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的小车,开进了八里堡,在胡同口把车停住了。刘大年说:“董书记,这出戏咋唱?”明义说:“随便走走,老百姓很实在,谁家也管一顿饭。蔬菜基地咱们不去看了,没意思儿。”刘大年点头说:“好,还是分头吧。老蒯,别忘了挖点真东西,别顾及省里。”
蒯刚说:“刘书记,我可实话实说了。”刘大年说:“只要推动农村建设,对农民有好处,大胆地说。我给你提个建议,考虑考虑土地流转的事儿,土地不流转,这汪水活不起来。”一人一把雨伞,钻进雨幕里,霎时不见了。
进了胡同,明义不记的明华住哪了,四六年他和明华来相亲,记的一条宽宽的胡同,高耸的门楼,光滑的台阶,黑漆的大门,进了大门,迎面一座影壁,影壁上画着假山牡丹,很气派。时间过去了五十年,该变的不该变的都变了。
在胡同口里站了一会,小雨沙沙地打着伞顶,雨珠从伞面上滚落下来。对面有踩雨声,过来两条腿,一双绿微微的水靴子,不紧不慢往前走,是个女人吧。女人站住了,明义掀开伞盖,那女人好像也在打量他,嘴角微微笑着,说:“是二哥吧?”其实,明义早认出明华来了,他想试探明华还认得不认得他。明义点着头,心里热乎乎的。
明华收了自己的雨伞,钻进他的伞里来了,轻轻挎住他的胳膊,柔柔地说:“二哥,咱回家吧。”明义一直惦念几个妹妹,明华、明兰、明美,有时候会想,她们过得怎么样了?下来一趟不容易,很想见见她们。
昨天见了明兰,见了明美,都很好,庄户日子不好过,她们很开心,日子也算舒坦。他对不起的,是明杰。六七年明杰去家里一趟,那时候,他站出来说句话,明杰不会死。是他冷漠,还是政治冷酷?那天,他在明杰坟前站了很久,想跟明杰说句话儿,好像有许多话,一下子噎在喉咙里,什么也没说,说什么呢?
到了明华家,明华大声喊:“屯田,二哥来了!”屯田从屋里出来,好像不认识他了,发愣,嘴角抽了抽说:“快屋里吧,外边雨大!”进了屋,屯田端上一碗儿热乎乎的茶水,说:“二哥,喝口水,暖暖身子。”明义接了茶水,屯田感叹说:“老了,二哥,身子咋样儿?”明义笑着说:“屯田,你也一样,头发全白了。”
屯田笑笑,感叹着说:“二哥,四六年,我到区政府找你,你还记的吧?”明义点头说:“记的。没见面还以为你是公子哥儿,我跟立田说,纨绔子弟不可靠,别让他把不好的风气带到学校来。立田说,咱们的任务就是改造资产阶级。看来,立田没看走眼。”
明华在一边听两人说话,不时地看看二哥,明义老得很快,身子瘦弱,看着比大哥年纪都大,心说,当省委领导有啥好,操多少心!屯田说:“李力生是个好人,死的前一阵子,我去看他,他说想见你。说你领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很感激。文化大革命开除了他的党籍,他很伤心。他让我转告你,无论过去多少年,一定给他恢复党籍,他不是反革命。”
明义沉重地点头说:“力生是个好同志,一九八三年已经给他恢复了党籍。人没了,没法儿转告他。”屯田看了明华一眼,说:“过一天,我到他坟头上看看去,给李先生烧刀纸,让他九泉有知。”
明义问:“埋在哪里了?”屯田说:“刘家老宅里,后院有几间马棚,马棚坍了,我和大哥费了好大劲儿,把他埋在马棚里。那年冬天太冷了,封了大冻,一刨一个白印儿,总算把他埋了,浅浅的一个坑,腿也没伸直。”想起李力生,梁屯田心里很难过,说话的时候,眼里**辣的。
明华炒了两个小菜,明义和屯田喝酒说话。明华问:“二哥,二嫂咋样了?”明义说:“上了年纪,毛病出来了,血压高,血脂稠,糖尿病,这个年纪该有的病,一样没落下。”明华说:“二哥,别跟着跑了,在家好好照顾二嫂,多大年纪了!”屯田说:“还是出来走走好,二哥的话还管用,给老百姓说说话儿,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关键还是上边调查研究不够。”
明义说:“屯田说得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位上的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总觉得自己对老百姓有感情,不会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儿,难免好心办坏事。明华,你们蔬菜基地咋回事儿?”屯田说:“本来是一缸好酱,掉进老鼠去了,好酱成了臭酱。”
明华白了屯田一眼,说:“当初,我的意思儿,把闲散的土地收起来种蔬菜,算是小型农业合作社吧,社员以土地入股,年底按土地分红。这么做的好处,土地撂荒不了,社员也能得点实惠,逐步积累一些集体经济,给社员办点大事儿。”明义点头说:“你想得很对,是个好办法。一家一户,条块分割,土地的利用率很低,产值上不去。刘书记正琢磨土地流转的事儿呢。”
明华苦笑着说:“区里乡里不同意,说我带头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帽子扣了一摞。我也吃不准,一气之下,到市里走了一趟,跟朱市长要政策,谁知正赶上国务院搞菜篮子工程,朱市长满口答应下来,说在这儿搞示范园区。”屯田说:“朱市长的话你也信?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敲锣打鼓,动静儿不小,到时候撂下一个烂摊子,你和德厚怎么收拾?”
明义说:“菜篮子工程实行市长负责制,朱子远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明华说:“朱市长太虚了,光讲标准,不讲效益。好好的菜地儿,修八米宽的硬化路,把地白白糟蹋了。”
屯田说:“二哥,下边干部们怎么了,不能来点实际的?”明义说:“在路上看了一眼,刘书记很生气。明华,不要管朱子远,土地是村里的,按你们的计划来,老百姓见不到实惠,合作社就办不下去。”
蒯刚说:“刘书记,我可实话实说了。”刘大年说:“只要推动农村建设,对农民有好处,大胆地说。我给你提个建议,考虑考虑土地流转的事儿,土地不流转,这汪水活不起来。”一人一把雨伞,钻进雨幕里,霎时不见了。
进了胡同,明义不记的明华住哪了,四六年他和明华来相亲,记的一条宽宽的胡同,高耸的门楼,光滑的台阶,黑漆的大门,进了大门,迎面一座影壁,影壁上画着假山牡丹,很气派。时间过去了五十年,该变的不该变的都变了。
在胡同口里站了一会,小雨沙沙地打着伞顶,雨珠从伞面上滚落下来。对面有踩雨声,过来两条腿,一双绿微微的水靴子,不紧不慢往前走,是个女人吧。女人站住了,明义掀开伞盖,那女人好像也在打量他,嘴角微微笑着,说:“是二哥吧?”其实,明义早认出明华来了,他想试探明华还认得不认得他。明义点着头,心里热乎乎的。
明华收了自己的雨伞,钻进他的伞里来了,轻轻挎住他的胳膊,柔柔地说:“二哥,咱回家吧。”明义一直惦念几个妹妹,明华、明兰、明美,有时候会想,她们过得怎么样了?下来一趟不容易,很想见见她们。
昨天见了明兰,见了明美,都很好,庄户日子不好过,她们很开心,日子也算舒坦。他对不起的,是明杰。六七年明杰去家里一趟,那时候,他站出来说句话,明杰不会死。是他冷漠,还是政治冷酷?那天,他在明杰坟前站了很久,想跟明杰说句话儿,好像有许多话,一下子噎在喉咙里,什么也没说,说什么呢?
到了明华家,明华大声喊:“屯田,二哥来了!”屯田从屋里出来,好像不认识他了,发愣,嘴角抽了抽说:“快屋里吧,外边雨大!”进了屋,屯田端上一碗儿热乎乎的茶水,说:“二哥,喝口水,暖暖身子。”明义接了茶水,屯田感叹说:“老了,二哥,身子咋样儿?”明义笑着说:“屯田,你也一样,头发全白了。”
屯田笑笑,感叹着说:“二哥,四六年,我到区政府找你,你还记的吧?”明义点头说:“记的。没见面还以为你是公子哥儿,我跟立田说,纨绔子弟不可靠,别让他把不好的风气带到学校来。立田说,咱们的任务就是改造资产阶级。看来,立田没看走眼。”
明华在一边听两人说话,不时地看看二哥,明义老得很快,身子瘦弱,看着比大哥年纪都大,心说,当省委领导有啥好,操多少心!屯田说:“李力生是个好人,死的前一阵子,我去看他,他说想见你。说你领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很感激。文化大革命开除了他的党籍,他很伤心。他让我转告你,无论过去多少年,一定给他恢复党籍,他不是反革命。”
明义沉重地点头说:“力生是个好同志,一九八三年已经给他恢复了党籍。人没了,没法儿转告他。”屯田看了明华一眼,说:“过一天,我到他坟头上看看去,给李先生烧刀纸,让他九泉有知。”
明义问:“埋在哪里了?”屯田说:“刘家老宅里,后院有几间马棚,马棚坍了,我和大哥费了好大劲儿,把他埋在马棚里。那年冬天太冷了,封了大冻,一刨一个白印儿,总算把他埋了,浅浅的一个坑,腿也没伸直。”想起李力生,梁屯田心里很难过,说话的时候,眼里**辣的。
明华炒了两个小菜,明义和屯田喝酒说话。明华问:“二哥,二嫂咋样了?”明义说:“上了年纪,毛病出来了,血压高,血脂稠,糖尿病,这个年纪该有的病,一样没落下。”明华说:“二哥,别跟着跑了,在家好好照顾二嫂,多大年纪了!”屯田说:“还是出来走走好,二哥的话还管用,给老百姓说说话儿,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关键还是上边调查研究不够。”
明义说:“屯田说得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位上的时候,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总觉得自己对老百姓有感情,不会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儿,难免好心办坏事。明华,你们蔬菜基地咋回事儿?”屯田说:“本来是一缸好酱,掉进老鼠去了,好酱成了臭酱。”
明华白了屯田一眼,说:“当初,我的意思儿,把闲散的土地收起来种蔬菜,算是小型农业合作社吧,社员以土地入股,年底按土地分红。这么做的好处,土地撂荒不了,社员也能得点实惠,逐步积累一些集体经济,给社员办点大事儿。”明义点头说:“你想得很对,是个好办法。一家一户,条块分割,土地的利用率很低,产值上不去。刘书记正琢磨土地流转的事儿呢。”
明华苦笑着说:“区里乡里不同意,说我带头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帽子扣了一摞。我也吃不准,一气之下,到市里走了一趟,跟朱市长要政策,谁知正赶上国务院搞菜篮子工程,朱市长满口答应下来,说在这儿搞示范园区。”屯田说:“朱市长的话你也信?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敲锣打鼓,动静儿不小,到时候撂下一个烂摊子,你和德厚怎么收拾?”
明义说:“菜篮子工程实行市长负责制,朱子远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明华说:“朱市长太虚了,光讲标准,不讲效益。好好的菜地儿,修八米宽的硬化路,把地白白糟蹋了。”
屯田说:“二哥,下边干部们怎么了,不能来点实际的?”明义说:“在路上看了一眼,刘书记很生气。明华,不要管朱子远,土地是村里的,按你们的计划来,老百姓见不到实惠,合作社就办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