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书库 历史军事 锦衣夜行 正文 第650章 谁敢轰城?

正文 第650章 谁敢轰城?

小说: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类别:历史军事

    第650章 谁敢轰城?

    夏浔义愤填膺地道:“杨旭虽然年轻,却也是太祖时候就站班驾的臣子了,说起来,与殿上许多老臣一样,都算两朝之臣了,太祖在时,杨旭就从不曾见过朝堂之上到如此地步,纵然皇上仁厚,诸位大人也不该如此目无君上x,这般吵闹,置我皇上于何地?”

    真要论起来,夏浔实际上已经算是三朝老臣了,只不过对于建文朝,永乐皇帝是不承认的,虽然这段历史避不过去,可是官面上绝不能提,因此夏浔只好很吃亏地了两朝老臣。陈瑛都快气晕过去了:明明就是你挑起来的事儿,怎么你倒像没事人儿似的?

    朱棣因为按照封建礼法,属于得位不正,所以他和李世民一样,耿耿于怀的就是建功立业,超越父祖,以证明自己君权天授,是理所当然的正统,夏浔这句话正刺到他的痛处,本来的不悦果然了,他把脸一沉,冷冷地一扫群臣,问道:“对于杨旭、道衍、解缙三人所言,众臣工有何见议?”

    如今的刑部尚书叫吕震,此人的处是博闻强记,然则为人佞谀倾险,善于投机。他坐上尚书宝座时,正是朱高煦势大之时,吕震权衡一番,便投到了朱高煦下,方才一听夏浔所言,担心自己所保的主子失势,立即烈反对,喊得最为大声。

    因为他是一品命官,站在最前面,朱棣看得最清楚,这时朱棣冷冷的目光投到他身上,吕震突然发觉自己不该当这个出头鸟,奈何此时想要缩回去已经晚了,吕震仔细筹措了一下,便躬身下去,斟酌着道:“皇上,臣以为皇上秋鼎盛,正当年,储君之事,不急于议立。”

    解缙马上驳斥道:“储君之为储君,正在于一个储字,与陛下秋鼎盛有何系?昔日我太祖高皇帝称吴王,随即便立嫡子为世子;翌年,我太祖高皇帝登极称帝,随即便易世子为xx。那一年,我太祖高皇帝与当今圣上年纪相仿,亦当年!如今皇上已御极三年,年纪最的皇子业已年过十八,为何立不得xx?”

    解缙义正辞严,说的确是道理,再者说他举的又是太祖为例,一向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吕震唯唯喏喏,竟不敢言。

    陈瑛终于逮着了机会,咳嗽一声,出班奏道:“皇上,辅国公立储之言,臣附议!但解大学士所言,臣不敢苟同。皇子有旧疾,身体虚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一国之君,夙兴夜寐,日理万机,以皇子的身体状况,如何承担这等重任?反观二皇子则不然,二皇子纠纠英武,酷肖陛下,且文才出众,似这等文武兼备的皇子,立为国之储君,方可安天下、安民心,确保国统万载千秋,是以,臣认为,当立二皇子为xx!”

    “臣附议!”

    “臣附议!”

    ……

    带头大哥终于发话了,一弟立即追上去表示赞同。

    这是陈瑛一派一贯的伎俩,能拖就拖着,不能拖就搅,总之,先把大皇子立储的事给拖黄了,拖黄一次,大皇子的地位便动摇一分,滴石穿,总有一天,能让二皇子取而代之。

    道衍大师合什,朗声说道:“太祖遗训:‘国之储君,立嫡立。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不得立。若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今三位皇子俱是皇后娘娘嫡出,符合立嫡之说,然则太祖遗训,尚有嫡中立之言,故此,大皇子当为储君!”

    立嫡立,封建道统!

    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剌掳走,他的xx朱祁钰做了皇帝。后来朱祁镇被送回来,了xx,景泰三年,朱祈钰的宠妃杭氏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朱见济,朱祁钰喜出望外,便想立自己的这个生儿子为xx,可是xx朱祈镇的妃子周还香已经给xx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

    朱祈钰是临危受命做的皇帝,那也就算了,兄终弟及么,这是祖训,兄虽未终,可是被敌国掳去,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又没有儿子,自然该由xx继位。可是按照立嫡立的皇室继位顺序,朱见深是xx的子孙,而他这个现任皇帝的儿子却是xx的次子孙,应该排在人后头。

    就为了这,xx历史上一幕惊世罕有的闹剧开演了,皇帝要派人给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朝廷要员们挨个送礼,低声下气地央求他们表态支持自己的儿子当xx,就这样,还是有许多大臣根本不给面子,闹得朱祈钰软的又施廷杖,把个朝堂打得乌烟瘴气。

    所以道衍这番话是相当有力的,可是以前因为大都避着当今皇上的忌讳,这件事都不大肯提。因为朱允炆虽然不是正宗的嫡子孙,可是真正的嫡子嫡孙还活着呢,那就是吴王朱允熥。

    朱允炆生得早,是xx朱标的第一个儿子,但他是庶子,他的母是xx朱标的侧妃吕氏,xx朱标的正室常氏生下朱允熥就,这时才把朱允炆的母吕氏扶正。按照帝王的森严制度,朱允炆的母虽然扶正了,最正宗的嫡子仍旧是朱允熥。在宗法制度里,两者的地位差的太远了,朱允炆为储君,这就相当于《红楼梦》里贾宝的位子叫贾环给占了!

    只是,朱标的正妃常氏,是开国大将常遇之,朱允熥的姥爷是常遇,舅姥爷是蓝,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升是他二舅!冯胜、傅友德等二十多位大明帝国的开国名将大多互为姻,你说他的后台得有多大?

    可就因为这,反而更招朱元璋的忌惮,再加上朱允炆受了黄子澄的点拨,善于在朱元璋面前扮孝顺孙子,孝的都不像人了,xx朱标死时,他哭得死去活来,三日不肯进食,把个痛失子的老朱感动的眼泪汪汪的,这皇位就落到他头上了。

    结果等老朱过世时,已经不需要装给人看的朱允炆说绝食了,连哭都没哭够时间,这边爷爷的儿子们回京奔丧,那边没等帝王停灵时间结束,就把老朱匆匆给埋了,然后就推翻了对他爷爷的保证,心急火燎地开始把叔父们往死里整,老朱一辈子眼里不沙子,临老叫他乖孙子给骗了。

    别看后来人觉得朱棣继位不合礼法,于是就大肆褒扬朱允炆,实际上立朱允炆为xx时,朝中大臣同样有许多不满,认为朱允炆名不正言不顺,只是碍于朱元璋的强势,动不动就要杀人,一杀就杀个流河,实在是没人有胆子当着他的面叫嚣。

    而民间传说朱元璋之所以立朱允炆为xx,是因为朱允炆是他和儿媳吕氏通所生的生子,固然是纯属胡说八道,可之所以出现这种流言,恰恰是因为朱允炆本来没资格当皇帝,比他有资格的人还在那摆着呢,所以才招人非议。

    而今朱允炆“”了,可是根正苗红的真正嫡子嫡孙朱允熥还活着呢,如今被皇上软禁在凤阳呢。朱棣刚要登基的时候,那么多臣子反对,人主张的就是:你说你是靖难,!现在你靖完难了,现任皇帝也,你把皇位还给人真正的继承人吧!

    正因如此,以前朝议立储之事时,两派的人都不大敢把太祖的这句话拿出来说事儿,就怕犯了皇上的心病,要是不心到了老虎,那就彻底完蛋。道衍这是头一回上朝议立储君,以他和朱棣亦师亦友的,他也不忌惮这个。可他敢说,别人不敢说,而且哪怕明知道这句话正好可以利用来大做文章,还偏就没人敢用。

    想当年铁铉守济南,把太祖的灵位往城墙上一供,朱棣造反那是冒着身死亡的凶险呐,就是这样严重的后果,他都不敢用大炮轰城,如今道衍利用他的特殊身份,搬出了别人想用也不敢用的皇明祖训,不亚于铁铉竖太祖灵位于城头,谁还敢轰?

    陈瑛暗暗叫苦不迭,他已经表示同意立储了,结果这死秃驴搬出了皇明祖训,如果他引用什么圣人圣言,周礼古制的,陈瑛都敢反驳,可是太祖朱元璋口说过的话,他怎么反驳?陈瑛讷讷,万千语言凝于舌端,唯独顾忌着那是太祖遗训,不敢反驳。

    夏浔已然逮住这个机会,率先向朱棣行礼,高呼道:“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立储,当务之急;立皇子为储君, 乃祖宗遗训,上合天意,下顺民心,臣请我皇陛下,立皇子为xx!”

    “臣附议!”

    “臣附议!”

    夏浔这边的弟们忙也摇旗呐喊起来。

    “皇上!”

    陈瑛急了,心知皇上只要一声“准”,那便大势去矣,慌忙撩袍跪倒,乞求道:“皇上,立储,国之大事,臣等所言,还请皇上三思。如果皇上决意立储,也请三思而行,至少……至少明日再作圣裁吧!”

    夏浔睨了他一眼,心道:“陈瑛这老贼莫不是又要去请朱高煦扮大耳贼刘备,跑到皇上面前去哭鼻子吧?”

    他还真猜对了,陈瑛打的正是这个主意……

    ※※※※※※※※※※※※※※※※※※※※※

    第二更奉上,俺写的虽然慢点,技术含量高哇,脑筋得急着转呐,是不大?还差十四票,兄弟们,咱扑上去,让风凌妹纸大叫:“,,我还要……哥哥怜惜则个,人啦……”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