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书库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正文 第667章 昏官

正文 第667章 昏官

小说: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类别:历史军事

    第667章 昏官图

    夏浔一行人赶赴的第一站是苏州,他们一过了常州,就不得不弃马登船,泛舟而下了,这里已经接近太湖域,而太湖早就被天老爷给灌满了,大漫延开来,整个太湖好象扩大了一倍的面积,夏浔、夏原吉他们乘坐的船并不,装载着xx朱高燧和一部分金陵士绅捐赠的米粮的船吃更深,在原本是陆地的面上居然行驶自如。

    船越往前去,触目所及,越是一片。一些被洪淹没的大树,还剩下青翠的树顶,在浊的洪里摇摆着,还有一些房舍建筑,整个儿的被洪淹没了,只在面上出一些屋檐顶瓦。这些还没有倒塌的房屋都是大户人所建的屋舍,建筑质量很好,屋檐异状各异,极尽华丽堂皇,如今在面若隐若现的,看在人眼中反而更显凄凉。

    这是低洼地带,地势高的地方随着这几天的雨减少,已经稍稍好了些,部分地区已经出了泥泞的地面,可低洼地带就惨了,洪太大,一下子淹下来,冲垮了许多房屋建筑,泥沙俱下,把一些河道都给堵,排不出去,这要光指着阳光蒸发,怕等到猴年马月么。

    夏浔与夏原吉一行人一边乘船往前走,一边观察着情,见此情景,料到河道大多被堵,积排不出去,便商议着到了地方之后,在赈灾放粮的同时,就得赶紧组织人去疏滩河道,尽快把积排入大江大河,再引入东海,否则积愈久,地方受到的灾害越大。

    夏浔和夏原吉等人站在船头,一边看着患情况,一边研究着相应的对策,不知不觉间,船只便了积更严重的地区,这里的地势原本最是低矮,冲进来以后,没有顺畅的通道尽快渲泄到下游,许多杂物和尸体便都积存在这一域了。

    俯身望去,除了杂草、柴禾、枯树,还有桌子、椅子、凳子、锅盖等什,那死猪死牛被浸泡之后的尸体到了的体积,看着那泡得如球的牲畜尸体,真叫人担心它会“嘭”地一声爆炸开来,溅人一身秽物。

    中若只是牲畜的尸体也就罢了,可那浊流中翻翻滚滚的,还有许多人类的尸体,不时会出现一些男人、人和孩子的尸体,有的满身污浊,不到近处根本看不明白那是什么,眼看着那些百姓与牛羊牲蓄、具杂物都浸泡在一起,其形其状,惨不忍睹,夏原吉,俞士吉等不曾见过死人死得如此凄惨的书生们不禁面白如纸,几作呕。

    就连经历过战场厮杀,手下沾过人命的夏浔,看见这般情形都不忍卒睹,眼看诸位大人那苍白如纸的模样,夏浔感同身受,便很体贴地吩咐大暂时休息,几位大人如大赦,立即返身奔入了舱中,再也不敢多看一眼。

    夏浔心情沉重地又往中瞟了一眼,恰好浊流一涌,翻上一具尸来,看那乌黑的头发,应该是个年轻的子,从衣着上看境还不错,至于美丑就无法确定了,尸体被浸泡到现在,其形其状,叫人看了只想做恶梦,绝对与美丑没有系。

    船队后面,一大片竹筏子正顺而来,那是在金陵以及沿路征募来的闲汉,由他们组打捞队,专负责打捞人畜尸体,免得进一步恶化源,同时也好让死者得以安息。只是那尸体不能入土为安的,回头都要火化,以免传播瘟疫。

    这些尸体,后边的打捞队会处理的,夏浔黯然一叹,转身回了船舱。老喷久住辽东,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洪,饶是他犷而悍,杀人夺命眼都不眨,也受不了这样的场面,一见大人进舱了,他便nie着鼻子,也跟着溜进了船舱。

    随船而行的还有许多官员和胥吏,夏浔、夏原吉等几位大人负责赈灾的全面指挥工作,具体的事宜当然得有人去做,地方官许多衙都变了晶宫,衙中官吏被冲的不知去向了,所以他们还从京里各个衙调了许多职卑年轻的官吏,以负责具体赈灾事务。

    这些人也在船上观望着中情形,只是船头位置站的是诸位大人,他们便自觉地让到了两边或者船尾位置。夏浔和夏原吉等人进舱之后,一些官吏看那惨状心中不,一见大人们进了船舱,便也从善如流各自回去,有那神经坚韧些的,却还站在船舷边观望。

    “这一片儿地方我本来极熟悉的,可这一眼望去,居然一点都不认识了!”

    站在船侧,地看着大劫之后地狱般惨况,大声发表感慨的是户部一位从八品的仓部主事,名叫华椋。华主事看着中,突然指着一处地方急道:“嗳,李兄快看,快看那里,那里可是一位怀了孕的人?哎呀呀,一尸两命,实在凄惨!”

    看他啧啧连声,不断摇头的样子,好象颇为忱惜,可是看他脸上的神情,却是只有猎奇地。大船驶过,平缓的流起来,将那侧着身子半沉半浮的尸体推了仰躺在面上,的肚皮高高地着,华椋定睛一看,不禁泄气道:“噫!原来是个男人,还是个胖男人,走眼了走眼了……”

    官员们平素纵然谈不上民如子,见此惨状也大多生起侧隐之心,偏是他指手划脚,高谈阔论,令人为之侧目。若有个高他两品三品的官员,此时呵斥他一番,也就叫他滚进舱里了事了。奈何这左右都是品级与他差不多的官儿,旁人纵然不满,也只冷冷睨他一眼,懒得与他生起纠葛,无端结仇。这华椋对旁人的目光浑然不觉,犹自东张西望。

    忽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一只手紧紧拉住旁边另一个官员的衣袖,身子半探出船舷,另一只手向前指去,对那同僚道:“李兄,你看到了么,你看那面的塔尖,那是望湖塔,哈哈,我终于认出来了。当初,我奉部堂所命,到这一带稽查帐册户口,曾经登过此塔,是以记得十分清楚。没错,这就是望湖塔,啧啧啧,那塔虽只三层,却也不矮,如今竟只见塔尖,实在是……”

    与他站在一块儿的那位李兄已经被四周官吏们冷淡鄙视的目光看得坐立不安,他勉强笑道:“x,华兄x,船头风大,兄弟感到有些不适,咱们……还是到船舱里去歇息一下吧。”

    华椋正在兴头上,哪里肯走,忙拉住他道:“嗳,李兄此言差矣,如此洪,百十年难得一遇,你这么大,可见过这等观景象么?机会难得,再瞧瞧,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人畜漂流,浮尸蔽,这等惨烈的模样看到了他的,居然了百年难得一见的观景像,一些年的老吏不由然变,看这等“风景”居然看的兴致,这人枉披了一张人皮,可了一副人心肚么?

    可是大都没有说话,就算实在按捺不住想要驳斥他几句的人也没有说话,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后面已经站了三个人:辅国公、夏郎、俞御使。

    周围人的反应很快被那华椋到了,急一转身,看见三位大人沉着脸站在那儿,华椋和那李主事慌忙施礼:“卑职见过大人!”说着,那华椋似也觉得自己方才有些失言,眼珠咕噜噜转着,想要扮出一副悲戚怜悯的样子来,又不好让嘴脸的转变太过突兀。

    夏浔瞪着他,徐徐说道:“本国公在辽东时,隆冬季节,有一日曾逢大雪,本国公微服街头,寻访街市,恐有民因雪大压塌屋舍,无处栖身。行至一处酒馆儿,恰见内中坐有三人,烫着酒、吃着菜,饮赏雪景!”

    四下官员包括随船仆役人等都悄悄聚拢过来,那华椋不明白国公为何突然讲起了故事,眨眨眼,忙也做聚汇神状。

    夏浔道:“那三位酒客,乃是一位秀才、一个县令,还有一个富绅。眼见大雪弥天漫天,甚是观,那秀才诗兴大发,便提议各一言,凑一首诗句。秀才先说,便道:‘大雪纷纷落下!’”

    旁边听他讲故事的官儿们,哪怕是品的官,也都是举人一类的人物,饱读诗书,一听这般平庸的诗句,不由暗自窃笑:“听说国公为了倡兴辽东文教之风,对辽东秀才的录取放开了限制,果然如此,这位辽东秀才所诗句,比我这里乡间塾的学童娃儿所言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夏浔道:“那县令便向天上拱了拱手,恭维道:‘此乃皇气象!’那富翁一看秀才好兴致,县太爷也开心,便赶紧巴结凑趣说:‘下上三年何妨?’”

    夏浔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又道:“街头正有一个农人穿着单薄的冬衣,袖着匆匆经过,听见这人所,便站住脚步,接了一句诗,你猜,他接的是什么?”

    李主事愕然道:“一个农夫,能得出什么诗句?”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错了,大错特错!这三人所诗句,平平无奇,全靠这农夫收尾一句点睛,整首诗才顿生灵气!”

    华椋惊奇地道:“只不知这农夫所诗句是什么?”

    夏浔瞪着他道:“这农夫说:‘放你娘的!’”

    华椋的脸腾地一下就变了茄子儿,羞得几乎无地自容。

    夏浔冷冷地一扫众官吏,沉声道:“诸君,你我奉旨振灾,不是施舍几粒米,扮百姓们的再生父母来的!民脂民膏,取之于民,你我吃穿用度,尽皆取之于用,百姓们才是你我的衣食父母!这番赈灾,咱们心里要揣着百姓,想百姓之所想,忧百姓之所忧,做事要用心,更不可寒了百姓的心!”

    夏浔说罢拂袖而去。

    夏原吉寒着脸对华椋道:“你可以回了,朝廷用不起你这样的人!”

    华椋面如灰土,双膝一软,便跪了下去。

    p:累x,那腰酸的,几度想站起来到处晃悠一下,可是知道只要松懈一次,就容易养习惯,这事儿养好习惯不易,要变得懒散可是极容易的,总算咬着牙,认真码完了。今晚要出去应酬一下,有个戚孩子满月,请了好多友,不能不去,来不及看和回复的书评,等俺回来再认真看过。、推荐票,请多支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