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艳阳似火。(---o-m)
耳边听着布谷鸟欢快的鸣叫,鼻子可以闻见青草的清新的味道,荷花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放松。
荷花来到一处小丘,四周视野开阔,她打开花棉布包袱从里面拿出两个黑黄的泛硬的馍馍,再看看剩余的口粮,形式很不乐观——荷花走了两天连个人影都没看见,而且粮食也快吃光了。
隐隐的荷花似乎能听见小声的交谈声以及渐行渐进的脚步声。
她举目望去发现不远处200米的地方有一支长长的队伍在缓慢地前行。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队伍而不是军队。
荷花觉得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想跑上前去搭讪。可是跑到一半她就慢慢放缓了脚步,从地上拿起一些泥土,均匀地涂抹在脸上,直到不复往日的颜色才罢手。
她走到队伍当中,发现队伍七扭八扭的,大概有六七个人的样子。其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十六七岁的青年。人人脸上风霜尽显,可能由于饥饿和疲惫,队伍中很少有喧哗的声音。
荷花走到坐在树底休息的老爹面前,那是一个老态的长者,身边有一根制作粗糙的木棍,由于长期被抚摸的缘故,木棍的顶端显得十分的光滑而平整。老爹由于年龄的关系,双目浑浊,荷花想:这位老人大概已经不能看清什么东西了。
“大爷,咱们这支队伍要去哪儿啊?”
“一直往东走,啥时候遇到八路啊,咱们就有活头了。”老爹很热情地回答。
“要是一直遇不到八路呢?”荷花略有担忧地出口询问。
“那就和小日本杠上,咱们中国人的地段儿,还不兴咱们自己人待了?”老大爷愤愤不平。
荷花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反正是要向东走,跟上队伍,总比自己独自走得好。
“大爷家是哪里人啊?”荷花又问。
“我们这几个人是西关村的,鬼子打进村子了,就我们这几个人逃出来了,其他人,都????”说道这的时候,老爹明显声音略带哽咽。
荷花也想到了瓦窑头村被鬼子屠杀的父老相亲,心里也是一阵阵难受和心酸。
过了一会儿,队伍要开始像前走了,荷花背上满是尘土的包袱紧紧跟在队伍的后面。
和大家相处了几日,荷花发现队伍里真是鱼目混杂。
有一个独臂的老猎户,因为一只胳膊被熊瞎子咬断了,至今一只袖子里还是空荡荡的,老猎户这个人平时还是不错的,虽然有点爱吹牛皮,但是对待人总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尖酸,也不强出头。
有一个是老爹的孙女,叫杨梅,她算不得是一个美人,嘴唇和鼻子太粗壮,下巴宽大,不过她那俊秀的眉毛却显出一种绝妙的和善态度。荷花和杨梅都是直爽的人,所以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杨梅也是个可怜的人,自小爹妈就死于饥荒,她和爷爷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可是前几年爷爷的眼睛又看不见了,这一路下来,都靠着杨梅的搀扶才勉强坚持下去。
再有一个是个壮实的汉子,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样子,平时很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大家交流,只是偶尔和 老猎户请教一些狩猎的经验。
最后是三个都十六七岁的少年,有两个是双胞胎,大哥叫金锁,弟弟叫银锁,在这一路上嚣张跋扈,时不时还谩骂出声。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大山,显然已经沦为了这两兄的跟班,有时遇上两兄弟心情不好的时候,拳打脚踢就成了家常便饭。而且大山的胆量实在太小了,有时遇上天上飞的乌鸦都要抱头鼠窜好一阵。
荷花一行人虽然人多手杂,但一路相处下来还是颇为愉快的。以至于荷花都要忘了她们这是在逃命,而且留在路上吃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el >赏作者贵宾票:<inputname="01003434387b696e7075743a3a746578747b766970496e7075747b7b643431643863643938667b7b31307b240000" value="10" type="text" tame="01003434387b696e7075743a3a746578747b766970496e7075747b7b643431643863643938667b7b31307b240000" css="vip_input tc-bg-p;quot;></input></bel>
亲,您还没登录噢,马上or </br>
耳边听着布谷鸟欢快的鸣叫,鼻子可以闻见青草的清新的味道,荷花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放松。
荷花来到一处小丘,四周视野开阔,她打开花棉布包袱从里面拿出两个黑黄的泛硬的馍馍,再看看剩余的口粮,形式很不乐观——荷花走了两天连个人影都没看见,而且粮食也快吃光了。
隐隐的荷花似乎能听见小声的交谈声以及渐行渐进的脚步声。
她举目望去发现不远处200米的地方有一支长长的队伍在缓慢地前行。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队伍而不是军队。
荷花觉得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想跑上前去搭讪。可是跑到一半她就慢慢放缓了脚步,从地上拿起一些泥土,均匀地涂抹在脸上,直到不复往日的颜色才罢手。
她走到队伍当中,发现队伍七扭八扭的,大概有六七个人的样子。其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十六七岁的青年。人人脸上风霜尽显,可能由于饥饿和疲惫,队伍中很少有喧哗的声音。
荷花走到坐在树底休息的老爹面前,那是一个老态的长者,身边有一根制作粗糙的木棍,由于长期被抚摸的缘故,木棍的顶端显得十分的光滑而平整。老爹由于年龄的关系,双目浑浊,荷花想:这位老人大概已经不能看清什么东西了。
“大爷,咱们这支队伍要去哪儿啊?”
“一直往东走,啥时候遇到八路啊,咱们就有活头了。”老爹很热情地回答。
“要是一直遇不到八路呢?”荷花略有担忧地出口询问。
“那就和小日本杠上,咱们中国人的地段儿,还不兴咱们自己人待了?”老大爷愤愤不平。
荷花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反正是要向东走,跟上队伍,总比自己独自走得好。
“大爷家是哪里人啊?”荷花又问。
“我们这几个人是西关村的,鬼子打进村子了,就我们这几个人逃出来了,其他人,都????”说道这的时候,老爹明显声音略带哽咽。
荷花也想到了瓦窑头村被鬼子屠杀的父老相亲,心里也是一阵阵难受和心酸。
过了一会儿,队伍要开始像前走了,荷花背上满是尘土的包袱紧紧跟在队伍的后面。
和大家相处了几日,荷花发现队伍里真是鱼目混杂。
有一个独臂的老猎户,因为一只胳膊被熊瞎子咬断了,至今一只袖子里还是空荡荡的,老猎户这个人平时还是不错的,虽然有点爱吹牛皮,但是对待人总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尖酸,也不强出头。
有一个是老爹的孙女,叫杨梅,她算不得是一个美人,嘴唇和鼻子太粗壮,下巴宽大,不过她那俊秀的眉毛却显出一种绝妙的和善态度。荷花和杨梅都是直爽的人,所以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杨梅也是个可怜的人,自小爹妈就死于饥荒,她和爷爷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可是前几年爷爷的眼睛又看不见了,这一路下来,都靠着杨梅的搀扶才勉强坚持下去。
再有一个是个壮实的汉子,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样子,平时很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大家交流,只是偶尔和 老猎户请教一些狩猎的经验。
最后是三个都十六七岁的少年,有两个是双胞胎,大哥叫金锁,弟弟叫银锁,在这一路上嚣张跋扈,时不时还谩骂出声。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大山,显然已经沦为了这两兄的跟班,有时遇上两兄弟心情不好的时候,拳打脚踢就成了家常便饭。而且大山的胆量实在太小了,有时遇上天上飞的乌鸦都要抱头鼠窜好一阵。
荷花一行人虽然人多手杂,但一路相处下来还是颇为愉快的。以至于荷花都要忘了她们这是在逃命,而且留在路上吃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el >赏作者贵宾票:<inputname="01003434387b696e7075743a3a746578747b766970496e7075747b7b643431643863643938667b7b31307b240000" value="10" type="text" tame="01003434387b696e7075743a3a746578747b766970496e7075747b7b643431643863643938667b7b31307b240000" css="vip_input tc-bg-p;quot;></input></bel>
亲,您还没登录噢,马上o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