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书库 历史军事 血战旗 正文 第三四二章 救命稻草

正文 第三四二章 救命稻草

小说:血战旗| 作者:水鬼游魂|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三四二章救命稻草

    “先听好消息。”

    曾一阳心说这两天坏消息真很多,好不容易和5纵取得了联系,嫩江渡口又被日军切断了。

    虽说紧急依靠几艘小吨位的战舰,是无法久长封锁嫩江防地的。

    但日伪军多封锁一天,对9纵和4纵的危险就多一分,曾一阳自然不肯意让会师一直这么悬而未定下去。能够在秋收之前,两军会师是最好的结果,而他整个夏天都是在为此而努力着。

    就差那么临mén一脚的功夫,他可不肯听到功亏于溃的消息。

    肖龙听出了曾一阳的话音之外的意思,清了清喉咙说:“3纵在龙镇,从后方伏击了12师团的汽车队,烧毁了大量日军辎重,其中包含日军战车联队的燃油。可以说,南下的12师团经次伏击,其战车联队已经无法在短时期内对我军构成威胁。”

    “真的?”

    曾一阳还没有ji动,谢维俊冲上去一把抢过了肖龙手上的电报,一边看一边读道:“17日晚9点,日军装甲车联队被我3纵主力阻击在小丰沟一带。日军铁甲车联队反突袭成功,攻破我军第一道防地,之后日军机械化军队,一路往南,试图切断我军退路,在大黑山一带我军寻得战机,一举歼灭了日12师团汽车大队,炸毁汽车50余辆,其中大部为油料车……”

    这个消息,其重要xìng几乎要跨越5纵渡嫩江,击溃日军23师团防地的战报。

    12师团的战车联队没有了油料,日军装甲车的轮子就转不起来,悬在整个北满抗日军队头上的那把战斧也就失去了效果。对所有在松嫩平原上作战的抗日军队来说,总算是能够送了一口气。

    “以总指名义给3纵发一份贺电,告诉李漫山,3纵的任务不但仅是拖住日军12师团,还要包管日军在局势晦气情况下,12师团协同大量边疆日军西进和日军23师团会和。”曾一阳对3纵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战果,暗示很是赞赏,尤其是,在西线作战正在关键的时候,3纵能够立排困难,对在12师团的心窝子上cha上一刀,足见难能可贵。

    放下3纵成功的遏制了日军12师团南下的势头,1师的作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2师团南下铁路被截断,除非花费大量的jing力和军力去买通铁道线。否则,就无法利用铁路快捷的抵达松嫩平原,不但如此,1师在师长杨靖宇的率领下,分兵进入黑河乌云等地。

    袭扰12师团的后防地,在黑河的日军边疆守备军队军力上原本就不丰裕。

    几处重要的防地都呈现了不大不小的问题,今天死几个哨兵,明天巡逻小队出去就回不来。这样类似的情况几乎天天都产生,除非黑河日军不派出任何一支巡逻军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可日军在黑河建立的边疆守备军队,原本就需要对漫长的伪满和苏联远东的边疆线最严密的控制。因为,越过黑龙江,就是苏联在远东的铁路动脉——中东路铁路。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退出了东三省,但其远东利益不容有失。

    原本从满洲里穿过整个东北的中东铁路,再一次扩建,几乎是围着东三省的外围修建一条弧形的铁路。新的中东路铁路修建之后,俄国能够从那时的中俄边疆任何一个处所策动攻击。

    这条铁路也让九一八之后控制了整个东北的关东军很是头痛,要是没有这条铁路,关东军就不需要对整个伪满和苏联边疆分离防御,只要将防御重点放在几个点上就可以了。可是有了这条铁路,苏联远东方面军可以从边疆的任何一个处所策动攻击,对此关东军只能一再的将主力军队派遣到边疆,用来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

    在39年之前的8年之间,关东军一直很苦恼苏联的这种无赖做法,几乎是将这个中东铁路当作最好的国防地,然后沿着这条铁路纵深,散布了十几个集团军的军力。

    固然,关东军也不是没有体例解决被动防御上的劣势。

    最好的体例就是进攻,将苏联的远东全部打下来,这也就有了39年的诺mén坎战役。

    结果很残暴,在苏联强大的装甲军队面前,被誉为日军第一王牌的第1战车师团,仅仅在几个照面之后,全部被歼灭。面对苏联坦克的厚重装甲,日军的98式轻型坦克的参战效果确实让人绝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诺mén坎,日军从战场上发现日军的飞机在xìng能上全部超出苏军现役的伊—15、伊—16战机。

    但日军的航空兵不过是陆军和海军两大豪mén之间的附庸,无法左右一场战争。

    而日军飞机数量上相对其他军事大国来说,是其最大短板。

    作为关东军在诺mén坎之后,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装甲军队,12师团的战车联队在边疆过的是战战兢兢。其亏弱的装甲根本无法招架苏军反坦克炮的平shè,可是其45战车炮却无法穿透苏联坦克的装甲。

    可以说,这支战车联队在边疆连稻草人的角sè都不是。

    完全是可以被苏联远东方面军给无视的存在。虽说,日军战车军队对上苏联坦克军队毫无胜算,但对上满洲境内的抗日军队,在日军看来是无敌的存在。也是在北满对曾一阳来说威胁最大的一支军队,熟悉坦克作战的曾一阳自然明白,手中有一支装甲军队,对整个战役来说意味着什么?

    现在,最大的威胁虽然还在,但至少短时间内无法成为抗日军队的威胁。对曾一阳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只要在12师团南下之前,拿下23师团的纳河的军力,整个北满的战局将向抗日军队倾斜。

    那时候,距离真正的胜利也就不再遥远了。

    此时,曾一阳将目光从北线放下,全心全力的关注西线的作战。

    谢维俊还在担忧如何说服格日勒,一旦他知道了骑兵旅将成为过去,会有什么样的情绪。

    这可不但仅格日勒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关系到整个骑兵旅3000多指战员的未来。

    可格日勒根本就没有这个心思,在纳河,他先是接到了骑兵旅一个团归5纵指挥的命令,心里还有些不解,还是履行了总指挥部的命令,将手下的一个主力骑兵团给了李林指挥。

    “让2营将过剩的弹yào全部叫给5纵,重装备留下……”

    格日勒接到总指的命令之后,军队将改由押运弹yào,支援5纵的作战。

    而有了骑2团的5纵,也不消担忧面对日军侧退时,自己没有体例来阻止日军的退却。只要骑兵咬住了日军侧退的军力,在拉哈镇一带重新集结的日军23师团一部。

    在获得了部分物资之后,对歼灭日军江边残敌马上信心大涨。

    一个野炮营的火炮,或许对上日军的战列舰似乎连搔痒的资格都没有,可对上满载排水几百吨的小舰艇呢?

    只要火炮距离合适,一轮齐shè就够日军的小炮艇喝一壶的。再说,从松花江上赶来的日军炮舰,也不是日本海军的巨舰,是以前东北军投递军队留下来的,很多都是清朝的老爷货。

    速度慢火炮口径小,唯一能够称道的也许就是如同刺猬一般的机枪。

    在嫩江上,欺负一下没有任何防护能力的木船是搓搓有余了,但要是面对野炮,即即是75口径的野炮,炮膛中并且还不是穿透能力很强的高爆弹,也足够让舰艇上的船员吓出一声冷汗。

    “老吴,时机对我们有利,日军23师团的残存军力重新集结,江面上的那几艘薄甲铁船是其最好的增援对象,日军23师团在纳谟尔河北岸的军队肯定会沿着嫩江而下,还可能用船来运输军力。失守之后,等于是切断23师团的南北两个防御阵地,纳谟尔河北岸的日军肯定明白,再在那里呆着想守株待兔简直就是不成能的。”

    李林手中的地图是刚从骑兵旅拿来的,如果没有和骑兵旅会和,5纵即便走上了嫩江东岸的土地,一时间也无法找到接应的军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纳河周围的地图。

    没有作战地图,完全靠军队侦察获得的消息究竟结果有限。

    “你是说日军在拉哈镇上的军力,就是被5纵击溃的原来江防日军?”

    李林点了颔首,解释道:“日军应该明白,靠收拢过来的残存军力是无法守住江防阵地的,唯一的前途就是将北线的作战军队集结起来。原来收拢起来的军力死守拉哈镇,为其第8师团北上赢取时间。”

    “警卫团建制最完整,其他过江的几个团除5团之外,都伤亡比较大,我看就两个团,不吝一切价格拿下靠江的日军阵地,其余作战军队埋伏在中间。只要江防不保,23师团南下的意图必定破灭,到时候,死守在拉哈镇的日军就不克不及不乖乖的出来,到时候……”

    “打他一家伙。”

    围点打援,这种战术还真的不新鲜,但日军往往就只能乖乖的往上撞。究其原因只有一个,‘攻其不备,围其必救’。

    如果江防阵地丢失,23试探在拉哈镇的军力最后也只能被大军包抄,期待他们的将是覆灭。

    所以,江防对拉哈镇的日军来说,是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回书页]  [下一章](快捷键→)