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酝酿
“……怀庆驸马、都督陈晖,还有……李景隆……”
徐增寿斟酌良久,在他的宴请名单上写下了几个名字。莫愁湖诗酒盛会是皇上下旨、礼部主办的,可是用的地方却是徐的。徐要协办盛宴,自然也可以自己邀请一些人去。
但徐辉祖没有邀请任何朋友好友,因为徐的朋友故旧不是武将勋戚就是功臣世,而他已决意向文官们示好了,他不想给文官们一个错误的讯号:“他仍旧在拉拢旧部,试图抗衡文官势力。”
徐增寿明白大哥的心意。忠,是大哥心目中的大前提。大哥不会放弃对朝廷的忠心,而这朝廷,在大哥心中就是建文皇帝。徐辉祖的一切行动,是不会逾越“忠”这个前提的界限的。但是忠,并不影响他对徐的责任,他要在不违背对皇帝‘忠’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让徐一直屹立在朝堂之上。
所以,大哥顺势而动。既然皇上信任的是文臣、重用的是文臣,他就主动向文官们靠拢。而徐增寿则不然,他并非不想维护徐的威势,但是在他心中,权势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情、友情,在他看来弥足珍贵,所以他对大哥抛弃多年来的朋友、部属,甚至连妹妹的婚姻都要做为筹码非常不满。
尽管,许多豪大户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儿,向来就是权贵之间缔结联盟的纽带。而且妹妹在这个大前提下找到的夫婿也未必就不能称心如意,婚姻,可大哥根本的用意让他心寒。
昨晚兄弟两人谈崩之后,大哥马上加强了对妹的看管,似乎是怕他助妹逃出。其实大哥不这么做,他也不会怂恿妹逃走。上一次妹逃之夭夭,兵荒马中一直下落不明,已经让他担惊受怕了许久,如果助妹逃走,逃到大哥找不到的地方,那就不能沾惹与徐有关的一切势力,那样的话,他也无法保证妹的安全。
他有他的办法。他今天特意邀请了一些人,一同赴莫愁诗会。宴请这些人,一方面是为了联络旧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希望这些人在徐的出现,能破坏大哥与文官们的媾和。破坏了大哥的xx,妹的婚事,自然也就不用再提。
他不是一个智计百出的政客,但是出身豪世,于权势斗争自幼耳濡目梁,又岂是一个鲁无知的匹夫?大哥一厢情愿地以为,以中山王的权势地位,如果看中了哪个新科进士,对方一定受宠若惊,这事必定能够定下,果真如此吗?仕途光明的举子进士,可是连公主都不愿意娶的。
他记得与怀庆驸马王宁泛舟莫愁湖时,曾经听他说过一件事,是关于晚唐才子李商隐的。据说这李商隐不只有诗名,而且满腹经纶,甫一出道,便受到朝廷重臣令狐楚的赏识和提拔。但是,令狐楚死后,他却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还娶了他的儿。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却因此尽丧,从此颠沛流离,再不得志。因为令狐楚是牛僧孺,王茂元却是李德裕,那时候牛李两党争权,在朝中势同火。
李商隐是趋炎附势,还是白痴?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知道他当初为什么会如此选择了,也许他是因为深王氏吧。这种举动,在牛党中人看来,是忘恩负义、卑鄙人,从此对他百般打压;而李党中人也大多认为此人首鼠两端,不可重用,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就此毁掉。
那些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七巧心思,他们会不知道这些事?会不知道眼下朝中文武势力此消彼涨?只要他在那些新科举子们面前巧妙地摆出一副徐仍旧是勋戚武将班首的姿态,哪个举子还敢为了可能的锦上添而甘冒仕途尽毁的风险,接受他徐的儿为妻?
怀庆驸马王宁,他是要请的。王宁此人最好诗作赋,乃是一个风雅人物,这样的盛会他一定会欣然前来。文官势力大张之后,武将勋戚都靠边站了,怀庆驸马本来与建文帝是登基之前的知好友,可是当初燕王三子是利用他逃出金陵的。那时,朱允炆并未太过计较他的过失,可是随着燕王的势力逐渐扩大、不断地打胜仗,朱允炆追本溯源,便开始不待见他了。
朱允炆一开始之所以宽宏大量,是因为他认为朱高炽等人逃了也没甚么大不了,就算燕逆因此毫无顾忌,果真扯旗造反,朝廷大军一到,也将平定于旦夕之间,因此对这位怀庆驸马乐得大方。可是随着燕王一次次取胜,朱允炆这心里头越来越堵得慌,便开始迁怒于王宁了。王驸马现在日子不好过,在朝堂上也属于边缘人了。
王宁,是勋戚的代表。
都督陈晖,这也是要请的。京师禁军分内外两场,四十八卫,陈晖本是外场二十四卫统兵都督,既是他的老部下,也是他过从甚密的朋友,身上是打着徐烙印的,徐靠边站了,他现在也被调离原职,做了闲差,一直闷闷不乐,这人得请,不能寒了旧部的心。
陈晖,是武将的代表。
至于李九江……
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李九江或许曾是取代徐,竞争武将班中第一人的最有力人选,可是掌兵权的不管是徐还是李,变动的只是他们两之间的位次、势力、兵权,对整个武将勋臣集团的利益并没有什么损害,现在呢?他们是休戚与共,同病相怜,而且李九江现在的处境比他还要不堪。
李九江,是功臣的代表。
勋戚、武将、功臣,统统出现在他徐的宴会上,那些心思缜密、善于钻营的文人还敢沾惹徐,得罪圣眷隆盛、权势如日中天的方孝孺、黄子澄?
名单拟完,徐增寿看了几遍,嘿嘿地冷笑起来。
徐辉祖想利用莫愁湖诗会向文官们抛出他的橄榄枝,而徐增寿就坐在他身边,“嚓嚓嚓”地磨他那柄锃亮锋利的钢刀。试问,谁敢什手?
明天山后国王子要应邀参加莫愁湖诗酒会,所以今天礼部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行程。王子给随从们放了假,三五群的自去金陵城中游逛,远到中土上国一回,谁不想给人朋友带点中土的礼物回去呢,这是人之常情。
夏浔独自一个人,在秦淮河畔逛了一阵,然后在笼山下一吃铺子里坐了下来。要了几样吃。不多时,旁边也坐了一个大汉,吃相比夏浔难看多了,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把鞋了,光着脚丫子踩在另一边的凳上,美滋滋地搓着。瞧他那穷形恶相的模样,其他食客都地躲得远远的,谁也不肯到他面前来。
这人正是历城县老戴的宝贝儿子,现为飞龙秘谍的戴裕彬。
夏浔地道:“叫蒋梦熊、徐石陵他们都做好准备。明儿晚上,莫愁湖是对市民百姓开放的,介时不止湖上,整个莫愁湖畔,必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咱们不必拘泥于形式,要采取一切手段打击敌人,朝廷不是控制了官方喉舌吗?那咱们就利用民间舆论。”
戴裕彬用刚nie完脚丫子的大手抓起筷子,低声道:“大人放心,蒋统领和徐统领已遵照大人吩咐准备着呢,只等明晚,便大显身手。”
夏浔了一声,挟起一只蟹黄包,一看戴裕彬又去nie脚,又毫无胃口地回屉中,随意地搅着鸭汤道:“林子那里,可已联系上了?”
林子,就是奉御前的那个太监,夏浔为了和他拉上,颇费了一番手脚,他先让戴裕彬和他妹妹取得了联系,这才和林子搭上了线。戴裕彬的妹子是宫。明朝的宫,待遇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皇帝看不上,还有出宫的一天,要是唐朝就惨了,一入宫,红颜白发,再也离开不得。
戴逸萱是个宫,极难有机会出宫,她也没想过要出宫,她在金陵城里没有人,吃穿用度都是皇的,她也没有必要去逛街坊,她是个很节俭的丫头。
可是忽然有一天,巾帽局的一个找到了她,说是她的戚到了京师,要见见她,巾帽局的那位收了人好处,倒也肯用心办事,只过了两天,便找个机会把她带出了宫,在西角外,见到了她的哥哥。
戴逸萱很开心,从此,在京师有了她惦记的人,在宫里,也变得快乐起来。
御前内林子的世,就是她告诉哥哥的。
“是,约着他下午能回宫一趟,我会见见他的。”
夏浔道:“好,你急于行事,一步步来,皇帝对读书人优渥宽容,对内宦太监们却极为严苛,动辄打骂乃至殴死,御前内付子是他眼看着被活活打死的,兔死狐悲呀。从你了解的情况看,他的爹御膳房的唐总管也是被皇帝下令打死的,这更是个好机会。你要示之以恩,让他把你当了最的人,那时再慢慢试探他的心意。
他是御前的内,多少总能听到些机密消息的,如果能把他变咱们的人,那咱们就等于在皇帝跟前,安xx了一个耳目。所以,耐心一些,付出多少,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
“是,那卑职这就走了。”
夏浔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戴裕彬端起碗,风卷残云般喝个光,然后站起身来,一抹嘴巴,风风火火地去了。
夏浔挟起蟹黄包,蟹黄包汤汁浓郁,味道醇美,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可是夏浔鼻端似乎总觉得有子戴裕彬脚丫子的味道,张了张口,始终没有勇气咬下去,他苦笑一声,下包子起身走了。
※※※※※※※※※※※
林子悲凄凄地出宫了。
他是京师人士,兄弟两个,父早逝,全靠老娘给人做针线活把他们拉扯大,后来老娘一场大病,两眼瞎了,xx则因为母时正值父过世,悲痛忧伤之下落下了胎里带的病,自幼体弱多病。林子还,撑不起这个,心,便净了身入宫了。
这些年来,宫里发的月例钱他都省吃俭用地攒起来,托人捎出宫去衬里,老娘和兄弟就靠他赚的这点钱辛苦度日。可是昨儿个,他忽然听人捎信回来,给他捎回一个晴天霹雳似的消息,自己兄弟久病不愈,。
做太监的人自残身体,愧对祖宗、惭视他人,最重视的就是人,尤其是他入宫以来,林香火全仗兄弟传承,而今他所有的牺牲都了泡影,瞎了眼的老娘独自在外,又该如何生活?
林子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一大早便红肿着眼睛去向职司太监求假出宫。这样的事情,任谁听了不为之唏嘘感叹,职司太监他寻了个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的理由,找了替班太监,准了他半天的假,林子赶紧收拾收拾,因为还未发月例钱,又向相好的太监、宫们借了点钱,便急匆匆地出宫了。
林子走出皇宫西角的时候,锦衣卫衙,罗佥事的面前正站着刘珏,还有当初随夏浔“行刺燕王”的陈东和叶安。陈东仍旧是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卑微的仿佛一个见人就哈腰的店二,而叶安则一脸的老实木讷,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衫,盯着自己脚上那双千层底的针纳布鞋。
罗克敌淡淡地吩咐道:“明儿晚上,莫愁诗会,许多朝廷大员、新科举子,乃至勋卿权贵都会去,你们三个去瞧瞧,有什么举动消息,都注意着些。尤其是……”
罗克敌的目光锐利起来:“燕王若果真立了一支秘谍队伍,不会不来京师,若来京师,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你们明白?”
p:关关,辞职了!
2006年,关关初涉写作,懵懵懂懂,磕磕绊绊,在书友们的支持下,一路闯到了今天。
五年,一千余万字,利用每天业余时间,点灯熬油,辛苦创作。经历过冷嘲热讽,经历过恶毒的咒骂,经历过竞争对手一些读者龌龊的诽谤,但是在我的书友们支持下,一路闯过来了。
从34岁开始创作至今,五年透支式的辛苦,使得关关健康每况愈下,已经到了工作与创作无法兼顾的地步。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每次被人看到都是红通通的双眼,心力疲乏之下生活中、工作中许多事情无力顾及……
步步生莲后期一天一章,一章四千多字,那都是咬着牙撑下来的,实在不住了。新书上架以来,以休息了一个半月积攒起来的神体力,苦熬了一个月,之后,就是再度的透支。
你们不会想到,锦衣上架以来,超过大多数职业作者的更新量,是我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才办到的。鼻炎犯了影响到口腔肿胀时,我是咬紧牙关,坚持坐在这儿;肩周炎发作,痛楚难忍时,我是把双肘架在扶手上,完我的更新;每天起,一坐起来肩背都难忍……
我曾在里约略提过,没说太多,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想抱怨,也不想诉苦,因为我做的,是为大带来快乐。可是这种情况下的坚持,还能有多久?我必须得做出一个抉择了,我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许我这样下去,我得让五年多来日夜不得停歇的病躯得以有时间休息。
的职业是为了生存,写作是因为梦想,放弃写作和的读者,等于放弃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舍不得。经过慎重的考虑,关关忍痛做出了抉择:拒绝了领导的再三挽留,放弃了优渥、稳定的职业,因为它不是我的梦想。关关义无反顾的投入大怀抱了。
我想把好与职业合为一体,全身心的投入这块阵地,年近四十的我,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在别处看这本的,应该支持得起;手头有的各位,在同时看几本书,难以取舍的时候,能想着我些。这些需要,真的需要。 梦想源于热,
热,是可贵的。
事到如今,我仍然热着。
没有更好的抉择可以替代。
面对抉择,
萌动在心里的依然是不屈的力量。
期望诸友能够理解并
和我一起眺望由文字凝聚起来的每一个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
愿执子手,与子偕老! 关关继续码字去了。各位衣食父母,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这毕竟是你们的关关,于2011-11-11:11:11
“……怀庆驸马、都督陈晖,还有……李景隆……”
徐增寿斟酌良久,在他的宴请名单上写下了几个名字。莫愁湖诗酒盛会是皇上下旨、礼部主办的,可是用的地方却是徐的。徐要协办盛宴,自然也可以自己邀请一些人去。
但徐辉祖没有邀请任何朋友好友,因为徐的朋友故旧不是武将勋戚就是功臣世,而他已决意向文官们示好了,他不想给文官们一个错误的讯号:“他仍旧在拉拢旧部,试图抗衡文官势力。”
徐增寿明白大哥的心意。忠,是大哥心目中的大前提。大哥不会放弃对朝廷的忠心,而这朝廷,在大哥心中就是建文皇帝。徐辉祖的一切行动,是不会逾越“忠”这个前提的界限的。但是忠,并不影响他对徐的责任,他要在不违背对皇帝‘忠’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让徐一直屹立在朝堂之上。
所以,大哥顺势而动。既然皇上信任的是文臣、重用的是文臣,他就主动向文官们靠拢。而徐增寿则不然,他并非不想维护徐的威势,但是在他心中,权势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情、友情,在他看来弥足珍贵,所以他对大哥抛弃多年来的朋友、部属,甚至连妹妹的婚姻都要做为筹码非常不满。
尽管,许多豪大户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儿,向来就是权贵之间缔结联盟的纽带。而且妹妹在这个大前提下找到的夫婿也未必就不能称心如意,婚姻,可大哥根本的用意让他心寒。
昨晚兄弟两人谈崩之后,大哥马上加强了对妹的看管,似乎是怕他助妹逃出。其实大哥不这么做,他也不会怂恿妹逃走。上一次妹逃之夭夭,兵荒马中一直下落不明,已经让他担惊受怕了许久,如果助妹逃走,逃到大哥找不到的地方,那就不能沾惹与徐有关的一切势力,那样的话,他也无法保证妹的安全。
他有他的办法。他今天特意邀请了一些人,一同赴莫愁诗会。宴请这些人,一方面是为了联络旧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希望这些人在徐的出现,能破坏大哥与文官们的媾和。破坏了大哥的xx,妹的婚事,自然也就不用再提。
他不是一个智计百出的政客,但是出身豪世,于权势斗争自幼耳濡目梁,又岂是一个鲁无知的匹夫?大哥一厢情愿地以为,以中山王的权势地位,如果看中了哪个新科进士,对方一定受宠若惊,这事必定能够定下,果真如此吗?仕途光明的举子进士,可是连公主都不愿意娶的。
他记得与怀庆驸马王宁泛舟莫愁湖时,曾经听他说过一件事,是关于晚唐才子李商隐的。据说这李商隐不只有诗名,而且满腹经纶,甫一出道,便受到朝廷重臣令狐楚的赏识和提拔。但是,令狐楚死后,他却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还娶了他的儿。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却因此尽丧,从此颠沛流离,再不得志。因为令狐楚是牛僧孺,王茂元却是李德裕,那时候牛李两党争权,在朝中势同火。
李商隐是趋炎附势,还是白痴?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知道他当初为什么会如此选择了,也许他是因为深王氏吧。这种举动,在牛党中人看来,是忘恩负义、卑鄙人,从此对他百般打压;而李党中人也大多认为此人首鼠两端,不可重用,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就此毁掉。
那些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七巧心思,他们会不知道这些事?会不知道眼下朝中文武势力此消彼涨?只要他在那些新科举子们面前巧妙地摆出一副徐仍旧是勋戚武将班首的姿态,哪个举子还敢为了可能的锦上添而甘冒仕途尽毁的风险,接受他徐的儿为妻?
怀庆驸马王宁,他是要请的。王宁此人最好诗作赋,乃是一个风雅人物,这样的盛会他一定会欣然前来。文官势力大张之后,武将勋戚都靠边站了,怀庆驸马本来与建文帝是登基之前的知好友,可是当初燕王三子是利用他逃出金陵的。那时,朱允炆并未太过计较他的过失,可是随着燕王的势力逐渐扩大、不断地打胜仗,朱允炆追本溯源,便开始不待见他了。
朱允炆一开始之所以宽宏大量,是因为他认为朱高炽等人逃了也没甚么大不了,就算燕逆因此毫无顾忌,果真扯旗造反,朝廷大军一到,也将平定于旦夕之间,因此对这位怀庆驸马乐得大方。可是随着燕王一次次取胜,朱允炆这心里头越来越堵得慌,便开始迁怒于王宁了。王驸马现在日子不好过,在朝堂上也属于边缘人了。
王宁,是勋戚的代表。
都督陈晖,这也是要请的。京师禁军分内外两场,四十八卫,陈晖本是外场二十四卫统兵都督,既是他的老部下,也是他过从甚密的朋友,身上是打着徐烙印的,徐靠边站了,他现在也被调离原职,做了闲差,一直闷闷不乐,这人得请,不能寒了旧部的心。
陈晖,是武将的代表。
至于李九江……
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李九江或许曾是取代徐,竞争武将班中第一人的最有力人选,可是掌兵权的不管是徐还是李,变动的只是他们两之间的位次、势力、兵权,对整个武将勋臣集团的利益并没有什么损害,现在呢?他们是休戚与共,同病相怜,而且李九江现在的处境比他还要不堪。
李九江,是功臣的代表。
勋戚、武将、功臣,统统出现在他徐的宴会上,那些心思缜密、善于钻营的文人还敢沾惹徐,得罪圣眷隆盛、权势如日中天的方孝孺、黄子澄?
名单拟完,徐增寿看了几遍,嘿嘿地冷笑起来。
徐辉祖想利用莫愁湖诗会向文官们抛出他的橄榄枝,而徐增寿就坐在他身边,“嚓嚓嚓”地磨他那柄锃亮锋利的钢刀。试问,谁敢什手?
明天山后国王子要应邀参加莫愁湖诗酒会,所以今天礼部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行程。王子给随从们放了假,三五群的自去金陵城中游逛,远到中土上国一回,谁不想给人朋友带点中土的礼物回去呢,这是人之常情。
夏浔独自一个人,在秦淮河畔逛了一阵,然后在笼山下一吃铺子里坐了下来。要了几样吃。不多时,旁边也坐了一个大汉,吃相比夏浔难看多了,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把鞋了,光着脚丫子踩在另一边的凳上,美滋滋地搓着。瞧他那穷形恶相的模样,其他食客都地躲得远远的,谁也不肯到他面前来。
这人正是历城县老戴的宝贝儿子,现为飞龙秘谍的戴裕彬。
夏浔地道:“叫蒋梦熊、徐石陵他们都做好准备。明儿晚上,莫愁湖是对市民百姓开放的,介时不止湖上,整个莫愁湖畔,必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咱们不必拘泥于形式,要采取一切手段打击敌人,朝廷不是控制了官方喉舌吗?那咱们就利用民间舆论。”
戴裕彬用刚nie完脚丫子的大手抓起筷子,低声道:“大人放心,蒋统领和徐统领已遵照大人吩咐准备着呢,只等明晚,便大显身手。”
夏浔了一声,挟起一只蟹黄包,一看戴裕彬又去nie脚,又毫无胃口地回屉中,随意地搅着鸭汤道:“林子那里,可已联系上了?”
林子,就是奉御前的那个太监,夏浔为了和他拉上,颇费了一番手脚,他先让戴裕彬和他妹妹取得了联系,这才和林子搭上了线。戴裕彬的妹子是宫。明朝的宫,待遇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皇帝看不上,还有出宫的一天,要是唐朝就惨了,一入宫,红颜白发,再也离开不得。
戴逸萱是个宫,极难有机会出宫,她也没想过要出宫,她在金陵城里没有人,吃穿用度都是皇的,她也没有必要去逛街坊,她是个很节俭的丫头。
可是忽然有一天,巾帽局的一个找到了她,说是她的戚到了京师,要见见她,巾帽局的那位收了人好处,倒也肯用心办事,只过了两天,便找个机会把她带出了宫,在西角外,见到了她的哥哥。
戴逸萱很开心,从此,在京师有了她惦记的人,在宫里,也变得快乐起来。
御前内林子的世,就是她告诉哥哥的。
“是,约着他下午能回宫一趟,我会见见他的。”
夏浔道:“好,你急于行事,一步步来,皇帝对读书人优渥宽容,对内宦太监们却极为严苛,动辄打骂乃至殴死,御前内付子是他眼看着被活活打死的,兔死狐悲呀。从你了解的情况看,他的爹御膳房的唐总管也是被皇帝下令打死的,这更是个好机会。你要示之以恩,让他把你当了最的人,那时再慢慢试探他的心意。
他是御前的内,多少总能听到些机密消息的,如果能把他变咱们的人,那咱们就等于在皇帝跟前,安xx了一个耳目。所以,耐心一些,付出多少,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
“是,那卑职这就走了。”
夏浔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戴裕彬端起碗,风卷残云般喝个光,然后站起身来,一抹嘴巴,风风火火地去了。
夏浔挟起蟹黄包,蟹黄包汤汁浓郁,味道醇美,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可是夏浔鼻端似乎总觉得有子戴裕彬脚丫子的味道,张了张口,始终没有勇气咬下去,他苦笑一声,下包子起身走了。
※※※※※※※※※※※
林子悲凄凄地出宫了。
他是京师人士,兄弟两个,父早逝,全靠老娘给人做针线活把他们拉扯大,后来老娘一场大病,两眼瞎了,xx则因为母时正值父过世,悲痛忧伤之下落下了胎里带的病,自幼体弱多病。林子还,撑不起这个,心,便净了身入宫了。
这些年来,宫里发的月例钱他都省吃俭用地攒起来,托人捎出宫去衬里,老娘和兄弟就靠他赚的这点钱辛苦度日。可是昨儿个,他忽然听人捎信回来,给他捎回一个晴天霹雳似的消息,自己兄弟久病不愈,。
做太监的人自残身体,愧对祖宗、惭视他人,最重视的就是人,尤其是他入宫以来,林香火全仗兄弟传承,而今他所有的牺牲都了泡影,瞎了眼的老娘独自在外,又该如何生活?
林子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一大早便红肿着眼睛去向职司太监求假出宫。这样的事情,任谁听了不为之唏嘘感叹,职司太监他寻了个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的理由,找了替班太监,准了他半天的假,林子赶紧收拾收拾,因为还未发月例钱,又向相好的太监、宫们借了点钱,便急匆匆地出宫了。
林子走出皇宫西角的时候,锦衣卫衙,罗佥事的面前正站着刘珏,还有当初随夏浔“行刺燕王”的陈东和叶安。陈东仍旧是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卑微的仿佛一个见人就哈腰的店二,而叶安则一脸的老实木讷,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衫,盯着自己脚上那双千层底的针纳布鞋。
罗克敌淡淡地吩咐道:“明儿晚上,莫愁诗会,许多朝廷大员、新科举子,乃至勋卿权贵都会去,你们三个去瞧瞧,有什么举动消息,都注意着些。尤其是……”
罗克敌的目光锐利起来:“燕王若果真立了一支秘谍队伍,不会不来京师,若来京师,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你们明白?”
p:关关,辞职了!
2006年,关关初涉写作,懵懵懂懂,磕磕绊绊,在书友们的支持下,一路闯到了今天。
五年,一千余万字,利用每天业余时间,点灯熬油,辛苦创作。经历过冷嘲热讽,经历过恶毒的咒骂,经历过竞争对手一些读者龌龊的诽谤,但是在我的书友们支持下,一路闯过来了。
从34岁开始创作至今,五年透支式的辛苦,使得关关健康每况愈下,已经到了工作与创作无法兼顾的地步。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每次被人看到都是红通通的双眼,心力疲乏之下生活中、工作中许多事情无力顾及……
步步生莲后期一天一章,一章四千多字,那都是咬着牙撑下来的,实在不住了。新书上架以来,以休息了一个半月积攒起来的神体力,苦熬了一个月,之后,就是再度的透支。
你们不会想到,锦衣上架以来,超过大多数职业作者的更新量,是我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才办到的。鼻炎犯了影响到口腔肿胀时,我是咬紧牙关,坚持坐在这儿;肩周炎发作,痛楚难忍时,我是把双肘架在扶手上,完我的更新;每天起,一坐起来肩背都难忍……
我曾在里约略提过,没说太多,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想抱怨,也不想诉苦,因为我做的,是为大带来快乐。可是这种情况下的坚持,还能有多久?我必须得做出一个抉择了,我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许我这样下去,我得让五年多来日夜不得停歇的病躯得以有时间休息。
的职业是为了生存,写作是因为梦想,放弃写作和的读者,等于放弃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舍不得。经过慎重的考虑,关关忍痛做出了抉择:拒绝了领导的再三挽留,放弃了优渥、稳定的职业,因为它不是我的梦想。关关义无反顾的投入大怀抱了。
我想把好与职业合为一体,全身心的投入这块阵地,年近四十的我,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在别处看这本的,应该支持得起;手头有的各位,在同时看几本书,难以取舍的时候,能想着我些。这些需要,真的需要。 梦想源于热,
热,是可贵的。
事到如今,我仍然热着。
没有更好的抉择可以替代。
面对抉择,
萌动在心里的依然是不屈的力量。
期望诸友能够理解并
和我一起眺望由文字凝聚起来的每一个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
愿执子手,与子偕老! 关关继续码字去了。各位衣食父母,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这毕竟是你们的关关,于20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