己父母去世的故事问叔叔时,他总是一言不发。问急了,也就是一句话:“爷爷奶奶咋说你就咋听吧。”这不是一个弟弟对哥哥应有的态度。看来关于爸爸妈妈的事以后将依然是一个谜,一个非得等到赵俊良长大后才能解开的谜。他相信这个谜底应该有四个人知道: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但他现在宁愿相信爷爷奶奶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虽然悲惨平淡、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却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它在赵俊良的心目中树起了父母的完美形象——他们死得并不庸俗。
那天马碎牛一句无心的话勾起了他的思念也造成了他的失眠。后半夜他睡着了,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在每一个梦里他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个梦里都有父母亲切的笑容,尽管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每一个梦里他都在快乐地奔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叫着爸爸妈妈,尽管他至今都没有在天地间喊出这两个再平常不过的称呼。他高兴极了,尽情地叫啊叫啊,他叫的淋漓畅快,他叫的轻松自然,他叫的亲切感人;他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梦醒了。梦总是要醒的。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
离开妈妈的时候太小了,对于母爱赵俊良没有任何感受。但他却知道没有母爱是什么滋味。小朋友牵着妈妈的手可以尽情撒娇,但赵俊良牵着奶奶的手时却得时刻留神着奶奶的小脚。夏天乘凉时,其他小朋友被妈妈的双臂揽住甚至横躺在妈妈的腿上、偎在妈妈的胸腹间安然而又甜蜜地入睡。一些哺乳期的妇女并不忌讳儿时的赵俊良,她们肆无忌惮地裸露着憋涨的**给自己的小宝宝喂奶,而那些幸福的宠儿还要在吮吸时残酷地看着赵俊良笑------
但是,他遭遇最多的还是白眼。
他从那些形形色色的白眼里看到的是怜悯、高傲、嘲笑、伪善、冷酷、漠视、蔑视甚至还有残忍。他从幼小起就不得不习惯这一切。很快他就失去了活泼的天性;他总在自保,却又无法避免饱受同令儿童的欺凌。他躲开了这个无情的世界,把自己少年时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书籍里。他拼命读书,他勤奋学习,慢慢地,他发现周围的人渐渐友善起来,魔鬼般丑恶的嘴脸逐渐幻化成天使的微笑。那些曾经以白眼看他的人现在看他时的眼光柔和了许多也卑贱了许多------
“碎牛——,赶紧回来——”声音从西边传了过来。
马碎牛母亲的一声呼唤使他深切体会到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 赵俊良为自己心酸的同时却为马碎牛高兴。他不能辜负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他要演好这场戏——尽管这场戏从开始就是一个骗局。
这使他又非常痛恨马碎牛。
“哎——,我就回来了!” 当呼唤声殷切地传过来时,赵俊良按预先告知的答词回应。话音未落便觉心酸,两行眼泪就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马碎牛的妈妈转到北边,依然是很认真地叫一声:“碎牛——,赶紧回来!”北边的孩子也回答说:“哎——,我就回来了!”那声音遥远而战栗。
周而复始、庄严而隆重的叫魂仪式的重头戏正式上演了。
叫魂这种事在农村是很神圣的,按规矩,叫魂必须是逆时针转完九圈后,再顺时针在四个方向各磕九个响头,这才能结束叫魂的室外程序。此后,母亲就抱起蒙有衣服的笤帚一言不发一路急走——即使是碰上亲娘老子也不理会——将这个通过叫魂仪式的洗礼而挽救回来的、升华为附有儿子灵魂并象征儿子肉身的“法器”覆盖在静卧在家的儿子的身上,然后母亲还要低声呼唤儿子的名字九声并将儿子轻轻扶起,这才算结束了全部程序。
所有操作过程都不容许出现丝毫差错。
当赵俊良回答完第二声叫魂、刚刚擦干了自己眼泪时,忽然听见身后有急促声响!未及回头,身旁的包谷杆猛然簌簌抖动,借着十字路口微弱的火光瞪大眼睛一看,是两个黑影一言不发扑在了身边的包谷杆上。赵俊良吓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后脊梁一股冷气激起了满背的鸡皮疙瘩!他仔细辨认,只见身旁两个人影一高一矮、一男一女。这才想起了是马碎牛和柳净瓶——他已经把他们要来观摩叫魂仪式的事忘记了。赵俊良哆嗦着嘴唇颤声颤气地说:“你两个鬼!成心要吓死我呀!为啥不早点过来?”
马碎牛兴高采烈地朝西面看着,头也不回地说:“我们不知道你在那个方位,咋过来?刚才是听到你的声音了——‘哭音慢板’,这才绕个圈子把你活捉了。”
“你这会儿应该在家躺着,咋跑到这儿来了?”
“我到这儿收魂来了。省的它半路上撒拐,胡跑乱蹩地寻不见我。”马碎牛油嘴滑舌地说。
赵俊良动情地说:“看你妈虔诚的样子,你还忍心耍弄她的情感?”
“你咋胡说呢?”马碎牛终于回过头来,不以为然地说:“她为她儿虔诚,那对她的精神有好处,就当是给她治病呢;我得继续让她把戏演下去。我呢,天**耍,偷看给自己叫魂,对谁都无害;何乐而不为?为啥非要叫我躺到炕上受罪?”
赵俊良见他歪理一串,不再理他,只是认真准备着应答叫魂。
先说道具。选村南最大的十字路口作为道场中心,于正中放一堆一米高的干柴禾,通常用于叫魂的干柴都是些耐燃的、胳膊粗的树股。干柴旁还要放一把扫帚,扫帚上蒙着一件失魂者的上衣,上衣外面别着一张纸,那是请人代写的失魂者的大名和生辰八字,以防游魂错投门路。
由十字路口的柴垛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向外丈量八丈一尺,取九九归一之数。在此位置设下障碍物——通常都是放个架子车再挡些包谷杆就行了。这四堆障碍物与中心的柴堆遥相呼应,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也象征着魂魄可能迷失和返回的方位。
其次是人员。现场共五人,失魂者的母亲是居中叫魂的主角。张王李赵四姓男孩分别躲在四正方位遮挡物后回应她的每一声呼唤。但他们不能探出脑袋让人看见,尤其是不能让叫魂的母亲看见。至于失魂者本人,他必须而且常常是被迫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自家的炕上。如果属于焦躁型的还得拿绳子绑住。家里不得再有别人,即使是父亲也不行,都必须躲出去。据说是因为魂魄阴气太重,一旦受到人气扰动就再也无法归位了,丢魂的人就终生成了瓜子。一切准备就绪后,还得等候夜深人静——通常都是在十点以后——路上不再有人走动时叫魂仪式才能正式启动。
草叶为儿子叫魂就严格遵循着这个祖传的规矩。
夜晚无星无月,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张王李赵四大姓的男孩事先早已躲在四条道路上堆放的包谷杆后。草叶蓝粗布手帕蒙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最后一个来到现场,她面朝北面跪了下来——北方阴寒,为鬼地,是魂魄聚集的地方——然后用半斤玉米换来的一盒火柴虔诚地点燃了面前的柴禾以此宣告叫魂仪式正式启动。
火焰很快吞噬了柴堆。她站了起来,慢慢地拖着扫帚绕着火堆逆时针转了起来——这是为了符合“天道逆行”的自然现象。望着扫帚上覆盖着的儿子的上衣,她眼里充满了疼爱和思念,但也止不住泪水流淌。火焰闪动着,映红了夜空。她拉着扫帚的手不松不紧,走动时的步幅很慢、很小心,仿佛拉着幼小时才学走路的儿子,深怕他摔倒了一样。她第一站就转到了东边,向着东边路上那漆黑的远方颤声叫道:“碎牛——赶紧回来!”声调凄婉而悠长。
赵俊良就躲在东边的一辆堆满包谷杆的架子车背后。架子车后面还竖放着一排包谷杆,这些在微风中唰唰作响的包谷叶子不但与黑暗共同营造出一个阴森恐怖的环境,而且还把赵俊良面向西方的视线遮挡的严严实实。周围的环境已经认不得了,黑夜让一切都变得面目皆非。望着西边火光映红的天空,赵俊良倍觉身后空虚和危机四伏。他从没有经历过农村叫魂这种事。虽然他也觉得这是迷信、是十分可笑的,但当事人的郑重其事却使他不得不把这当成一件极严肃的事情来干。他不敢马虎,但他更加好奇。强烈的好奇心使他忘记了那据说能左右掉魂者生死的严规,他探出头去,把一切都看了个明明白白。
马碎牛母亲的认真态度让他十分感动。他忽然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母亲才能对儿子如此关爱和有耐心。她那一丝不苟的态度,她那对每一个动作的专注无不倾注着一个作母亲的女人全部的爱以及因爱升华出的伟大的母性。当叫魂声传到他耳朵后,他莫名地感觉到自己听到的是“俊良——,赶紧回来”的声音。一股酸水猛然堵住了鼻腔,胸腹中窜出一团气体又堵住了喉咙。一种莫名的辛酸陡然控制了他的大脑,突然产生了想痛哭一场的情绪。
赵俊良从没有机会开口叫上一句“妈妈”。他记忆中的父母亲就只是一张发黄的一寸照片。
那是她仅存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妈妈年轻美丽,齐耳的短发压在绿军帽下,显得英姿勃勃。她在微笑。紧抿的嘴唇有棱有角微微上翘,明亮的眸子坦率而亲切。有一次奶奶呆呆地看着赵俊良读书时入迷的笑容,不禁脱口说道:“俊良,你笑起来很像你的妈妈呢!”但当赵俊良立刻丢下书本,追问妈妈在哪儿时,奶奶就语焉不详地回避了他。根据奶奶和爷爷略有差异的说法,赵俊良的妈妈是一个军医。在赵俊良一岁大时她就和丈夫一道毅然地走向了朝鲜战场。赵俊良对他们毫无印象,无法想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他曾经见过爸爸写的几封信。那龙飞凤舞的笔体让赵俊良至今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尤其是上中学后,他的字越写越像父亲了。
赵俊良考上中学那天晚上,爷爷奶奶郑重地给他讲了爸爸妈妈的往事。
妈妈抢救了无数的伤员,但却没有人能将她抢救过来。
她牺牲了,就牺牲在爸爸坟墓旁边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爸爸死的并不壮烈。据爷爷讲,他不是在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时倒在了美军罪恶的枪下,他也不是一个揣着**包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的战地英雄;他是在对美军俘虏讲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俘政策时突然倒在地下就死了。
是妈妈为他做的尸检。
他死于劳累过度,他死于心力交瘁。当赵俊良第一次从爷爷嘴里听到父亲死亡的真相时,他曾经认为相对于英勇战死疆场的军人而言,父亲死的很平常。
故事并没有结束。
爷爷说,朝鲜人民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为他建了一座坟墓,墓碑上没有歌功颂德般的英勇事迹,甚至也没有提到他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矮小的木质墓碑上只有潦草的毛笔书写的他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他的坟墓就在妈妈服务的战地医院旁边。
而她,牺牲的那年才二十四岁。她死于美军的轰炸,死的也许过于简单:美军扔了一颗炸弹,她就四分五裂;和她同时倒下的还有其他医生和伤员------
爷爷奶奶疼爱他,平时很少在他面前提起他的爸爸妈妈。只是那天晚上当马碎牛吃着奶奶炒的蚂蚱豆,冒失地问了一句他的爸爸和妈妈是不是饿死在城里时,这才撕裂了这个家庭本就难以愈合的疮口。爷爷编了个故事搪塞马碎牛但却无法搪塞赵俊良失去父母的悲痛和十几年难以消除的思念与痛苦。
那所有的痛苦几乎都是说不出口的。
而这些痛苦却让他早早了解到人世间的丑恶和伪善。
赵俊良也曾怀疑爸爸妈妈的往事是爷爷奶奶编造的一个故事。他发现的第一个疑点就是自己家并不像其他有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家庭那样,在门框耀眼处悬挂着一块象征荣誉的“革命烈属”的铁牌。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也从未出现过提着点心前来慰问的民政干部。他的第二个疑点是在家庭内部凭感觉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形成的,这就是父母的事情在家里是一个讳莫如深和常常引起尴尬的话题。叔叔就从不对赵俊良讲自己哥哥的事。有时候赵俊良带着试探的口气用爷爷奶奶讲述的有关自己父母去世的故事问叔叔时,他总是一言不发。问急了,也就是一句话:“爷爷奶奶咋说你就咋听吧。”这不是一个弟弟对哥哥应有的态度。看来关于爸爸妈妈的事以后将依然是一个谜,一个非得等到赵俊良长大后才能解开的谜。他相信这个谜底应该有四个人知道: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但他现在宁愿相信爷爷奶奶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虽然悲惨平淡、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却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它在赵俊良的心目中树起了父母的完美形象——他们死得并不庸俗。
那天马碎牛一句无心的话勾起了他的思念也造成了他的失眠。后半夜他睡着了,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在每一个梦里他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个梦里都有父母亲切的笑容,尽管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每一个梦里他都在快乐地奔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叫着爸爸妈妈,尽管他至今都没有在天地间喊出这两个再平常不过的称呼。他高兴极了,尽情地叫啊叫啊,他叫的淋漓畅快,他叫的轻松自然,他叫的亲切感人;他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梦醒了。梦总是要醒的。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
离开妈妈的时候太小了,对于母爱赵俊良没有任何感受。但他却知道没有母爱是什么滋味。小朋友牵着妈妈的手可以尽情撒娇,但赵俊良牵着奶奶的手时却得时刻留神着奶奶的小脚。夏天乘凉时,其他小朋友被妈妈的双臂揽住甚至横躺在妈妈的腿上、偎在妈妈的胸腹间安然而又甜蜜地入睡。一些哺乳期的妇女并不忌讳儿时的赵俊良,她们肆无忌惮地裸露着憋涨的**给自己的小宝宝喂奶,而那些幸福的宠儿还要在吮吸时残酷地看着赵俊良笑------
但是,他遭遇最多的还是白眼。
他从那些形形色色的白眼里看到的是怜悯、高傲、嘲笑、伪善、冷酷、漠视、蔑视甚至还有残忍。他从幼小起就不得不习惯这一切。很快他就失去了活泼的天性;他总在自保,却又无法避免饱受同令儿童的欺凌。他躲开了这个无情的世界,把自己少年时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书籍里。他拼命读书,他勤奋学习,慢慢地,他发现周围的人渐渐友善起来,魔鬼般丑恶的嘴脸逐渐幻化成天使的微笑。那些曾经以白眼看他的人现在看他时的眼光柔和了许多也卑贱了许多------
“碎牛——,赶紧回来——”声音从西边传了过来。
马碎牛母亲的一声呼唤使他深切体会到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 赵俊良为自己心酸的同时却为马碎牛高兴。他不能辜负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他要演好这场戏——尽管这场戏从开始就是一个骗局。
这使他又非常痛恨马碎牛。
“哎——,我就回来了!” 当呼唤声殷切地传过来时,赵俊良按预先告知的答词回应。话音未落便觉心酸,两行眼泪就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马碎牛的妈妈转到北边,依然是很认真地叫一声:“碎牛——,赶紧回来!”北边的孩子也回答说:“哎——,我就回来了!”那声音遥远而战栗。
周而复始、庄严而隆重的叫魂仪式的重头戏正式上演了。
叫魂这种事在农村是很神圣的,按规矩,叫魂必须是逆时针转完九圈后,再顺时针在四个方向各磕九个响头,这才能结束叫魂的室外程序。此后,母亲就抱起蒙有衣服的笤帚一言不发一路急走——即使是碰上亲娘老子也不理会——将这个通过叫魂仪式的洗礼而挽救回来的、升华为附有儿子灵魂并象征儿子肉身的“法器”覆盖在静卧在家的儿子的身上,然后母亲还要低声呼唤儿子的名字九声并将儿子轻轻扶起,这才算结束了全部程序。
所有操作过程都不容许出现丝毫差错。
当赵俊良回答完第二声叫魂、刚刚擦干了自己眼泪时,忽然听见身后有急促声响!未及回头,身旁的包谷杆猛然簌簌抖动,借着十字路口微弱的火光瞪大眼睛一看,是两个黑影一言不发扑在了身边的包谷杆上。赵俊良吓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后脊梁一股冷气激起了满背的鸡皮疙瘩!他仔细辨认,只见身旁两个人影一高一矮、一男一女。这才想起了是马碎牛和柳净瓶——他已经把他们要来观摩叫魂仪式的事忘记了。赵俊良哆嗦着嘴唇颤声颤气地说:“你两个鬼!成心要吓死我呀!为啥不早点过来?”
马碎牛兴高采烈地朝西面看着,头也不回地说:“我们不知道你在那个方位,咋过来?刚才是听到你的声音了——‘哭音慢板’,这才绕个圈子把你活捉了。”
“你这会儿应该在家躺着,咋跑到这儿来了?”
“我到这儿收魂来了。省的它半路上撒拐,胡跑乱蹩地寻不见我。”马碎牛油嘴滑舌地说。
赵俊良动情地说:“看你妈虔诚的样子,你还忍心耍弄她的情感?”
“你咋胡说呢?”马碎牛终于回过头来,不以为然地说:“她为她儿虔诚,那对她的精神有好处,就当是给她治病呢;我得继续让她把戏演下去。我呢,天**耍,偷看给自己叫魂,对谁都无害;何乐而不为?为啥非要叫我躺到炕上受罪?”
赵俊良见他歪理一串,不再理他,只是认真准备着应答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